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定价:29.00元
作者:韩广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21179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电子元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实训演练的方式展现各种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方法,重点介绍操作技能和实训方法。上篇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的功能与识别方法。下篇主要介绍各种典型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的实训方法、操作案例及相关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及中职学校的教材使用,也适合于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装配、检验、测试等各工序中的工人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 电阻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1 常用电阻器的外形特征(1)
1.1.2 电阻器的基本功能(1)
1.1.3 固定电阻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4)
1.1.4 可变电阻器的种类特点(9)
1.1.5 可变电阻器型号的识别方法(12)
1.2 电容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7)
1.2.1 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特征(17)
1.2.2 电容器的基本功能(17)
1.2.3 固定电容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速查(19)
1.2.4 可变电容器的种类特点(25)
1.3 电感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25)
1.3.1 常见电感器的外形特征(25)
1.3.2 电感器的基本功能(26)
1.3.3 固定电感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29)
习题1(35)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 常用二极管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1 常用二极管的外形特征(36)
2.1.2 常用二极管的基本功能(37)
2.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标注识别(42)
2.2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49)
2.2.1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外形特征(49)
2.2.2 常用晶体管的基本功能(50)
2.2.3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53)
2.2.4 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规则及标注方法(59)
习题2(62)
第3章 场效应晶体管和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64)
3.1.2 场效应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5)
3.1.3 场效应晶体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67)
3.2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8)
3.2.1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68)
3.2.2 晶闸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9)
3.2.3 晶闸管的种类特点(70)
3.2.4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74)
习题3(75)
第4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 变压器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1 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77)
4.2 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82)
4.2.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
4.2.2 直流电动机的种类特点(82)
4.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84)
4.2.4 小型直流电动机应用实例(85)
习题4(86)
第5章 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88)
5.1 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88)
5.1.1 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88)
5.1.2 传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90)
5.2 传感器的种类和识别方法(93)
5.2.1 光电传感器(93)
5.2.2 温度传感器(95)
5.2.3 湿度传感器(96)
5.2.4 霍尔(磁电)传感器(97)
习题5(97)
第6章 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98)
6.1 常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98)
6.1.1 常用集成电路的外形特征(98)
6.1.2 集成电路的种类(99)
6.2 集成电路的识别方法(101)
6.2.1 集成电路的命名和标志方法(101)
6.2.2 集成电路的引脚分布规律(106)
6.2.3 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107)
6.2.4 集成电路工作条件和相关信号的检测训练(107)
习题6(109)
第7章 常用检测仪表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111)
7.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和相关仪表(111)
7.1.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111)
7.1.2 万用表的种类特点(111)
7.2 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1 指针式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2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6)
7.2.3 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7)
7.2.4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9)
7.3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特点与应用(120)
7.3.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种类特点(120)
7.3.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124)
7.3.3 典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产品介绍(124)
7.4 关于电平的测量单位(dB)(126)
7.4.1 电平值与dB数(126)
7.4.2 信号电平(127)
7.4.3 分贝标度尺的应用(128)
7.5 示波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128)
7.5.1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28)
7.5.2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31)
7.5.3 示波器在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应用(136)
第8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实训(137)
8.1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检测实训(137)
8.1.1 电阻器检测实训(137)
8.1.2 电容器检测实训(145)
8.1.3 电感器检测实训(151)
8.2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检测实训(155)
8.2.1 晶体二极管检测实训(155)
8.2.2 晶体三极管检测实训(157)
8.2.3 场效应晶体管检测实训(162)
8.2.4 晶闸管检测实训(164)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69)
9.1 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1 电源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2 音频变压器的检测(170)
9.1.3 高频脉冲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73)
9.2 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1 小型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2 脉冲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5)
9.2.3 微型永磁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6)
第10章 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77)
10.1 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1 光电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2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实训(178)
10.1.3 光电晶体管的检测实训(180)
10.1.4 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1)
10.1.5 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2)
10.1.6 霍尔(电磁)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83)
10.2 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4)
10.2.1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实训(185)
10.2.2 运算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6)
10.2.3 音频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7)
10.2.4 开关振荡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9)
10.2.5 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91)
第11章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194)
11.1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的工艺要求(194)
11.1.1 电子元器件的焊前加工(194)
11.1.2 手工焊接的特点及要求(200)
11.1.3 自动化焊接的特点及工艺(211)
11.2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1 分立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2 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225)
11.3 技能扩展: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27)
11.3.1 常用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7)
11.3.2 贴片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9)
11.4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0)
11.4.1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验工具(230)
11.4.2 常用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1)
11.4.3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质量检验(232)
11.4.4 拆焊操作(235)
习题答案(2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毕竟市面上关于电子元器件的书籍汗牛充栋,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工程师手把手地在教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故障排查”这一块的讲解。很多书只是罗列了元件的参数,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你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这本书则不同,它很系统地分析了常见电路中元件失效的典型症状,并给出了逻辑严谨的测试和判断步骤。比如,它详细对比了电容漏电和电感开路在波形上的细微差别,这一点在理论学习中是很难体会的。我最近在做一个物联网设备的PCB设计,遇到一个电源模块总是不稳定,我按照书上“从输入到输出”的排查流程一步步走下来,很快就定位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滤波元件上的微小瑕疵。这种实战导向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真正把课堂知识转化为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技术书籍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拿到书之前对它的预期。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基础元件的识别上,更深入到了现代电子技术对这些元件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比如,关于高频器件的特性分析,书中涉及到了S参数、Smith圆图等相对高阶的内容,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框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新型电子元件的介绍也跟上了时代步伐,而不是固守着几十年前的经典元件不放。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完理论后,紧接着会给出一些“注意事项”或“陷阱提醒”,这些往往是教科书里不会详细说明,但却在实际工作中会“坑”到人的关键点。这说明作者绝对是一个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他知道我们这些学习者和工程师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坎儿”。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我感觉每读一章都需要停下来,做大量的笔记和查阅辅助资料,但这绝对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过程,它在不断拓宽我的知识边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工匠精神。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电子科学的敬畏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完全忽略的“高阶话题”。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元件的规格书(Datasheet)中提取出“隐藏信息”,比如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实际意义,以及在非标准工作环境下如何进行保守估计。这种培养工程师“风险意识”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会“搭电路”,更要懂得“保证电路的长期稳定运行”。这本书显然是带着这样的目标来编写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思想启迪录”,促使我从一个单纯的“元件使用者”转变为一个更具批判性思维和长远眼光的“系统设计者”。我敢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标价,值得每一位严肃对待电子工程的人士珍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电子发烧友量身定制的宝典!我一拿到手就被它的厚度和内容深度给震撼了。虽然我接触电子元件有一段时间了,但总觉得缺了那么一本系统梳理知识的“武功秘籍”。这本书里对各种基础元件的介绍详尽得让人惊叹,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是什么、那个是做什么的,而是深入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的解读,甚至是不同厂家的产品特性对比。特别是关于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模拟电路元器件,作者居然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来解释,让人茅塞顿开。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维修一个老式功放时,面对一个型号极其罕见的晶体管束手无策,翻遍了网上的资料也没个准信,最后就是在这本书的附录里找到了类似规格的替代参考,真是太关键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值得称赞,色彩鲜明,线条清晰,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黑白灰的让人昏昏欲睡。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老手来说,它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工具箱”,随时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经验和知识点。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在电子技术领域深耕的朋友们,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从装帧和内容逻辑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用了一种非常清晰的“总-分-总”结构。首先给出一个大的元件分类框架,然后深入到每个子类别的详细解析,最后往往会通过一个综合应用案例来串联知识点。这种结构使得知识点之间关联紧密,不容易产生孤立感。特别是关于焊接技术的章节,内容极其细致和实用。我一直以为自己焊接技术还不错,但看了书里关于不同类型焊点的表面张力和润湿角的分析后,我才明白自己过去的操作中存在多少“下意识”的错误习惯。书中对无铅焊料的特性、不同波峰焊和回流焊的工艺参数控制都有详尽的论述,甚至连如何选择合适的助焊剂都有专门的篇幅介绍。这些内容对于需要进行精密电子产品装配和维修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比网上那些零散的视频教程要系统和权威得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