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电子设计技术与综合应用
定价:28.00元
作者:成谢锋,孙科学,张学军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1152466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配合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改革而编写的。通过本教材展现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过程,论述南京邮电大学省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EDA教学改革的一些成果,促进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自动化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有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概述、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和电路仿真技术、印制电路板设计及应用、可编辑逻辑器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虚拟仪器系统及设计和现代电子电路设计范例。
本书在内容上深入浅出,注重实用性,兼顾理论教学和自学的需求,配备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设计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非常现代的金属质感设计,配色也很有层次感,一看就觉得内容会很硬核。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布局合理,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尤其是章节标题和图表的处理,既专业又不失美感,可以看出设计者在细节上花了不少心思。不过,作为一名长期接触电子设计领域的技术人员,我更关心的是它在内容深度上的表现。如果它能涵盖最新的EDA工具使用技巧,或者深入探讨一些前沿的电路设计方法,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看着好看”的书了,而是真正有价值的工具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从外观上看,它无疑是一款精品,但真正的价值,还是得翻开内容才能知晓。
评分就这本书的配套资源而言,我感到有些失望。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尤其是强调“设计技术”的,应该配有丰富的在线代码库、仿真模型或者配套的实验指导文件。然而,我发现这本书几乎完全依赖于纯文字和黑白插图来传达信息。例如,书中介绍了一个PID控制器的设计实例,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MATLAB/Simulink模型文件供读者验证和修改。这极大地限制了读者的动手实践能力。电子设计本质上是实践科学,仅仅通过阅读文字来想象电路如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作者能将书中的所有示例电路都提供SPICE仿真文件,或者至少提供清晰的电路图和参数列表,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提升好几个量级,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工程师桌面上可以随时调用的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显然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它用了大量篇幅来解释基础概念,比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再复习,以及一些常用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语言表达上,作者力求通俗易懂,力求用最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现象。这对于刚踏入电子工程领域的新鲜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友好的入门向导。但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来说,阅读体验就显得有些拖沓了。很多章节的内容,感觉更像是某个在线公开课的文字稿,缺乏那种经过沉淀和提炼的“干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高级主题的深入剖析,比如高频设计中的阻抗匹配、电源完整性(PI)或信号完整性(SI)的实际优化策略,而不是对基本知识的重复阐述。如果目标读者是想快速提升技能的业内人士,这本书可能需要跳着看,才能找到真正需要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或者说编辑润色方面,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尽管整体上可以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但在一些关键的技术术语使用上,显得不够精准和规范。例如,在描述某种滤波器的特性时,使用了略显口语化的表达,这在严谨的技术文档中是需要避免的。更重要的是,某些涉及国际标准的引用部分,似乎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这在快速迭代的电子行业中是致命的。一本关于“现代”技术的书,其内容必须反映当前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当我在查阅有关电磁兼容性(EMC)设计章节时,发现引用的标准已经不是最新版本,这让我对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产生了疑虑。这样的细节错误积累起来,会严重影响读者对整本书可信度的判断。
评分我特地对比了这本书与其他市面上同类教材的章节结构,发现它在“系统集成与调试”这一块的处理显得比较保守和传统。它详细介绍了面包板搭建和简单的示波器测量,但对于现代嵌入式系统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固件调试、硬件抽象层(HAL)的应用,以及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着墨不多。现在的电子设计早已不是简单的面包板连接了,更多的是复杂的PCB设计与软件协同工作。这本书似乎没有充分跟进这一趋势。例如,在谈到FPGA应用时,它仅仅停留在基础的逻辑门级描述,对VHDL或Verilog的高级模块化设计思想,以及如何利用最新的IP核加速开发过程,几乎没有涉及。这种对当前工业实践的滞后感,使得这本书的“综合应用”部分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更像是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的教学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