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名家书画 元曲
定价:38.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0.3元,折扣72
作者:迟乃义 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010941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元曲,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杂剧、套数、小令。《全元散曲》所辑,实为套数和小令,可统称为散曲。与宋词略同。元曲的曲文,
也可视作配合特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在古代音乐中,把调式叫做官调,把曲子的调名叫做曲牌。正如词是合乐歌唱的歌词且有词牌一样,曲亦列有曲牌并可合乐歌唱。曲是词之变的结果。在元曲中,各种曲牌分属一定的宫调,如本书中所选的曲牌“人月圆”属“黄钟”宫调,“满庭芳”、“普天乐”属“中吕”宫调,“沉醉东风”、“折桂令”属“双调”宫调,“天净沙”、“凭阑人”属“越调”宫调等。曲与词不同之处在于,曲可以有衬字(曲牌定格字数之外另加的字,多用虚字,平仄不拘,字数不限),韵脚固定,但韵密,又不计重复,语言通俗易懂,不避口语俗语方言,明白如话,而言外之意无穷,题材比词宽阔。曲与词又是共通的,都是音乐文学,二者都产生于合乐曲歌唱的需要。
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不能忽略元曲,更不能像王国维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鄙弃”元曲。唐诗、宋词选本,多得难以统计,元曲选本则显得过少。前者应该,后者当补,当然也需要精心编选。近年虽已有多种选本问世,但从元曲的整体影响看,尚显不足。为推波助澜,决心再编《名家书画.元曲》,以期与拙编《名家书画.唐诗》、《名家书画.宋词》成为系列,为普及古典文学精华而助阵。也许,元曲的推广普及,还会对当代音乐文学,即歌词的创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编选元曲的作品,是以中华版《全元散曲》为据,选出36位作者,68篇佳作,配以书画,献给读者。为传播方便,读者容易欣赏接受,所选多是小令,套数仅选关汉卿两首以示代表而已。作者、曲目排列,均依《全元散曲》顺序。编者还邀请多位书画家、诗词专家协力完成此书,以期扩大元曲的影响,让元曲紧随唐诗、宋词,长出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编辑此书的*愿望。初版售罄,中华书局愿把《元曲》一起与《唐诗》、《宋词》同时改型重印,编者甚为感谢,特志于此。
元好问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
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杨果
小桃红
盍西村
快活年
胡祇遹
快活三过朝天子 赏春
伯颜
喜春来
王恽
平湖乐 尧庙秋社
卢挚
沉醉东凤 秋景
沉醉东风 闲居(其一)
沉醉东风 闲居(其二)
沉醉东风 闲居(其三)
奥敦周卿
蟾宫曲 咏西湖
关汉卿
碧玉箫(其一)
碧玉箫(其二)
大德歌 秋
……
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搜集难度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从内容溯源来看,编者团队显然下了巨大的功夫,很多作品的图录引用,我相信即便是某些省市级博物馆的内部资料,也未必能如此完整和清晰地汇集一堂。特别是那些关于地方戏曲社团与文人画派相互往来的细节考证,非常扎实,充满了第一手的史料气息。这不仅仅是一本“欣赏”的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艺术史工具书。对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困惑于宋元之际,士人阶层审美趣味的转变是如何在不同艺术门类中体现的,这本书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名家作品和曲辞风格,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比较样本。它没有回避那些艺术史上的“灰色地带”和争议性观点,反而提供了多方位的论据供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开放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的耐读性和参考价值倍增。
评分自从拿到这本书,我的书房里就多了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每当工作压力大,思绪纷乱时,我就会随手翻开一页。我发现,这本书带来的治愈感是缓慢而深沉的。它并非追求那种瞬间的感官刺激,而是通过那些静谧的画卷和沉郁的词句,引导我进入一种更为内敛、更为自省的状态。书中的留白、字体的选择、配图的布局,无一不透露着一种“静”的力量。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欣赏,最终指向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本身的体察。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像一位沉默的智者,不急不躁地展示着千年前的匠心与情怀。对于那些在喧嚣尘世中寻找一处精神栖息地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纸面价格,它是一剂慢工细活调配出的“心灵良药”。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元曲”部分抱持着一丝疑虑,因为文学作品的影像化呈现总是比较困难。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简单地印刷出几张曲本的扉页,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元杂剧的舞台元素和当时的民间画作来辅助阐释。例如,在介绍某一段经典唱词的背景时,书中会配上当时戏班演出的场景复原图或相关的民间年画,这些视觉材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代入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曲,而是在“看”一场立体的演出。这种多维度的信息整合,尤其适合现在碎片化阅读习惯的现代人。它打破了传统艺术鉴赏中“看画”与“读文”的壁垒,让读者能够真正体会到在元代,书画与戏曲艺术是如何相互渗透、共同繁荣的。这种视听结合的阅读体验,在同类题材的出版物中是极为罕见的精品。
评分这本《名家书画 元曲》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厚重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宝物在握的感觉。尤其是封面那几笔晕染开的色彩,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我特地找了个光线好的地方细细品读,那些印刷的精细度简直无可挑剔,即便是原作中的一些极其细微的笔触和墨色的层次变化,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有一定的韧性和温润的手感,翻阅起来既不伤手,又能很好地保护里面的图像资料。我尤其欣赏的是,在介绍每一幅画作或每一首曲牌时,排版上都留出了足够的留白,使得原本就充满意境的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呼吸感,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艺术的尊重。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内容的探讨,但仅从“器物”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收藏级别的标准,非常值得那些对传统艺术品味有要求的朋友入手收藏。
评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其中的文字部分时,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实或作品简介,而是将书画的审美特征与元曲的时代精神巧妙地熔铸在一起。比如,他分析某位画家笔下山水的孤傲清冷,立刻就能联想到当时元曲中常见的“避世”主题,这种跨领域的关联性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语言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尘封已久的故事。我发现书中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很多生僻的典故和术语都有详细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原本看似遥远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引导,变得鲜活可感,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寻找原件一睹为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