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定价:17.60元
作者:王诗军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23004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本书分为两篇九章,上篇为自动控制原理部分,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下篇为自动控制系统部分,包括单闭环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自动化类、电力技术类等专业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做得相当出色。我们都知道,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偏重理论的学院派,要么又沦为简单的操作手册,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这本书显然找到了那个黄金分割点。在讲解了例如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之后,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参数转化为实际的工程设置。这些案例的选取都非常贴近工业现场的常见问题,而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玩具系统”。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典型控制元件的工作特性描述也十分到位,比如如何从物理特性反推控制器的参数设定,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处理得极其到位,绝非那种浮于表面的“入门读物”。它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介绍基本概念,而是深入剖析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数学模型和其背后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关于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法的阐述,逻辑链条完整且严密,每一步的推导都经得起推敲,让我这个在其他教材上常常感到困惑的读者,终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似乎非常清楚高职高专学生在理论基础上的潜在薄弱点,因此在处理像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分析这类基础工具时,都用了非常贴近实际工程的视角去讲解,而不是纯粹的数学抽象。读完关于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那几章,我感觉自己对根轨迹和奈奎斯特判据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对于后续学习现代控制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自洽性”和“友好度”。它采用了一种非常鼓励自主学习的叙事方式,即便是初次接触控制理论的人,只要愿意投入精力,也能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书中几乎没有出现那种突然抛出一个概念让你去查阅其他资料才能理解的“断层”。每一个新的术语、每一个新的定理,几乎都在前文或脚注中得到了充分的铺垫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黑话”,语言表达直白有力,避免了不必要的修饰,使得阅读过程既高效又舒适。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一本极佳的自学辅助材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自动控制这门“拦路虎”课程的心理门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简直是教科书界的“清流”。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色彩搭配沉稳大气,让人一上手就觉得内容肯定扎实。内页的纸张质量相当不错,印刷清晰锐利,字迹边缘没有一点拖沓的毛病,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编排逻辑极为清晰流畅。章节间的过渡自然,知识点的层层递进设计得非常巧妙,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硬啃理论,而是在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注释也恰到好处,使得枯燥的公式推导过程也变得相对易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读者的体贴入微,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参考的工具书来说,这种优秀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前沿性来看,这本书展现了极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经典的经典控制理论层面,对于一些与现代工业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概念也有所涉猎,虽然可能只是点到为止,但为我们指明了后续学习的方向。例如,书中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采样保持器的作用,以及引入离散化概念时的阐述,都非常符合当前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趋势。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未来进入自动化生产线的学生来说,能够提前接触到这些“新名词”并建立初步认知,无疑是抢占了先机。这本书的编写者显然是紧跟行业发展的,确保了教材内容的“保鲜期”更长久,不会很快就被淘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