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微交互:細節設計成就産品
定價:35.00元
作者:(美)賽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1153316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微交互》討論瞭一個被設計界長期忽視的主題:在人類與技術每天的交互中,如何創建短暫、微小卻令人過目難忘的瞬間?
(2)《微交互》就像一個放大鐿,它把用戶頭腦中微小又妙不可言的時刻放大,而且梳理齣瞭一套從到的規則。
(3)《微交互》本身也是一個精彩的微交互作品,它短小精悍、構思縝密、言簡意賅、妙語連珠。很多講設計的書都隻是泛泛而談,流於抽象和自我。Saffer卻抓住瞭設計界**必須解決的要害問題,這是一本每所有設計師都必須看的書。
內容提要
一個深受用戶喜愛的好産品和一個讓人覺得湊閤用的一般産品,區彆往往就在於微交互。《微交互:細節設計成就産品》要討論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撇開壯觀宏大、由上而下的設計,重視自底嚮上、精心構思的細節。這些小地方是設計師擅長的地方,舉手之勞,就能立杆見影。這是改變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在看似無關緊要的時刻釋放令人心動的體驗!全書共6章和一個附錄,章介紹瞭微交互的概念、曆史和結構,第2章到第5章剖析瞭構成微交互的幾個要素:觸發器、規則、反饋、循環與模式。第6章通過3個實例將微交互設計的所有要點融會貫通,付諸實踐。附錄探討瞭微交互的測試問題。 《微交互:細節設計成就産品》適閤産品經理、設計師、程序員、研究人員、評論人員和公司老總閱讀,它能引發你的思考,提高你的品味,增強你(還有你們公司)的競爭力。
目錄
唐諾曼推薦序
前言
章 設計微交互
1.1 微交互不是功能,但很重要
1.2 微交互秘史
1.3 微交互的結構
1.4 微交互的設計理念
1.5 小結
第2章 觸發器
2.1 手動觸發器
2.1.1 提前展示數據
2.1.2 觸發器的構成
2.2 係統觸發器
2.3 小結
第3章 規則
3.1 設計規則
3.1.1 生成規則
3.1.2 動詞與名詞
3.1.3 屏幕與狀態
3.1.4 約束條件
3.1.5 不要從零開始
3.1.6 理解復雜性
3.2 有限的選項和聰明的默認項
3.2.1 控件和用戶輸入
3.2.2 預防錯誤
3.3 微文案
3.4 算法
3.5 小結
第4章 反饋
4.1 反饋闡釋規則
4.1.1 以人為本
4.1.2 少即是多
4.2 反饋體現個性
4.3 反饋方法
4.3.1 視覺方法
4.3.2 聽覺方法
4.3.3 觸覺方法
4.4 反饋的規則
4.5 小結
第5章 循環與模式
5.1 模式
5.2 循環
5.2.1 循環分類
5.2.2 長循環
5.3 小結
第6章 綜閤實例
6.1 例1:鬧鈴移動應用
6.2 例2:在綫共享播放列錶
6.3 例3:洗碗機控製麵闆
6.4 微交互的原型與文檔
6.5 編排微交互
6.5.1 微交互與功能
6.5.2 改進呆闆的微交互
6.6 往小處想
附錄 測試微交互
關於封麵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設計不再僅僅是關於“美觀”與否,它已經上升到瞭“交流的藝術”層麵。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對比,生動地展示瞭“好的微交互”是如何默默地引導用戶、減輕認知負擔,甚至是提供情感價值的。我特彆喜歡它講解“擬態和隱喻”的部分,比如如何利用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律來設計虛擬世界的交互反饋,這種跨媒介的思考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設計邊界。過去,我可能隻關注整個流程的宏大敘事,而忽略瞭“段落”和“詞語”的質量,這本書就像一個顯微鏡,迫使我們將注意力聚焦到每一個最小的語義單元上。它不隻是教你工具層麵的操作,更是重塑你觀察世界、理解用戶需求的一種思維模型。說真的,身邊很多設計師都還在糾結於換一個更炫酷的過渡動畫,但這本書卻在教我們如何通過一個細微的抖動,告訴用戶“你剛纔的輸入是有效的,請放心”。
評分這本書,坦白講,我之前對“微交互”這個概念是有些模糊的,總覺得它就是那種不經意間的小動畫、小提示,對整體體驗的影響微乎其微。直到我翻開這本著作,纔真正意識到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瞭“如何做動效”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本深入骨髓的“用戶心理學”指南。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瞬間——比如一個按鈕被點擊後短暫的“呼吸”、一個加載狀態的巧妙過渡——剖析得淋灕盡緻。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平時使用App或網站時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思考那些讓我感到“順暢”或“彆扭”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設計邏輯。尤其是在關於“反饋時機”和“狀態管理”的章節,作者的論述極為精闢,指齣即便是毫秒級的延遲處理,也直接關乎用戶是否會産生焦慮感,這種對細節的執著,簡直到瞭偏執的程度,但正是這種偏執,纔造就瞭頂尖産品的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術說教模式,而是采取瞭一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前麵對理論基礎的梳理非常紮實,確保讀者對“為什麼要做微交互”有清晰的認識,而不是盲目跟風。隨後,筆鋒一轉,開始深入到具體的應用場景和設計原則中去,無論是對輸入、操作、還是反饋,都有對應的詳細解析。我個人認為,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對“可發現性”和“可理解性”的強調。很多交互設計失敗,不是因為動畫不夠華麗,而是因為用戶根本不知道這個元素是可以交互的,或者不知道點擊後會發生什麼。這本書提供瞭一整套評估和優化這些“盲點”的實用工具箱,讓原本抽象的“用戶體驗”變得可測量、可迭代。對於那些剛接觸産品設計的菜鳥來說,它是一本絕佳的入門教材;對於資深人士,它也是一個絕佳的“認知重置”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簡直達到瞭“吹毛求疵”的地步,但正是這種“吹毛求疵”,構建起瞭優秀用戶體驗的堅實地基。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加載狀態”的討論,它沒有滿足於常見的進度條,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骨架屏”或“樂觀主義反饋”來欺騙用戶大腦,讓他們感覺等待時間縮短瞭。這種將心理學和技術完美結閤的能力,是很多市麵上的設計書籍所不具備的。它讓我意識到,設計決策的背後必須有明確的理由支撐,而不是憑感覺。每一次光標的懸停變化、每一次錯誤的提示文本、每一次頁麵切換的慣性,都是一次與用戶的無聲對話。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讓這場對話更高效、更友好。讀完後,我開始主動去尋找那些設計得不好的産品的“小毛病”,並且能迅速定位到是哪個微交互環節齣瞭問題,這種洞察力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
評分從裝幀和印刷質量上來說,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沉穩、專業的。內頁的紙張選擇和排版設計也體現瞭對細節的尊重,這對於一本談論“細節設計”的書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好的自我印證。內容上,它最讓我摺服的是其全球化的視野和豐富的案例庫。作者引用瞭大量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産品實例進行分析,這使得書中的設計原則具有極強的普適性和可遷移性,而不是局限於某個特定市場或技術棧。它不像某些國內書籍那樣,過度依賴國內主流App的案例而顯得狹隘。相反,它提供瞭一種更為宏大、更具底層邏輯的設計哲學——即交互的本質是解決人類在使用工具時的不確定性。對於那些希望提升産品“質感”的設計師、産品經理,甚至是開發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無法替代的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份提升專業素養的墊腳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