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军事百科普及读物--空中雄鹰-战机
定价:29.80元
作者:周新初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22041043
字数:311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和其他武器类的图书不同,本书没有在过多的专用术语中消耗精力,而是通过精彩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武器的独特性能和战场表现描述出来,将每种武器*真实的。
——《航空知识》杂志社社长 刘德生
内容提要
制空权是现代战争争夺的主要领域,军用飞机则是承担争夺制空权的主要武器。本书针对军用飞机发展的百年历史和其诞生的经典机型,对九大类军用飞机及69种经典机型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包括用于低空火力支援和打击的攻击机,用于空中格斗的战斗机,用于轰炸地面、水面目标的轰炸机,用于攻击地面装甲目标的武装直升机,以及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和反潜机。对每大类的军用飞机代表机型均进行了介绍。全书在强调总体介绍、注重体系完备的同时,还侧重了对每种机型的结构特性、性能、武器装备、机载设备以及作战运用和研制背景等方面的介绍,并附有340佘张图片。
本书描述既全面又简明概括,分析精辟、独到,作为军事科普读物甚为适宜,同时具一定学术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试图包罗万象的雄心壮志所震撼,但很快,这种震撼就转化成了对信息过载的焦虑。它似乎想把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有代表性的战机都塞进来,从二战的螺旋桨时代到最新的隐形技术,几乎不留空白。这种“大而全”的策略在图文排版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极其重要的战机,比如某些标志性的截击机,可能只用了一页篇幅草草带过,配图模糊不清;而一些相对次要的型号,却被赋予了大量的篇幅,详细罗列了其发动机型号、翼载荷等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意义对于一个入门读者来说,依然是晦涩难懂的。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不同国家战机在实战中的表现分析极其简略,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某某战机性能优异”的简单描述上,缺乏对“为什么优异”的深度挖掘和对比。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不同设计哲学(比如美式重型战斗机与苏式高机动性战机)在实战中产生的具体差异和影响,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相当保守和浅尝辄止。结果就是,我脑海中留下的只是一串串陌生的代号和一堆堆冰冷的数据点,而缺乏那种鲜活的、能够引发思考的历史脉络和技术演进的脉络感。它更像是一份高度压缩的资料汇编,而不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面向内部参考的、未经精炼的原始材料集。它的目标读者定位似乎在“军事爱好者”和“专业研究人员”之间模糊不清,结果两头都没能完全取悦。对于希望轻松入门的读者,那些过于细致入微、但对整体理解帮助不大的技术参数堆砌,无疑是负担;而对于那些真正有一定基础,渴望深入了解设计哲学或特定技术瓶颈的读者,它又显得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例如,在介绍“推力矢量控制”这项革命性技术时,作者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其带来的机动性提升,却完全没有深入探讨其对飞控系统软件的复杂性要求,以及早期实现时遇到的结构应力挑战。这种对技术深层逻辑的规避,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在观赏一个巨大的“模型展”,而非理解“工程奇迹”背后的智慧和权衡。我需要的是对“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解答,而不是仅仅知道“它长什么样”和“它能飞多快”。这种对技术本质的浅尝辄止,让这本书的“普及”价值大打折扣,最终只能停留在满足好奇心表层的那一层。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在设计上给我留下了一种强烈的“赶工”印象。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历史背景介绍时,文字的组织显得非常散乱,逻辑跳跃性太大,让人怀疑编辑在把关时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校对环节。比如,在讨论某一特定时期空战战术演变时,它突然插入了一段关于燃料技术进步的描述,虽然两者相关,但这种突兀的插入打断了读者对战术思维发展流程的跟踪。我阅读时不得不频繁地来回翻页,试图重新建立起作者试图构建的叙事线索,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此外,书中对一些早期战机模型的历史演变描述,常常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比如前一章明确指出某型号是改进版,但在后一章的资料卡片中,又将其描述为一个全新的系列,这种内部不一致性对于一本力求“百科”性质的书籍来说是致命的缺陷。读完后,我不仅没有获得知识上的确定性,反而产生了一种“我到底该相信哪个版本”的困惑。一个好的科普读物,其文本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是基石,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甄别和修正这些明显的小错误。
评分从装帧和设计风格来看,这本书也透露出一种相对陈旧的审美倾向,这或许是早期出版物常见的限制,但也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插图的选择和扫描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历史照片的清晰度低得惊人,细节模糊,这对于一本关于“视觉化”主题的书籍来说是难以容忍的。你很难通过一张看不清座舱布局或武器挂载细节的图片,来建立起对特定战机特性的直观认知。更别提,书中对彩色插图的运用显得非常吝啬和随意,重要的机型往往只有黑白或老旧的侧视图,这使得全书的视觉感受非常单调和沉闷。在如今这个充满高清图片和动态影像的时代,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必须在视觉上传达出足够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而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更像是上世纪末的印刷品风格,缺少现代设计带来的那种冲击力和层次感。它成功地罗列了信息,但完全没有在“愉悦阅读”和“激发兴趣”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取得胜利,最终让这份庞大的信息量,如同堆积在仓库里的老旧资料,虽然内容尚在,但其吸引力和可接近性已经大打折扣了。
评分这本所谓的“军事百科普及读物”——《空中雄鹰-战机》,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普及”这个词意味着它得足够易懂,让一个对航空完全不了解的新手也能看个明白,但“百科”又暗示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原本的设想是,它能像一本精美的图册,配上清晰的图解和简洁的文字,让我能快速建立起对现代空战机器的基本认知。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像是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博物馆里迷路,导览牌设置得有些混乱。比如,它在介绍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时,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看得云里雾里,感觉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物理学背景,这对于真正的“普及”来说,无疑是一个门槛。而且,书中对不同代际战斗机的划分标准,时而侧重于气动布局,时而又突然跳到航电系统,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使得知识点的衔接显得生硬。我花了很大力气去梳理这些信息,但最终感觉像是拼凑了一堆零散的知识碎片,而不是得到一个系统化的认知框架。这种在深度和广度之间摇摆不定的状态,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挫败感,与我期望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科普之旅大相径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用更形象的比喻,或者更直观的案例分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工程学概念,而不是直接扔出一堆专业名词堆砌起来的段落,让人望而却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