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百科普及读物--空中雄鹰-战机 9787122041043

军事百科普及读物--空中雄鹰-战机 978712204104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新初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
  • 航空
  • 战机
  • 百科
  • 科普
  • 军事科技
  • 飞行器
  • 武器装备
  • 现代军事
  • 航空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41043
商品编码:296769806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军事百科普及读物--空中雄鹰-战机

定价:29.80元

作者:周新初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22041043

字数:311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和其他武器类的图书不同,本书没有在过多的专用术语中消耗精力,而是通过精彩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武器的独特性能和战场表现描述出来,将每种武器*真实的。
——《航空知识》杂志社社长 刘德生

内容提要


制空权是现代战争争夺的主要领域,军用飞机则是承担争夺制空权的主要武器。本书针对军用飞机发展的百年历史和其诞生的经典机型,对九大类军用飞机及69种经典机型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包括用于低空火力支援和打击的攻击机,用于空中格斗的战斗机,用于轰炸地面、水面目标的轰炸机,用于攻击地面装甲目标的武装直升机,以及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和反潜机。对每大类的军用飞机代表机型均进行了介绍。全书在强调总体介绍、注重体系完备的同时,还侧重了对每种机型的结构特性、性能、武器装备、机载设备以及作战运用和研制背景等方面的介绍,并附有340佘张图片。
本书描述既全面又简明概括,分析精辟、独到,作为军事科普读物甚为适宜,同时具一定学术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御风而行的铁翼传奇:翱翔天际的空军力量 自人类仰望星空,便对飞翔的渴望从未停止。而飞机的诞生,不仅实现了这一梦想,更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将人类的征服者姿态延伸至广袤的天空。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技术手册,也非一部单纯的武器装备罗列,而是试图带领读者,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富有故事性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那股驱动人类文明飞跃的空中力量。我们将穿越历史的烟尘,回溯那些定义了现代空战的伟大发明和关键时刻,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在发展空中军事力量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勇气和牺牲。 第一篇:划破长空的黎明——飞机的诞生与早期空战 人类与飞行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传说与早期的实验。从达芬奇的飞行器草图,到莱特兄弟在基蒂霍克海滩那短暂而永恒的一跃,飞机的诞生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坚韧与创新的史诗。本书将着重描绘这一革命性时刻的技术突破,以及这些早期笨拙的飞行器是如何在短短数年内,从新奇的玩意儿,蜕变为战场上令人瞩目的新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了飞机的真正练兵场。最初,它们更多地被用于侦察,默默地在敌方战线上方搜集情报,为陆地部队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飞行员们不甘于只做“飞行的眼睛”,他们开始尝试携带简陋的武器,进行攻击。机枪的出现,将侦察机变成了战斗机。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一转变过程,从简单的石块投掷,到安装机枪,再到同步射击技术的出现,这些都是早期空战的激动人心之处。我们将认识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空中缠斗的先驱者,他们如同中世纪的骑士,在崭新的三维战场上,用钢铁和勇气书写着传奇。 我们还将探讨这一时期各个参战国在飞机制造和战术发展上的差异。德国的“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不仅仅是一位飞行员,更是早期空战战术的创新者,他的“飞行中队”如同精锐的空中骑兵,让协约国倍感头痛。法国的斯帕德飞机,以其优秀的性能,成为了协约国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索普威思“骆驼”式战斗机,以其独特的操控性,在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对这些经典机型的分析,我们将理解不同设计理念如何影响飞机的性能,以及它们在实际战斗中的作用。 第二篇:钢铁的羽翼,战略的延伸——二战的空中霸权争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空中力量发展史上最为辉煌,也最为残酷的篇章。飞机不再是战场的辅助,而是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一时期,空中力量如何在战略层面发挥作用,以及技术革新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飞机性能的飞跃。 从德国闪电战中 the Luftwaffe (德国空军) 的俯冲轰炸机对敌方防线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到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RAF)的 Spitfire (喷火) 和 Hurricane (飓风) 战斗机如何以顽强的抵抗,挫败了纳粹德国的侵略企图。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些关键战役,分析双方的技术优势与劣势,以及战术运用上的得失。俯冲轰炸机如斯图卡(Stuka)的尖啸,以及战斗机之间高速的缠斗,都将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本书还将重点关注那些改变战争进程的战略轰炸。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和英国皇家空军(RAF)对德国本土进行的持久而代价高昂的战略轰炸,其目标是摧毁敌方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意志。我们将探讨远程轰炸机的设计理念,如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以及它们在面对德国空防时的挑战。同时,也将审视昼间轰炸与夜间轰炸的不同策略,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巨大伤亡。 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航空兵以其零式战斗机(Zero fighter)初期的优异表现,一度占据空中优势。然而,随着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迅速崛起,以及新型战斗机如F6F“地狱猫”的出现,战局发生了逆转。珍珠港事件以及随后的中途岛海战,都充分展现了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在现代海战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回顾这些激动人心的海空大战,分析舰载机的性能特点,以及飞行员们在恶劣环境下所展现出的非凡技艺。 二战也是喷气式飞机的黎明。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Gloster Meteor,预示着空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虽然在二战中,喷气式飞机未能大规模投入实战,但它们的出现,无疑为战后的空军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冷战的阴影,技术的高峰——喷气时代的空军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变,冷战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空军力量的现代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核武器的出现,使得空军承担起了战略威慑的重任,而空战本身也进入了超音速时代。 本书将详细介绍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在空军技术上的激烈竞争。美国研制的F-4“鬼怪”战斗机,凭借其多用途能力,在越南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苏联则推出了米格系列战斗机,如米格-21,以其高性价比和卓越的机动性,成为了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力。我们将对比分析这些代表性的战斗机,探讨它们的设计哲学和实战表现。 本书还将关注新一代的空战技术。空对空导弹的出现,使得远程交战成为可能,而机载雷达和电子战技术的发展,则大大提升了飞机的探测和反探测能力。隐形技术的出现,更是将空战推向了新的高度。F-117“夜鹰”和B-2“精神”战略轰炸机,凭借其隐形设计,成为了改变战场规则的利器。我们将深入探讨隐形技术的原理,以及它对未来空战格局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冷战时期,不同国家的空军战略思想。空中优势的争夺,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战略轰炸,以及各种侦察机如U-2的运用,都构成了冷战时期空军力量的独特图景。核战略的平衡,也使得空军成为了维持世界和平(或至少是避免直接冲突)的关键一环。 第四篇:超越音障的未来——当代空军与展望 进入21世纪,空军的力量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无人机(UAVs)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情报收集、侦察监视以及精确打击的方式。本书将探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从简单的侦察无人机,到具备攻击能力的武装无人机,它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着空军的作战疆域。 本书还将关注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如F-22“猛禽”和F-35“闪电II”,以及中国的歼-20。这些先进的战斗机,融合了隐形、超音速巡航、超视距作战等多种尖端技术,代表着当代空战的最高水平。我们将分析它们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将如何重塑未来空战的格局。 同时,本书也将展望空军的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AI)、定向能武器、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新兴技术,正在为未来的空军力量注入新的活力。本书将探讨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它们将如何塑造下一代空军的形态。 《御风而行的铁翼传奇:翱翔天际的空军力量》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与探索精神的颂歌。它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天空,以及如何在三维空间中,不断挑战极限的史诗。本书希望通过详实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深刻理解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人类对于自由、力量和未知的永恒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试图包罗万象的雄心壮志所震撼,但很快,这种震撼就转化成了对信息过载的焦虑。它似乎想把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有代表性的战机都塞进来,从二战的螺旋桨时代到最新的隐形技术,几乎不留空白。这种“大而全”的策略在图文排版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极其重要的战机,比如某些标志性的截击机,可能只用了一页篇幅草草带过,配图模糊不清;而一些相对次要的型号,却被赋予了大量的篇幅,详细罗列了其发动机型号、翼载荷等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意义对于一个入门读者来说,依然是晦涩难懂的。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不同国家战机在实战中的表现分析极其简略,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某某战机性能优异”的简单描述上,缺乏对“为什么优异”的深度挖掘和对比。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不同设计哲学(比如美式重型战斗机与苏式高机动性战机)在实战中产生的具体差异和影响,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相当保守和浅尝辄止。结果就是,我脑海中留下的只是一串串陌生的代号和一堆堆冰冷的数据点,而缺乏那种鲜活的、能够引发思考的历史脉络和技术演进的脉络感。它更像是一份高度压缩的资料汇编,而不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面向内部参考的、未经精炼的原始材料集。它的目标读者定位似乎在“军事爱好者”和“专业研究人员”之间模糊不清,结果两头都没能完全取悦。对于希望轻松入门的读者,那些过于细致入微、但对整体理解帮助不大的技术参数堆砌,无疑是负担;而对于那些真正有一定基础,渴望深入了解设计哲学或特定技术瓶颈的读者,它又显得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例如,在介绍“推力矢量控制”这项革命性技术时,作者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其带来的机动性提升,却完全没有深入探讨其对飞控系统软件的复杂性要求,以及早期实现时遇到的结构应力挑战。这种对技术深层逻辑的规避,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在观赏一个巨大的“模型展”,而非理解“工程奇迹”背后的智慧和权衡。我需要的是对“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解答,而不是仅仅知道“它长什么样”和“它能飞多快”。这种对技术本质的浅尝辄止,让这本书的“普及”价值大打折扣,最终只能停留在满足好奇心表层的那一层。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在设计上给我留下了一种强烈的“赶工”印象。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历史背景介绍时,文字的组织显得非常散乱,逻辑跳跃性太大,让人怀疑编辑在把关时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校对环节。比如,在讨论某一特定时期空战战术演变时,它突然插入了一段关于燃料技术进步的描述,虽然两者相关,但这种突兀的插入打断了读者对战术思维发展流程的跟踪。我阅读时不得不频繁地来回翻页,试图重新建立起作者试图构建的叙事线索,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此外,书中对一些早期战机模型的历史演变描述,常常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比如前一章明确指出某型号是改进版,但在后一章的资料卡片中,又将其描述为一个全新的系列,这种内部不一致性对于一本力求“百科”性质的书籍来说是致命的缺陷。读完后,我不仅没有获得知识上的确定性,反而产生了一种“我到底该相信哪个版本”的困惑。一个好的科普读物,其文本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是基石,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甄别和修正这些明显的小错误。

评分

从装帧和设计风格来看,这本书也透露出一种相对陈旧的审美倾向,这或许是早期出版物常见的限制,但也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插图的选择和扫描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历史照片的清晰度低得惊人,细节模糊,这对于一本关于“视觉化”主题的书籍来说是难以容忍的。你很难通过一张看不清座舱布局或武器挂载细节的图片,来建立起对特定战机特性的直观认知。更别提,书中对彩色插图的运用显得非常吝啬和随意,重要的机型往往只有黑白或老旧的侧视图,这使得全书的视觉感受非常单调和沉闷。在如今这个充满高清图片和动态影像的时代,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必须在视觉上传达出足够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而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更像是上世纪末的印刷品风格,缺少现代设计带来的那种冲击力和层次感。它成功地罗列了信息,但完全没有在“愉悦阅读”和“激发兴趣”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取得胜利,最终让这份庞大的信息量,如同堆积在仓库里的老旧资料,虽然内容尚在,但其吸引力和可接近性已经大打折扣了。

评分

这本所谓的“军事百科普及读物”——《空中雄鹰-战机》,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普及”这个词意味着它得足够易懂,让一个对航空完全不了解的新手也能看个明白,但“百科”又暗示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原本的设想是,它能像一本精美的图册,配上清晰的图解和简洁的文字,让我能快速建立起对现代空战机器的基本认知。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像是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博物馆里迷路,导览牌设置得有些混乱。比如,它在介绍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时,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看得云里雾里,感觉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物理学背景,这对于真正的“普及”来说,无疑是一个门槛。而且,书中对不同代际战斗机的划分标准,时而侧重于气动布局,时而又突然跳到航电系统,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使得知识点的衔接显得生硬。我花了很大力气去梳理这些信息,但最终感觉像是拼凑了一堆零散的知识碎片,而不是得到一个系统化的认知框架。这种在深度和广度之间摇摆不定的状态,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挫败感,与我期望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科普之旅大相径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用更形象的比喻,或者更直观的案例分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工程学概念,而不是直接扔出一堆专业名词堆砌起来的段落,让人望而却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