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十论党的宗旨
: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高占祥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212066253
字数:125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隆重纪念中国党成立92周年
  文化部前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十论党的宗旨
  原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作序推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材 党员干部公务人员履职必修读物
  本书是国家文化部前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专门撰写的一部党建理论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高度。本书从党的宗旨缘起,一直谈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一本全党深入学习精神,在党内进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极好的通俗读物。
  原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为本书作序推荐:高占祥同志的《十论》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值得学习、借鉴。
  本书为国家文化部前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以新时期党的建设需要而提出的重读“为人民服务”一个重要论述。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重读了毛同志关于中国党宗旨与群众路线的诸多论著,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紧密联系当下我国社会现实,瞻望未来,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而中肯的见解。
  本书的出版,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在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是中国党成立92周年的献礼之作,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佳教材,党员干部公务人员履职培训的读物。
高占祥,1935年11月生,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曾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河北省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占祥好文学、善诗歌、懂戏剧、醉书画、爱舞蹈、迷摄影,出版有《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新三字经》《新弟子规》《人生宝典》《人生漫步》《文化力》等文集、诗集、歌词集、书法集、绘画集、摄影集共80余部。
这本书的视角是相当开阔的,它似乎在努力跳脱出单一的意识形态框架,去审视“宗旨”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适应性。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与时俱进”的论述,作者处理得非常审慎,既强调了核心价值的不可动摇性,又非常务实地探讨了实现路径的灵活性。他没有回避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张力,反而将这些矛盾视为推动组织进步的内在动力。这种坦诚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相比于一些只报喜不报忧的同类著作,这本书的批判性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它更像是一个内部的、深入的自我对话,旨在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来确保肌体的健康。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组织而言,这种内置的“免疫系统”的阐释,显得尤为重要。读完后,我对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性有了更清晰的预判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类题材的书籍通常持保留态度,总怕流于空泛的说教。但《十论党的宗旨》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可读性极高,归功于作者那种近乎新闻调查的严谨和对细节的执着。其中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一章,简直可以拿来作为企业管理案例来分析。作者用数据和案例来佐证观点,而不是单纯依靠权威的断言。我尤其喜欢他对“信任机制”是如何在组织内部构建起来的分析,那不仅仅是制度的约束,更是一种基于共同信念的“软性契约”。这种对组织内部“人”的因素的重视,让整本书显得非常立体和鲜活。它告诉我,一个组织的强大,最终还是取决于其成员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是否还能坚守最初的承诺。这本书读下来,我感受到的不是被灌输,而是一种被引导去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一些充满力量感的句子。作者的语言精准而有力,没有丝毫的冗余,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历史使命感”的论述。他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能力,能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个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比如,书中有一段回顾了早期党员在极端困境下的坚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热泪盈眶。这种情感的唤起,并非廉价的煽情,而是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它提醒我们,任何宏伟的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无数普通人的牺牲与奉献之上。读完这部分的感悟是:理解宗旨,就必须理解那些付出代价的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让“宗旨”这个词汇,从一个标签,变成了一种可以感知的精神重量。
评分这本《十论党的宗旨》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那种传统说教式的沉闷,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去探讨一个宏大主题。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将复杂的理论与日常的观察结合起来。比如,书中对“服务人民”这一核心理念的阐述,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故事来展现。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一段描述,讲述了一个基层干部如何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社区事务上,花费了大量心血,最终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那种细致入微的描摹,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宗旨”二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感。读这本书,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促膝长谈,他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原则,拆解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和实践的行动指南。尤其在谈到自我革新和保持先进性时,那种深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审慎乐观,让人读完后,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更像是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促使自己去重新审视自己对这个“组织”的理解和定位。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是很多理论书籍难以达到的深度。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深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结构上的布局,每一“论”似乎都在探讨宗旨的一个侧面,但它们之间又通过一种内在的逻辑链条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我读到关于“凝聚力”的那一部分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将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成功的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党组织是如何克服内部分歧,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种对决策过程和群体心理的精妙把握,使得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般理论读物。它不仅仅是在阐述“是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才能持续下去”。对于想深入理解组织行为学或者政治哲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极具启发性的,它教会你如何去看待权力结构下的信仰和实践之间的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