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无线传输(第二版)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李式巨,姚庆栋,赵民建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3021361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99kg
本书是有关数字无线电传输原理的基础理论书。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无线电信道的性质、衰落信道、数字调制、AWGN信道*接收、同步原理、差错控制、自适应信号处理、全数字接收与软件无线电、扩频与多载波CDMA、分集与自适应天线、多用户通信与接入及语音压缩编码等,书中对数字无线电传输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讨论。
本书是通信和电子系统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高年级大学生选修课的参考书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和自学用书。读者可从本书中得到数字无线传输的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
章 绪论
1.1 数字通信的发展
1.2 数字信号传输的波形
1.2.1 语音和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1.2.2 数字波形的形成
1.2.3 具有滚降幅频特性的形成滤波器
1.2.4 系统的各部分频率特性分配
1.3 调制解调的一般理论
1.3.1 Shannon的信道极限
1.3.2 调制信号的信号空间表示方法
1.4 信道的表述方式
1.4.1 恒参信道和变参信道
1.4.2 信道的系统函数和相关函数
1.4.3 频率非选择性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
1.5 信源和信道的编码
1.5.1 信源压缩编码
1.5.2 信道编码
1.6 本书内容安排
第2章 衰落信道
2.1 衰落信道的数字模型
2.1.1 无衰落信道的线性恒参网络表示
2.1.2 衰落
2.1.3 衰落信道的数学模型
2.2 地面视距微波信道
2.3 散射信道
2.4 高频无线电信道
2.4.1 传输中的相位起伏
2.4.2 幅度衰落
2.5 移动通信信道的多径衰落
2.5.1 移动通信信道的多径衰落
2.5.2 多普勒频移的效应
2.5.3 多径时延差
2.6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信道
2.7 数字信号经过衰落信道解调后的误码率
2.7.1 瑞利衰落信道对数字通信误码率的影响
2.7.2 多径时差选择性衰落引起的误码率
2.7.3 低码率码元期间衰落信号变化产生的误码
2.7.4 突发的统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数字调制
3.1 带通信号
3.2 稳态随机带通过程
3.3 信号的正交分解
3.3.1 GramSchmidt法构造正交信号函数集
3.3.2 KarhunenLoeve变换
3.4 数字调制信号
3.4.1 无记忆调制
3.4.2 有记忆线性调制
3.4.3 有记忆非线性调制
3.5 格状编码调制
3.6 数字信号功率谱
3.6.1 无记忆线性调制信号功率谱
3.6.2 CPM信号功率谱密度
3.6.3 CPFSK的功率谱密度
3.6.4 有记忆线性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参考文献
第4章 AWGN信道佳接收
4.1 白高斯噪声恶化的佳接收机
4.1.1 相干解调
4.1.2 匹配滤波解调
4.1.3 佳检测
4.1.4 大似然序列检测算法
4.2 无记忆调制佳接收机性能
4.2.1 二进制调制误码率
4.2.2 M进制正交信号误码率
4.2.3 M进制PAM误码率
4.2.4 M元PSK的误码率
4.2.5 差分DPSK性能
4.2.6 QAM误码率
4.3 CPM信号佳接收
4.3.1 CPM信号的相位树图
4.3.2 相关器输出度量计算
4.3.3 CPM信号的性能
4.4 AWGN信道中随机相位信号的佳接收
4.4.1 二进制信号佳接收
4.4.2 M进制正交包络检波性能
参考文献
第5章 同步原理
第6章 差错控制
第7章 自适应信号处理
第8章 全数字接收与软件无线电
第9章 扩频与多载波CDMA
0章 分集与自适应天线
1章 多用户通信与接入
2章 语音压缩编码
这本书的“第二版”名副其实,它在保持原有严谨性的基础上,明显加入了对近些年无线通信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这使得它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扩频技术和软判决译码的章节,作者对不同解码算法的复杂度与性能的权衡分析得极其透彻。在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拿着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跟着推导,试图寻找替代方案或更优化的路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激发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它不会告诉你“这就是唯一的真理”,而是为你展示了各种设计选择背后的权衡利弊。例如,在讨论信道相干性与非相干性接收时,作者清晰地勾勒出了两者在接收机复杂度和抗多普勒频移能力上的差异,这对于设计低功耗设备至关重要。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在成本、功耗和性能之间做取舍的研发人员来说,这种“辩证式”的讲解方式,比死记硬背标准规范有效得多。它提供的是一套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而非仅仅是上层应用的描述。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入门门槛并不算低,对于完全没有通信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来预习一些基础的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知识。但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电子工程基础,希望将知识体系提升到更高层次的读者来说,它绝对是一笔超值的投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系统思维”的强调。书中很少有孤立的技术点讨论,大部分章节都在围绕着整个通信链路的端到端性能进行展开。比如,在讲解编码增益时,它会回溯到噪声模型和信号检测理论,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闭环理解。这种全景式的视角,对于从事系统集成或架构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宝贵。这本书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它提供的理论工具不仅能帮你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更能让你在面对未来出现的新型无线技术时,迅速抓住其核心原理,不必从零开始摸索。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长期陪伴你职业生涯的“内参”,随着经验的增长,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评分这本关于数字通信的经典教材,初翻开时就被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所吸引。它并没有停留在对基本概念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现代无线系统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工程实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算法,比如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非常自然,仿佛带着读者一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图示,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那些原本抽象的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密度等概念。对于一个希望系统性掌握无线通信核心技术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且可靠的知识框架。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着你如何从理论推导出实际系统的设计思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这种深入的钻研过程,让我对整个通信链路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那些准备深入研究5G、Wi-Fi 6等前沿技术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打地基的最佳选择。
评分作为一本偏向理工科的专业书籍,它在排版和图示设计上表现出的专业素养也值得称赞。清晰的数学符号、规范的公式编号,使得在需要引用或回顾特定公式时,能够迅速定位,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我发现它在处理像“衰落信道模型”这种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的主题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分类和对比方法。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将所有模型混在一起讲,而是先建立一个基础的平坦衰落模型,再逐步引入阴影衰落、多径效应等复杂因素,这种叠加式学习方法极大地减轻了认知负担。书中对不同调制方式(如QAM、PSK)在特定信噪比下的性能曲线分析,直观地展示了它们各自的优劣,让我对如何根据实际通信场景选择最佳调制方案有了更直观的判断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严谨的工程思维习惯。读完它,你会发现自己看待无线信号传输问题的方式都变得更加结构化和系统化了。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紧张的项目周期内开始研读这本著作的,原本以为会因为时间压力而囫囵吞枣,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适合高强度学习。它没有过分渲染花哨的应用案例,而是专注于“内功心法”的修炼。尤其是关于多址接入技术和MIMO系统的章节,简直是一场盛宴。作者巧妙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工程的实用性,让你在理解了矩阵分解和空时处理的数学本质后,立刻就能看到它在提高频谱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发现,许多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性能瓶颈,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清晰的解释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计算误码率,更是如何根据不同的信道特性去设计更健壮的传输方案。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精炼但不失温度,很少出现那种为了炫耀学术深度而堆砌晦涩术语的情况。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给你传授一套行之有效的“看家本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体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技术标准在不断更新,其核心原理依然适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