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哲学史
定价:43.00元
售价:31.4元,便宜11.6元,折扣73
作者:胡适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02493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胡适编写的这本《胡适中国哲学史》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述古代哲学,中卷述中古哲学,下卷述近世哲学。全书用白话文叙写,但引用古书,还用原文;原文若不容易懂得,便用白话作解说。全书共分为十二篇,主要内容包括:导言;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孔子;孔门弟子;墨子;杨朱;别墨;庄子等。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学者。父亲是胡传,字铁花,仕至台东直隶州知州。母亲冯顺弟。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独到,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传统哲学的刻板印象。它没有止步于对经典文本的纯粹解读和注释,而是将哲学思想的演变视为一门活生生的历史艺术来呈现。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大胆地引入了诸多跨学科的参照,比如在探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宇宙观时,会穿插介绍当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这种关联性使得哲学思想的产生似乎有了更坚实的现实基础,不再是空中楼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驳杂的史料和纷繁复杂的思想谱系编织得如此井井有条,既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展现了思想的内在张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历史上相对边缘化或被忽略的思潮,作者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深入挖掘和重新评价,展现了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批判性的学术态度。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介于学术专著的严谨与大众普及的流畅之间,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它既能满足资深研究者的要求,也能成为普通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思想史的绝佳向导。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初翻开时,就被它深邃的文字和严谨的结构所吸引。作者显然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行文间透着一股学者的沉稳与自信。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思想流变脉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时间顺序堆砌,而是能敏锐捕捉到不同学派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相互渗透的微妙关系。例如,在阐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段落,作者并未将各家学说割裂开来,而是细致地描摹了它们如何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又如何相互诘难、彼此借鉴,最终共同构成了那个辉煌的思想图景。这种将思想置于历史场域中去理解的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而具有温度。读到关于某个特定学派如何应对当时统治者政策变迁的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代思想家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他们的理论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和生命力的体现。尽管篇幅浩大,但叙述的节奏控制得当,即便是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不会感到过于晦涩难懂,这得益于作者清晰的逻辑推进和恰到好处的案例引用,让人在阅读中始终保持着探索的乐趣和求知的渴望。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智力健行”。它的文字密度极高,每一个段落都似乎蕴含着深厚的学理和精炼的概括,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稍有走神便可能错过关键的逻辑转折。但正是这种挑战性,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回报感。作者对于术语的界定和概念的溯源工作做得极为扎实,使得那些在其他地方可能显得模糊不清的哲学名词,在这里都拥有了清晰、可追溯的起源和演变路径。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理”与“气”在宋明理学中辩证关系的论述,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展现了这场思想的内在张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深化和解决的,整个过程如同观看一场高水平的棋局对弈。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绝不能停留在对概念的表层认知上,而必须深入其历史的肌理和思辨的深渊,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把绝佳的钥匙,通往那片深邃的思想秘境。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平铺直叙、缺乏情感色彩的史学作品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笔触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染力。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客观记录,而是用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勾勒出了中国思想家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精神印记。那种对“道”与“德”的追问,那种对“治”与“乱”的思辨,在作者的文字下,仿佛重现了当时的辩论现场,充满了张力与激情。读到某一章关于士人阶层精神困境的描写时,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时代悲凉感,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身处乱世却心系苍生的智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哲学概念注入了鲜活的人文精神,让我们看到,那些古老的思想并非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安顿心灵、规范社会而做出的最真诚的努力。这本著作不仅仅是关于思想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精神探索和文化韧性的史诗,读完后,心灵上获得的震撼是久久难以平息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完全跳出了传统教材那种机械化的章节划分。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园丁,将中国思想的庞大枝蔓,修剪得既富有层次感,又充满有机联系。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把各个学派的观点罗列出来让你自行比较,而是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主题性的章节,例如“权力与合法性的哲学构建”、“个体精神的内在超越”等等,每一个主题都像是一个切面,能够折射出多个学派在同一问题上的交锋与融合。这种主题式的梳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洞察力,让我能够跳出具体的流派之争,从更宏观的视角去把握中国思想的核心关切。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论述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距离感,既不盲目尊古,也不轻易苛责,而是以一种现代的、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历史的遗产,使得全书的论断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批判的锋芒,读起来让人思维不断被激发,充满了对既有认知的反思与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