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杰弗瑞·萨德Zeig,J.K. 著
图书标签:
  • 催眠
  • 艾瑞克森
  • 催眠疗法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潜意识
  • 沟通技巧
  • 临床心理学
  • 自我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碧海箫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7567
商品编码:296671156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

定价:49.80元

作者:杰弗瑞·萨德(Zeig,J.K.)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75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当谈论起心理学大师时,说起弗洛伊德,艾瑞克森势必被同时提起。当谈论起催眠,不知道艾瑞克森,就如同木匠不知道鲁班。《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结合案例全面呈现艾瑞克森其人和他的治疗理念。

内容提要


《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呈现艾瑞克森对来访者所秉持的态度和运用的方法。
艾瑞克森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每个来访者都有独特的需求和防卫模式,因此每个来访者都需要原创的介入模式。他会创造情境,让来访者自发地理解并运用自身的改变潜能,靠来访者自身的独特才能或缺点来缓解症状和解决问题。
艾瑞克森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无意建立任何心理治疗理论,也无意建立任何心理治疗学派。他经常在独特操作模式的架构中综合运用行为、认知、精神分析和其他心理学派的方法,而艾瑞克森用自然催眠法来引发治疗反应,目的是让来访者合作。
艾瑞克森治疗强调弹性的治疗方式,对于所需的疗程并没有预设立场,治疗倾向于短期和问题导向,采用不直击要害的间接沟通技巧例如趣闻轶事或比喻等方式来实现不直击要害的平行沟通,有效减少了来访者的抗拒,使得来访者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助的潜能,从而引发治疗反应。艾瑞克森把改变的功劳保留给来访者自己。

目录


艾瑞克森的创造力 1

艾瑞克森的创造力表现在他所身处的四个领域:一位催眠师、一位心理治疗师、一位老师、一位将身体残障化为优势的个人;艾瑞克森融合了这些领域中的潜意识学习,帮助人们激发、整合产生改变所需的资源。

第二章 艾瑞克森学派的治疗取向 31

艾瑞克森学派的治疗取向脱离了传统心理治疗的框架,以个别化多层次沟通突破人格理论的限制,并善用来访者的价值观来激发其内在的资源,进而达成治疗目标。

第三章 天生的催眠大师 49

通过实际的案例,多方呈现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如何巧妙地采取不直击要害的介入模式,并善用轶事、情境及对隐微线索的觉察力来协助个案。

第四章 米尔顿·艾瑞克森会谈实录 89

本章呈现了萨德求教于艾瑞克森的会谈逐字稿,其中艾瑞克森谈论了许多先前未发表过的案例,为艾瑞克森的想法和技术提供了全面历程的洞察。

天 1973年12月3日 91

第二天早上,艾瑞克森坐在轮椅上,由艾瑞克森太太将他推进会客室,他一语不发,也没有任何的视线接触,他费力地把自己由轮椅移到他的办公座位上。我问他是不是可以录音,他点头答应,但没有看我,然后他开始以缓慢、有节奏的方式对着地板说话

第二天 1973年12月4日 132

艾瑞克森很明显处在疼痛的状态,他好不容易才把自己从轮椅移到办公椅上。他的声音显得虚弱无力。

第三天 1973年12月5日 149

如文中所注记,一些艾瑞克森在1973年12月5日所提到的案例曾在别处刊载过,因此,有一些案例在这里有所精简。然而,一些有进一步解释的例子,以及对于研究艾瑞克森有帮助的例子,在这里仍全文呈现。

附录一 我的故事 黛安·萧 175

附录二 夏娃·帕顿 177

附录三 米莉·帕顿 180

参考书目 184

作者介绍


杰弗瑞·萨德博士,临床心理学家,跟随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过六年之久,是他的嫡传弟子,也是米尔顿·艾瑞克森基金会(Milton H.Erickson Foundation)的创办人及现任执行长。萨德博士本身是位的临床工作者。在催眠领域,他已有十七本专业著作及五篇专论,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指导过专业的催眠治疗工作坊。

文摘






序言



书名: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 图书简介: 在人类心灵的深邃领域,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常常被低估的力量——催眠。它并非舞台上的奇观,也不是神秘的巫术,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技术,能够触及潜意识的宝藏,解锁个体内心深处的潜能,引导走向疗愈与改变。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寻催眠艺术与科学的旅程,重点聚焦于现代催眠疗法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以及他所开创的革命性催眠方法。 米尔顿·艾瑞克森,一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更是一位将催眠从边缘带入主流的先驱。他独特的催眠风格,摆脱了传统催眠中刻板的指令和僵化的仪式,转而以一种高度个性化、灵活且充满艺术性的方式,与来访者建立深度连接,并借此触及他们内心最深处的资源。艾瑞克森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深刻理解并运用了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个体独特性,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而催眠正是唤醒和激活这些内在力量的钥匙。 本书将深入剖析艾瑞克森催眠疗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我们将首先回顾催眠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了解它如何从古老的仪式逐渐演变成一门科学,而艾瑞克森又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性的创新。读者将了解到,艾瑞克森的催眠并非是“强加”给来访者的,而是一种“合作”的过程,催眠师扮演着一位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来访者发现并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 核心篇章将聚焦于艾瑞克森催眠的精髓——他的“间接性催眠”和“自然催眠”技术。不同于传统催眠直接、命令式的语言,艾瑞克森善于运用比喻、故事、隐喻,以及对来访者日常生活细节的巧妙运用,在不引起抗拒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触及潜意识。他认为,潜意识是通往改变的门户,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可以绕过意识的“批判性因子”,直接与潜意识进行对话,从而激发个体内在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将详细阐述艾瑞克森如何通过“利用”(utilization)来访者本身的经验、信念、行为模式,甚至他们的“问题”本身,来构建催眠过程。他不会试图“纠正”或“消除”来访者的症状,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信号,一种信息,并引导来访者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转化它们。这种“顺势而为”的策略,使得他的催眠治疗显得尤为高效和持久。 我们还将探讨艾瑞克森在语言运用上的独到之处。他精通语言的潜台词、双关语、以及不确定性语言的运用,这些技巧能够引发来访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他们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例如,他会巧妙地使用“也许”、“可能”、“也许有一天”等词语,为来访者的潜意识留下开放性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艾瑞克森催眠疗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不同来访者情况的深入解读,读者将看到艾瑞克森是如何根据个体的独特性,量身定制催眠方案的。无论是面对长期的焦虑、恐惧、抑郁,还是身体上的疼痛,亦或是成瘾问题,艾瑞克森的催眠疗法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有效性。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技术的精妙,更传递了对人类潜能的深刻信念。 除了核心的技术和案例,本书还会探讨艾瑞克森催眠疗法的哲学基础。他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并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积极的改变。这种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治疗理念,是艾瑞克森催眠疗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因。 此外,本书还会提及艾瑞克森催眠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异同,以及他对后世催眠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产生的巨大影响。他的思想和技术,已经渗透到许多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中,成为理解和实践催眠疗法的基石。 对于渴望了解催眠疗法、探索潜意识力量,或者对米尔顿·艾瑞克森这位传奇人物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本书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它将帮助你超越对催眠的刻板印象,深入理解其科学性、艺术性和人本性。通过本书,你不仅能认识到艾瑞克森催眠疗法的强大之处,更能启发你对自身内在潜能的探索,以及对人性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次关于心灵探索的邀请,一次关于生命转化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审视“沟通”与“影响”的书。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到无数的信息,同时也在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互动。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陷入了沟通的误区,或者发现自己难以有效地影响他人,甚至影响自己。这位“催眠大师”的名字,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联想: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直接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从而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那将是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我渴望了解,这位大师是如何构建他的理论体系,他是否利用了语言的魔力,或者某种特殊的技巧,来引导人们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所谓的“催眠”并非是控制,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与合作,一种能够解锁内心潜能的艺术。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连接,如何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积极的改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人类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人,我对“催眠”这个概念一直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它似乎触及了人类意识最神秘的角落,一种能够绕过理性防线,直达内心深处的力量。我一直觉得,我们日常的很多行为和选择,都受到潜意识的巨大影响,只是我们往往对此浑然不觉。这位“催眠大师”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位敢于深入探索这些未知领域的先驱。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他如何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催眠疗法,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他对潜意识的理解达到了怎样的深度?他又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催眠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力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可塑性。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人性、触及灵魂的智慧充满向往。在现代社会,我们被各种信息和欲望裹挟,有时候会感到迷失,甚至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而“催眠大师”这个称谓,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对人类内在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引导能力。我非常好奇,这位艾瑞克森先生,究竟是如何通过他的催眠疗法,帮助人们找回迷失的自我,疗愈内心的创伤,并且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窥见催眠疗法背后那些精妙的心理机制,以及它如何能够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触及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如何才能运用智慧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并且活出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一个若有所思的人物剪影,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人类意识的深层运作以及如何通过非传统的方式去探索和治愈心灵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有的是来自外界的压力,有的是源于内心的冲突,而我总觉得,除了常规的心理咨询,或许还有更直接、更触及本质的方法。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催眠大师”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了一些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领域,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一窥这位传奇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究竟是如何通过催眠这个工具,帮助人们解决那些看似棘手的心理难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一种技术,更能够深入探讨催眠背后的哲学思考,以及它如何改变人们的认知模式和生活方式。读这本书,我希望获得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能够启发我思考自身潜能和内心力量的深刻洞见。

评分

我最近对“改变”这件事感到有些困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需要改变的时刻,但很多时候,即使我们下定决心,也难以真正实现。有时候,我会觉得,那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就像是牢不可破的枷锁,将我们束缚在原地。所以,当我在“催眠大师”这个词汇前停顿时,我的脑海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难道他掌握了某种能够触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开关”,从而帮助我们卸下这些束缚,实现真正的改变?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大师的催眠疗法,是如何帮助人们打破僵局,重塑自我,并且获得新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疑问,让我明白,改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科学而艺术化的方法来达成的可能。我渴望从书中获得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且更有勇气去面对和拥抱改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