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青楼韵语精装 |
| 作者 | 朱元亮辑校 ; (明) 张梦征绘 |
| 定价 | 90元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ISBN | 9787501052691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青楼韵语》,全称《青楼韵语辑注校正》,共四卷,明万历末期刻本。卷端下题:“武林环应居士朱元亮辑注併校证、六观居士张梦徵汇选併摹像”。顾名思义,此书显然是一部带注释的诗词选集。依据书前的目录可知,本书所收作者,晋代1人,南齐1人,梁代1人,隋代4人,唐代24人,宋代25人,元代10人,明代114人。总约作者180人,500馀首作品。 《青楼韵语》真正具有很大影响的是书中结合优美诗词而刊刻的版画作品。本书各卷附有精美插图三幅,四卷共计十二幅。所有绘图均出自张梦徵手笔,由歙县黄桂芳、黄应甫等人合刻。绘画与刻工刀法细腻传神,均被传为杰作。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1、《青楼韵语》原系郑振铎藏书,后捐给国家图书馆。 2、名家钤印。此书卷首钤朱文写经体方形印章“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印”,卷尾钤朱文篆书长形印记“长乐郑氏藏书之印”(二印均系魏建功所治),盖系郑振铎旧藏。 3、名家题款。《青楼韵语》卷尾有题款二行,一行为“辛未五月瞿安借读一过”,款后钤“霜厓叚读”,此为民国曲学大师吴梅题款。吴梅,字瞿安,晚号霜厓,曾在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另一行题款为“辛未五月二十二日访瞿安于百嘉室得观奇籍,湖帆题名。”此题款出自藏书大家吴湖帆之手。均为1931年所题。 4、珍奇版画。《青楼韵语》内有十二帧(两帧为一幅)木刻版画,出自明代画家张梦徵之手,由徽派雕版大师黄桂芳、黄应甫合刻,细腻传神。国图藏本中版画品相略逊,着力从民间搜寻,工夫不负有心人,从某藏家手中觅得另一部相同版本,版画品相,借以扫描影印,从而使此书更加完美。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这部书的装帧简直让人爱不释手,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着封面雅致的烫金花纹,一拿在手里就觉得它不是普通的印刷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古典的韵味,阅读起来非常顺畅,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那个时代独有的细腻和考究。翻开扉页,那特有的纸张纤维感,配合着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装帧的精良,使得即便是放在书架上,它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绝对是送礼或自留的绝佳选择。这本书的开本也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兼顾了携带的便利性,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可见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的专业和敬业。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并非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透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局限。阅读它需要投入时间和心力去理解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和隐喻。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模式,促使我去思考那些关于选择、关于代价、关于宿命的宏大议题。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冷静,她并不急于给出道德评判,而是将人与环境的博弈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深刻的反思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故事叙述,它更像是一次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洗礼。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需要停下来,消化其中蕴含的重量,回味那种挥之不去的苍凉感,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能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旧在脑海中久久回响的杰作。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那种细腻到近乎残忍的洞察力,让我数次在夜深人静时为之屏息。那些鲜活的人物群像,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挣扎与光芒,他们的喜怒哀乐并非脸谱化的符号,而是复杂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折射。特别是对于情感纠葛的处理,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示了人性中灰色地带的微妙与无奈,那些隐忍的爱、克制的欲望、以及无可奈何的命运抗争,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曾是那个故事中的一员,体验着命运的无常。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为精妙,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时而又如山洪爆发般将情感推向高潮,这种张弛有度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根本停不下来,直到最后一页才依依不舍地合上。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看似松散的章节组合,实则暗藏着精密的逻辑链条,前后呼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作者非常擅长运用“未完待续”的悬念设置和时间线的跳跃,每一次以为故事要尘埃落定时,总有新的线索被抛出,引导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秘密和人物关系。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感,迫使我们像侦探一样,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和修正对故事情节的认知。此外,书中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据也显得极为扎实,所有的场景、习俗乃至口语习惯,都透露着作者深厚的底蕴,让整个故事的根基异常稳固,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和厚度。
评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它巧妙地融合了古典白话的典雅与现代叙事的简洁,创造出一种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代活力的独特语调。作者似乎对遣词造句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精准到位,既避免了生硬的辞藻堆砌,又保持了极高的文学性。特别是那些描绘环境和氛围的段落,简直就是一幅幅流动的工笔画,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光线的变化。这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仿佛在品鉴一坛陈年的美酒,越品越能发现其中蕴含的醇厚和层次感。我忍不住会反复阅读某些段落,只为细细咀嚼那文字组合带来的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