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文观止全鉴
定价:38元
作者:吴楚材, _1.html'>吴调侯;东篱子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8006977
字数:
页码:32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 典藏版)》在版畅销的基础上全新修订而成,内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练,装帧更典雅,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风格各异,美不胜收。《古文观止》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该书分12卷,总计222篇,篇幅长短适中,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衡文标准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本书以时代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编排,便于阅读和理解,是品味优美散文的范本。
目录
作者介绍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文摘
序言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左传》)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左传》)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左传》)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左传》)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左传》)
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左传》)
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年《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左传》)
吴许越成(哀公元年《左传》)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国语》)
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廿九年《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
范雎说秦王(《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
颜斶说齐王(《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
鲁共公择言(《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
卜居(《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
五帝本纪赞(《史记》)
项羽本纪赞(《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
孔子世家赞(《史记》)
外戚世家序(《史记》)
伯夷列传(《史记》)
管晏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游侠列传序(《史记》)
滑稽列传(《史记》)
货殖列传序(《史记》)
太史公自序(《史记》)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北山移文(孔稚珪)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原毁(韩愈)
获麟解(韩愈)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争臣论(韩愈)
与于襄阳书(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董邵南序(韩愈)
送杨少尹序(韩愈)
送石处士序(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驳《复仇议》(柳宗元)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钴钅母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待漏院记(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朋党论(欧阳修)
纵囚论(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送杨寘序(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辨奸论(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范增论(苏轼)
留侯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晁错论(苏轼)
上梅直讲书(苏轼)
喜雨亭记(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
放鹤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三槐堂铭(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六国论(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阅江楼记(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卖柑者言(刘基)
深虑论(方孝孺)
象祠记(王守仁)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报刘一丈书(宗臣)
《吴山图》记(归有光)
沧浪亭记(归有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参文献
我必须承认,我过去对一些被过度神化的古文名篇,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觉得那是文人墨客的“圈内话”,与我等俗人无涉。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成功地“去魅”了这些经典。它没有将古人抬高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坛上,而是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描绘生活时的真实情感。比如,对某些写景的段落,它会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进行背景补充,让我能够更立体地想象出作者当时所处的真实场景。这种“还原现场”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拉近了古人与现代读者的距离。我不再感觉自己是在仰视一座高不可攀的纪念碑,而更像是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对饮畅谈。这种亲近感和代入感,让原本枯燥的文本变得鲜活起来,真正做到了“知人论世”,也让我更加坚信,优秀的文章,其情感内核永远是共通的,无论时隔多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来自它对不同时代文风演变的梳理。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文章,而是将文脉的流变作为一条隐形的线索贯穿始终。比如,从魏晋的玄远清淡,到唐宋的雄浑阔大,再到明清的世俗细腻,每一种风格的转换,作者都配有精炼的“风貌评述”。这种宏观的把握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史的整体认知。以前我总觉得古文是一个个孤立的文本碎片,读起来缺乏连贯性。现在,我能看到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相似的文化母题下,用不同的笔法来表达他们的忧思与见解的。这种体系化的梳理,极大地深化了阅读的厚度,让简单的阅读行为上升到了对历史文化变迁的考察层面。对于希望系统性构建中国古代散文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上的创新远比增加几篇生僻文章更有价值。
评分初次翻阅此书时,我最关心的便是其“全鉴”二字的份量是否名副其实。很多号称“大全”的书,最后发现收录的不过是主流那几篇,缺乏对地方志、家乘族谱中散佚的精品古文的发掘。然而,《古文观止全鉴》在这方面着实下了苦功。它不仅涵盖了我们中学课本里那些必背的范文,更深入到了一些鲜为人知但文笔老辣的明清散文大家的手稿片段。这种广度,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我特别留意了它对“骈文”部分的收录和解析。骈文的对仗和声律之美,往往是令人生畏的高峰,但此书并未回避难度,反而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拆解方法,将复杂的排比句式拆解成最小的语义单元,再重新组合理解,使得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清晰可见。这套方法论,比起那些空泛的赞美,实用性强了不止一个档次,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看穿”辞藻的华丽外表,直抵文章的核心骨架。
评分这本《古文观止全鉴》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对经典篇章的细致考证和现代语境下的深入解读,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想要“啃”下古文的现代人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以前看一些古文选本,总是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释绕晕,很多术语和典故,查了A还要翻到Z,让人心力交瘁。但这本“全鉴”的处理方式就高明得多,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将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用一种近乎白话的清晰度铺陈开来,同时又精准地保留了原文的神韵。比如,对某些关键动词的引申义,作者没有采取一概而论的懒惰做法,而是根据上下文的细微差别,一一辨析。这种精微之处,体现了编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我尤其欣赏它在选篇上的平衡,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章,也有一些相对冷门但文学价值极高的佳作穿插其中,拓展了视野,不至于让阅读变成一种重复性的例行公事。读完一篇,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历史的洞察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在这样的梳理下,变得触手可及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古文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是被市面上那些制作粗糙、排版混乱的版本消磨殆尽的。阅读体验,有时候比内容本身更重要。而这本《古文观止全鉴》在装帧设计上的用心,绝对值得点赞。它的纸张选择,那种略带暖黄的米白色,光线不刺眼,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版式设计,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原本密集的文字块,变得疏朗有致。更绝的是,它巧妙地在篇章结构中嵌入了适量的留白,这让读者在领略古文的凝练之美时,有了一个喘息和思考的空间。这不像某些版本,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塞满文字,让人感到压迫感十足。这本书的设计理念,似乎是想营造一种“慢阅读”的氛围,鼓励读者停下来,去品味那些“一字千金”的句子。这种对阅读过程本身的尊重,让我在翻阅时感到由衷的愉悦,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静心把玩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