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
定价:26.00元
作者:吴利斌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118050202
字数:382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及相关应用电路。全书共分14章,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为便于教学和自学,每章末附有习题。
本书内容覆盖面广,安排灵活,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材,还可作为自学考试或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人员学习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自动控制原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必须强调其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之间的完美过渡。许多教材要么过于偏重拉普拉斯变换和根轨迹图的传统方法,要么是上来就用状态空间模型,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而这本教材的编排方式,如同一次精心规划的旅程,先用经典的传递函数和时域分析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你理解了反馈控制的核心思想和稳定性判据;随后,它非常平滑地引入了状态空间表示法,并解释了为什么现代控制理论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时更具优势。书中对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阐述也相当到位,没有过度简化,保留了足够的严谨性,同时也辅以了足够的几何解释,让抽象的向量和矩阵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我尤其喜欢它在讨论设计方法时,总是会先给出设计目标(比如超调量、调整时间),再反推所需控制器的结构,这种“目标驱动”的教学思路,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目的性和高效性。
评分这本新买的《数字电路基础》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对逻辑门、布尔代数这些概念总是感到一头雾水,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得飞快,我记的笔记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根本串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说实话,我对电子工程的热情一开始就被这些枯燥的理论给浇灭了不少。直到我翻开这本书,立刻感觉情况不一样了。它的开篇不是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把“与非门”、“或非门”这些东西解释得跟搭积木一样直观。比如,它把串联和并联的电路特性,用生活中的水管开关来做对比,一下子就明白了为啥某些逻辑操作会有特定的结果。而且,这本书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题型,而是让你去思考如何用最少的元件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解决问题的兴趣。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啃完了前三章,感觉以前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现在终于拨云见日了,对组合逻辑电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精髓所在。
评分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本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它那近乎完美的实践指导性上。很多教科书虽然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动手操作就让人抓瞎,要么是代码和硬件描述不一致,要么就是调试过程写得过于简化。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详细介绍了80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指令集,更重要的是,它为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配套了清晰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的结果分析。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编写定时器中断程序时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程序逻辑上似乎没错,但就是无法按预期触发。我翻阅了书中的“常见问题与调试技巧”那一章节,里面赫然列出了我遇到的那种情况,并直接指出了可能的原因——原来是我对某个特殊寄存器的复位时序理解有偏差。这种“预判式”的指导,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做的。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桥梁,需要靠高质量的案例和详尽的排错指南来搭建,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桥梁材料。
评分《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结构布局的层次感。它遵循了从基础元件到复杂系统的渐进式学习路径,简直是教科书设计的典范。作者非常擅长将复杂的电路功能分解成若干个易于理解的小模块。比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时,不是一开始就展示复杂的反馈网络,而是先单独分析了输入级、中间放大级和输出级各自的作用和特性,然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讲解整体的增益、带宽和稳定性是如何形成的。这种“积木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设计部分提供了大量基于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比如设计一个低噪声放大器(LNA)时需要考虑的噪声系数,以及设计一个滤波器时对通带纹波的要求,这些实际工程中的考量,让原本枯燥的电路分析充满了目标感。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电路,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像工程师一样思考”电路应该如何被设计出来。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权威又略显“高冷”。它的数学推导非常严谨,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到积分形式,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扎实,追求理论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殿堂级的著作。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波动现象时,对边界条件的讨论,处理得非常细致到位,这使得它在射频电路和传输线理论的应用上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但是,对于我这种更偏向应用和工程实现的学习者来说,初读时会感到有些吃力。它很少使用类比或者形象化的描述来辅助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坡印廷矢量”的物理意义,虽然公式推导得很漂亮,但初看时确实需要反复揣摩。所以,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专业研究生的核心教材,或者作为资深工程师查阅精确理论依据的参考书,但如果只是想对电磁理论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可能需要配合一些更具视觉化解释的辅助材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