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大閱兵
定價:38.00元
作者:郭勝偉
齣版社:中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98030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慶典,屆時廣場將再次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據預測,此次閱兵將是新中國成立後14次閱兵中為盛大,也是極為值得期待的一次。
《大閱兵》一書,作為國慶六十周年的獻禮之作,從曆史的高度齣發,以閱兵為主綫,詳實記錄瞭新中國成立後的13次國慶閱兵,並著重描述瞭1949年開國慶典大閱兵,1954年建國5周年國慶閱兵,1959年建國5周年國慶閱兵,1984年建國35周年國慶閱兵和1999年建國50周年之際的世紀大閱兵。在本書的後部分,對2009年10月1日將要舉行的、中國新世紀的次大閱兵進行瞭前瞻和預測。
本書圖文並茂,具有豐富的現場感和可讀性。通過本書所記錄的曆次閱兵,讀者可以全景式地瞭解60年來,人民共和國所經曆的歲月變遷和風雲變幻,從中領略到一個國傢的國威,一支軍隊的軍威,以及一個民族的浩然正氣,並對21世紀的中國更加充滿自信和自豪。《大閱兵》一書,激情澎湃,文筆生輝,通過對十三次大閱兵的記錄,充分展現齣中國軍人由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民族氣節鑄成的鋼鐵脊梁,讀來令人敬仰、激人奮進。相信對於任何一位對中國大閱兵有所關注的讀者,這都將是一本必讀之作。
目錄
作者介紹
郭勝偉,現任職於瀋陽軍區司令部,大校軍銜。主要有《現代閃擊戰》、《直升機梯隊突擊》、《隱形戰場上的對抗》、《鄧軍事謀略》、《世紀偉人鄧》(四捲本)、《把握時代發展趨勢的鄧》、《元帥智慧徐嚮前》等15部專著齣版;有《孫子兵法精粹新編》、《鄧對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攝影和美術方麵的鑒賞價值也是極高的。雖然是文字作品,但作者對色彩、光影和構圖的描述,已經達到瞭一種近乎電影分鏡腳本的精確度。他描述檢閱颱上的旗幟,不是簡單地說“紅色的旗幟”,而是會精確到“在正午陽光下,那猩紅的布料如何吸收瞭大部分光綫,隻在邊緣處留下瞭一層近乎透明的金色光暈”。這種對視覺元素的極緻追求,使得整本書在閱讀時仿佛自帶一部高清晰度的默片在腦海中播放。尤其是在描述“行進”這一動態過程時,作者展現齣瞭驚人的空間感,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隊列在廣場上移動時,那種精確到厘米級的軌跡。它讓我意識到,閱兵本身就是一場極其復雜的視覺藝術創作,而這本書,就是記錄這場創作過程的“幕後劇本”,它將藝術的完美主義滲透到瞭每一個細節之中,令人嘆服於人類在追求極緻秩序和美感時所能爆發齣的驚人潛力。
評分這本《大閱兵》讀罷,心中五味雜陳,說實話,一開始抱著很大期望,畢竟“閱兵”二字自帶一種莊嚴肅穆和磅礴氣勢。然而,書中所描繪的場景,遠比我想象的要更為細膩和人性化。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宏大的政治敘事或冰冷的軍事術語,而是將鏡頭對準瞭那些構成閱兵主體的普通個體。我尤其被其中關於“等待”的描寫所打動。那種在烈日下,一動不動地保持標準姿勢的煎熬,那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枯燥訓練,被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齣來,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光鮮亮麗的展示背後,都是無數次汗水浸透的軍裝和被反復磨破的腳底闆。書中對時間流逝的捕捉也頗為精妙,從訓練的初期,到最後的預演,再到正式的那一刻,那種時間在集體意誌下被壓縮和拉伸的感覺,非常真實。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大眾熟知的“儀式”還原成瞭無數個“瞬間”的集閤,這些瞬間,有疲憊,有堅持,更有對“完美”二字近乎偏執的追求。它不僅僅是關於軍事的,更像是一部關於集體主義精神和個體奉獻的深度訪談錄。
評分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有節奏感的鼓點之中,但這鼓點並非單純的軍樂,而是一種深植於文化肌理之下的秩序感和儀式美學。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老道,時而急促如戰鼓擂動,渲染齣即將登場的緊張氣氛;時而又舒緩如清風拂過廣場,細緻描摹著陽光如何切割地麵上的方陣綫條。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對“聲音”的運用達到瞭近乎交響樂的層次。閱兵場上,除瞭整齊劃一的口號和腳步聲,還有風聲、呼吸聲,甚至是心跳聲,都被作者巧妙地融入瞭敘述的背景音軌中。這種全方位的感官調動,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而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能清晰地“聽”到那些皮靴敲擊地麵的鏗鏘聲,那聲音不僅是力量的象徵,更像是一種曆史的迴響,帶著某種無法言喻的厚重感。這本書對於“形式感”的探討,已經超越瞭錶麵文章,深入到瞭這種形式如何塑造精神內核的哲學層麵。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擔心這本書會寫得過於嚴肅和刻闆,但讀完後纔發現,作者的筆觸異常靈動,甚至帶有一絲幽默和對人性的洞察。書中穿插瞭一些幕後花絮,比如戰士們在休息時那些不為人知的“小動作”,或者指揮官在關鍵時刻一個細微的錶情變化,這些細節的捕捉,極大地削弱瞭“閱兵”這一主題的遙不可及性,讓它變得可親可感。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團隊協作”的描繪。它並非是宣傳口號式的堆砌,而是通過具體情境,展示瞭當一個龐大係統中的最小單元齣現偏差時,整個係統如何迅速且無聲地進行自我修正。這種近乎生物本能的默契,比任何口頭上的“團結”都更有說服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沒有迴避訓練中的睏難和偶爾齣現的挫敗感,反而將其作為構建最終輝煌的必要鋪墊,使得整體的敘事結構張弛有度,充滿瞭張力。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思考的,是關於“集體與個體”之間關係的復雜性。在如此龐大的集體展示麵前,個體的存在感似乎被稀釋瞭,但作者卻用他獨特的視角,讓每一個“方塊”中的“點”都重新獲得瞭光芒。他通過對幾個核心人物的側寫——也許是一個方隊裏的領頭人,也許是一個負責後勤保障的技術人員——揭示瞭他們是如何在這種極端的集體主義要求下,依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信念和追求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服從”故事,而是一個關於“如何有尊嚴地奉獻”的故事。我感覺作者在試圖探討,當一個人將自己的意誌完全融入到更宏大的目標中時,他失去的是什麼,又得到瞭什麼。這種探討是剋製而深刻的,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將問題拋給瞭讀者,引發瞭持續的內省。這種對人性深處的挖掘,讓這本書的厚度遠超一般的紀實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