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解惑3G業務:概念、實現和規劃
定價:36.00元
作者:馬華興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6351332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的業務,主要從業務概念、業務實現流程、關鍵技術、關鍵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幾個角度進行介紹。本書內容包括:通信業務發展整體分析、3G的移動視頻業務、基於SIP的移動“邀請”業務、移動位務、個人信息管理(PIM)業務、基於移動內容的業務(遊戲、音樂、文本……、手機憑證業務、多媒體通話業務,後,本書簡要說明瞭整體的業務規劃方法,包括業務分類、業務模型以及網絡、內容、服務之於業務的三重約束關係。本書對當前通信行業所關注的3G業務進行瞭深入淺齣的探討和分析,並提齣瞭業務發展的關鍵問題和筆者的看法。本書對業務所涉及的技術、協議、標準以及相關組織和涉及業務的各個環節、價值鏈都有比較全麵的結閤,對於業務開發、業務規劃、業務管理以及學術研究、工程設計,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希望能成為有誌於移動通信業務專業的人士所的參考書。
本書可供那些在3G業務規劃、建設、運營以及業務設計的進入者,以及對3G感興趣的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1 導論
1.1 寫本書的目的
1.2 如何編寫本書
1.3 對3G業務的理解
1.4 本書的摘要
2 麵嚮3G的通信業務演進
2.1 應用場景引齣3G業務
2.2 隔離矩陣到融閤矩陣
2.3 基本業務概念的闡述
2.4 總結
3 移動視頻業務
3.1 移動視頻業務的概念
3.2 移動視頻業務的技術實現方式
3.3 移動視頻業務推廣所涉及的環節
3.4 3G中該業務的技術“門檻”
4 移動“邀請”業務
4.1 “邀請”業務的概念
4.2 SIP協議
4.3 IMS
4.4 業務引擎及其實現
4.5 IMS可提供的邀請業務
5 移動位務
5.1 移動位務
5.2 移動位務相關技術
5.3 移動位務産業鏈及存在問題
5.4 移動位務的技術門檻
6 PIM業務及其延伸
6.1 PIM的概念和關鍵服務
6.2 PIM的內核——同步
6.3 PIM業務的拓寬和延伸
7 手機內容頻道
8 手機憑證業務
9 多媒體通話業務
10 3G業務整體規劃
縮略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經常需要進行跨部門溝通的行業人士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通用語言”。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與市場、研發、運維等不同背景的同事交流。過去,我們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解釋同一個術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這本書,則像是提供瞭一個標準化的詞典和一套統一的溝通框架。它用清晰、中立的視角定義瞭許多行業內含糊不清的概念,使得不同職能的人員在閱讀同一章節後,能夠基於相同的理解基石展開討論。我甚至考慮將這本書推薦給新入職的培訓項目,因為它構建的知識體係,不僅是技術層麵的,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一種嚴謹的、係統性的思維模式,這對於任何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都是一份無價的財富。
評分我花瞭相當一段時間來對比不同章節之間的銜接與遞進關係。這本書的章節組織結構,體現齣一種極強的“自洽性”和“漸進性”。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遵循瞭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實踐應用的邏輯閉環。比如,第一部分建立起宏大的背景認知,如同繪製一張區域地圖;第二部分則深入到具體的“城市”內部,剖析其基礎設施;而後續章節則開始討論“交通管製”和“未來規劃”。這種布局的好處是,即使讀者在某個具體的技術點上暫時迷失,也能通過迴溯前一個章節的宏觀概述,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瞭陷入局部細節而忘記全局目標的窘境。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可控感和節奏感,讀起來非常舒暢,不至於感到知識點堆砌的壓迫感。
評分初翻這本書時,最大的感受是其敘述語言的精準與剋製,幾乎找不到任何冗餘的、煽情的詞匯。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工程師,用最精煉的筆觸勾勒齣復雜的技術脈絡。例如,在描述某個關鍵協議棧的交互流程時,他僅僅用瞭寥寥數語,但每一個動詞和名詞的選擇都直指核心,迫使讀者必須集中全部注意力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關聯。這種“惜字如金”的寫作風格,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行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因為它省略瞭太多“你知道的”鋪墊,直接切入深水區。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流程圖,在草稿紙上復盤整個數據包的生命周期。這種強迫讀者主動思考和構建知識體係的閱讀體驗,是我近年來接觸到的技術書籍中少有的,它挑戰的不是你的記憶力,而是你的邏輯構建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係,搭配燙金的字體,散發著一種沉穩而專業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我尤其喜歡扉頁上那句引言,雖然與內容本身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巧妙地為接下來的閱讀旅程定下瞭一種探索未知的基調。內頁的紙張選擇非常考究,是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環保紙,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即使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排版布局也十分清晰,章節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技術性文字也變得易於消化。作者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從目錄的層級劃分到圖錶的清晰度,都體現齣一種對讀者體驗的尊重。我甚至發現,書脊在完全打開平放時,也沒有齣現明顯的“書脊摺痕”問題,這對於經常需要做筆記和對照查閱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個加分項。這本書的實體質感,已經超越瞭一本技術手冊的範疇,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頭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和示意圖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見過太多技術書籍,圖錶模糊不清,標注混亂,很多時候圖文是脫節的,圖看瞭更懵。然而,這本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每一個架構圖都采用瞭統一的視覺語言係統,不同層次的組件用不同的顔色和形狀區分,綫條的粗細和箭頭方嚮的指嚮都經過瞭嚴謹的數學化處理。更絕的是,作者在某些復雜的三層架構圖下,會附帶一個極簡的“概念模型圖”,這個模型圖用最基礎的幾何圖形和最少的文字,瞬間提煉齣該架構的核心思想,對於快速掌握全局概念極其有效。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圖注中對關鍵名詞的解釋,它們不隻是簡單的定義,而是結閤瞭實際應用場景的說明,使得抽象的概念立刻“落地”瞭,不再是空中樓閣,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對設計思路的理解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