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各行業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報告 2007~2008
定價: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中國知識産權研究會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7760
字數:480000
頁碼:3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22kg
選取熱點領域,綜述現狀,預測發展趨勢,商討發展對策。
本書是由中國知識産權研究會組織不同領域的專傢在查閱、歸納、分析原始文獻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該專題報告共分13個部分,其內容涉及十三個技術領域,具體包括第四代移動通信、人類乾細胞、抗體、燃料電池、永磁稀土運用、計算機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本書包括十三個領域的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報告,內容涉及靜電紡絲、燃料電池、第四代移動通信、計算機程序相關、抗乙肝病藥物及抗體、乾細胞、液晶等離子體有機發光顯示等領域,這些都屬於國傢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範圍內的內容。
每篇報告縱嚮從角度介紹瞭主題對象的曆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橫嚮介紹瞭該技術的主要國傢、主要研究機構或公司、産業界的實際水平。通過對現狀進行分析,對未來發展進行瞭預測,力求為領導技術創新和經營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為技術情報研究參與國際競爭提供基礎資料,為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提供藉鑒。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份報告的感受,那應該是“腳踏實地”。它沒有宏大的哲學思辨,也沒有鼓舞人心的口號,全部都是關於具體技術棧、標準製定和研發投入的冷靜分析。這份報告有效地幫助我理解瞭“2008年左右”這個時間點上,全球技術界在哪些方麵積纍瞭足夠的勢能,即將爆發為下一輪的産業革命。它像是一份詳盡的“技術資産負債錶”,清晰地列齣瞭當時各行業的“技術淨值”和“潛在負債”(即被淘汰的風險技術)。對於任何希望追溯特定技術發展脈絡的研究者,或者需要理解當時行業決策者所依據的客觀環境的人來說,這份報告提供的視角是極其稀缺和寶貴的。它不是用來消遣的,而是用來作為深入研究的堅實地基的。
評分翻開內頁,那種密集的文字排版和嚴謹的圖錶呈現方式,立刻讓人感受到這是一部麵嚮專業人士的作品,而非大眾科普讀物。它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幾乎是按照工業領域的標準劃分模塊的,從傳統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到新興的材料科學突破,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次精準的“技術體檢”。我特彆欣賞它在數據引用上的剋製與精準,沒有過多渲染概念,而是紮實地堆砌瞭那個時間點上可查證的專利數量、研發投入比例和關鍵技術指標的迭代速度。這使得報告的論證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仿佛是工程師們在會議室裏用數據進行的嚴肅辯論。對於我來說,理解當時各個技術領域是如何分配資源和確立發展路綫圖至關重要,這本報告成功地捕捉到瞭那種“蓄勢待發”的集體心境,沒有過度樂觀的泡沫,也沒有不必要的悲觀,就是冷峻地分析著當時的“技術存量”和“增量空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上去有些樸實過頭瞭,那種老派的科技報告風格撲麵而來,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拿錯瞭什麼政府文件匯編。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嚴肅感,反而激起瞭一種探究的欲望。我記得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前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這些領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充滿瞭不確定性與爆發的潛力。我希望找到的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行業新聞匯總,而是真正能反映當時技術基石和發展路徑的深度剖析。這本書的標題——“各行業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報告 2007~2008”——承諾瞭這種深度。我尤其關注它如何描繪當時半導體製造工藝的瓶頸,以及信息安全領域在雲計算萌芽階段所麵臨的挑戰。那種特定時間點上,技術人員對未來十年走嚮的集體預判和論證過程,對我來說是無價的“時間膠囊”。我期待看到那些在當時被視為前沿,如今卻已成為常識的技術名詞,在那個時間點上的論述深度和廣度,這遠比任何事後總結都要來得真實和有價值。
評分從寫作風格上看,這份報告呈現齣一種典型的、略顯生硬的學術/工程美學,句子結構偏長,從句較多,完全是為瞭信息的精確傳達服務,完全沒有迎閤讀者的閱讀習慣,這反而成瞭一種保證其專業性的標誌。我特彆注意到它在描述那些快速演進的領域時,會刻意使用一些限定詞和時間戳,例如“截至2007年末……”或者“當前主要的瓶頸在於……”這種嚴謹的態度,避免瞭將特定時期的技術局限性當作永恒真理來陳述。這讓我能非常清楚地分辨齣,哪些是當時已經成熟的技術範式,哪些是剛剛露齣頭角的顛覆性概念。這種對時間維度的尊重,使得這份報告即便在多年後迴看,其作為曆史文獻的價值也遠超普通的技術綜述,它忠實地記錄瞭技術更迭中的那些關鍵的“臨界點”。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現狀”的定義不僅僅停留在“正在使用什麼技術”,更深入挖掘瞭“為什麼使用這種技術”以及“即將被哪種技術替代”的內在驅動力。例如,在能源技術那一塊,我記得它對化石燃料的替代路徑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對比分析,不僅比較瞭效率,更重要的是評估瞭當時基礎設施的兼容性和政策的推動力,這是很多宏觀報告會忽略的實際操作層麵的難題。這種自下而上的技術評估方式,讓報告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它不是在預測未來,而是在描繪一個正在發生的、由無數技術決策構成的復雜網絡。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參與瞭一場跨行業的深度研討會,每讀完一個部分,都能對自身的領域在整個工業生態中的位置有一個更清晰的定位。這種“全景式”的審視,對於製定長遠戰略規劃的人員來說,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