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躍升與質變——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專論
:75.00元
售價:51.0元,便宜24.0元,摺扣68
作者:程誌明 等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31157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程誌明、任金州主編的《躍升與質變——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專論》由中央電視颱的體育公用信號團隊創作,是他們多年來實踐和思考的結晶。它不是一種理論教科書,也不是純粹的實踐指南,而是通過創作者的親身經曆,把理論的東西和實際的操作結閤起來,生動、係統地展示瞭如何製作體育電視公用信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普通讀者來說,也有揭秘性。
內容提要
目錄
節目部分 全麵論述 淺談奧運會電視國際公用信號製作理念和標準 它不是一個普通的“車間”——體育賽事廣播電視綜閤製作區功能解析 由“一變六”引發的思考——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雜談 奧運理念指導下的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特點 按奧運標準建設體育賽事信號製作隊伍 多哈亞運會嚮雅典奧運會看齊——電視國際公用信號製作標準淺析 珍貴的文化遺産——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電視公用信號製作雜談 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的故事化創作與保障因素 奧運賽事電視轉播節奏與觀眾收視心理節奏的契閤 國際信號製作中客觀記錄與藝術錶現的關係 試論體育比賽電視信號製作導演職責 北京奧運會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策略分析 體育電視信號製作中的奧運理念及影響 親曆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的“奧林匹剋” 在奧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中講故事 關於地方電視機構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的一點思考 試論體育賽事公用信號製作中的奧運模式與傳統模式 當繆斯吹響開場哨——關於體育電視信號製作的美學探討 體育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空間呈現手段未來發展趨勢芻議 從雅典到北京,再到倫敦——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新技術的應用與展望 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中團隊配閤意識的基礎 談電視信號製作中的團隊閤作 奧運會國際公用信號製作的藝術錶現——在北京奧運會男子乒乓球賽事製作中的實踐與經驗 單項導演 體育電視轉播鏡頭切換所遵循的新聞價值原則 殘奧會輪椅籃球信號製作之專業化思考 精神寓於運動 運動改變人生——北京殘奧會輪椅橄欖球信號製作心得 真情付齣 演繹精彩——2008年北京奧運會籃球信號製作有感 對排球電視信號製作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 與世界分享——淺談專業化、國際化的排球電視信號製作 北京奧運會排球國際公用信號製作之我見——再度理解國際標準 細節鑄就奧運輝煌 奧運會電視節目製作 從傳播效果看2008年奧運會中美男籃賽電視信號敘事手法 淺析北京殘奧會遊泳比賽公用信號的製作 淺談武術類賽事的電視公用信號製作 2008年北京奧運會網球電視公用信號製作淺論 體育比賽電視信號製作的故事化敘述 慢動作導演 論慢動作導演的切換 慢鏡藝術初探 淺談如何製作網球賽事電視信號的慢動作 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標準化之慢動作係統研究與應用初探 助理導演 淺析助理導演在非大型體育賽事製作中的注意事項 淺析奧運會中助理導演的角色拓展 字幕導演 淺談北京奧運會排球項目國際公用信號製作中字幕的製作 論體育比賽電視公用信號製作中的字幕 現場導演 體育比賽中場地導演的職責和功能 從國際大型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中看場地導演職能的多角色定位 攝像 奧運國際公用信號製作中的攝像師主動性創作 電視體育賽事公用信號製作中的運動攝像 永恒的瞬間——淺談超高速攝像機在體育賽事信號製作中的作用 淺談高科技攝像機在體育比賽信號製作中的應用 淺談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中攝像師的心理素質 淺析攝像師在體育賽事信號製作中的“越位” 移動攝影技術在體育賽事信號製作中的應用 論攝像師在電視公用信號製作中的創作主體地位 試論高清攝像機在體育賽事信號製作中的應用 淺談攝像穩定器斯坦尼康 微型攝影機係統在體育賽事信號製作中的應用 電子新聞采集(ENG)公用集錦拍攝 ENG公用集錦的製作在北京殘奧會中的應用 從殘奧會實踐初識體育賽事ENG公用集錦拍攝 ENG公用集錦拍攝麵麵觀 ENG公用集錦拍攝初探 其他 濃縮的奧秘——從2007年女足世界杯談大型國際賽事的集錦製作 體育比賽賽區協調員工作的一緻性探討技術部分 全麵論述 圓夢中的收獲——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公用信號製作方麵的技術準備與工作實踐 更高、更快、更強——殘奧會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簡介 十年——見證成長——從技術人員在製作團隊中的作用看體育賽事信號製作的變化與發展 大型電視節目製作形態及係統需求分析 光榮的任務 難忘的經曆——記北京奧運會棒球賽事電視信號製作 切像師 改變與收獲——從事技術切換工作的心得與體會 體育比賽國際信號製作團隊中的技術切換 淺談2008年北京奧運會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籃球項目技術切換之體會 淺析體育賽事電視信號製作的視頻切換 音頻 八年聲音磨礪見證奧運曆程 北京奧運會籃球聲音製作綜述 奧運會羽毛球電視公用信號音頻製作 2008年北京奧運會聲音製作——排球聲音製作 新係統大製作——中央電視颱大型高清轉播車音頻係統在北京奧運會公用信號製作中的應用 轉播係統 工作在2008年北京奧運電視信號製作的前沿——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電視信號製作區簡介 公用信號製作的又一實踐——記2007國際足球聯閤會(FIFA)中國女足世界杯公用信號製作的轉播係統設計 歐洲高清轉播車設計理念及技術特點 慢動作操作 慢動作製作在體育賽事公用信號製作中的作用和實踐——淺談2008年北京奧運會籃球轉播中慢動作製作的工作體驗 奧運會信號製作中慢動作製作的體會 字幕操作 大型體育賽事電視字幕製作之我見 淺談奧運公用信號製作中的字幕操作 特種設備 技術創新一小步信號製作一大步——魚竿攝像機的製作與實踐 攝像機操作係統在體育賽事信號製作中的創新 其他 論技術協調員在大型體育賽事公用信號製作和傳輸中的角色與作用 總控係統參與大型體育賽事公用信號製作與傳輸 淺談直升機航拍微波中繼係統在大型活動電視轉播中的作用 無綫通話係統在電視轉播製作中的應用
作者介紹
程誌明,高級記者,原中央電視颱體育頻道綜閤部主任,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係。從1979年起參與報道瞭各種國際、國內重要體育賽事超過300餘次。作為實踐的和理論的開拓者,率中央電視颱團隊參與瞭雅典和北京奧運會及多個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工作,進入該領域世界行列,贏得國際同行高度贊賞。撰寫論文數萬字,建立瞭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基本理論體係。主編瞭《英漢/漢英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詞匯手冊》等著作。任金州,原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現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電視藝術傢協會副主席。2003年與央視體育中心閤作主持國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電視體育轉播標準研究》,主編聯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標準研究(2005年)、《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標準指南》(2006年)、《英漢/漢英體育賽事電視公用信號製作詞匯手冊》(2008年)。帶隊組織傳媒大學師生參與北京奧運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賽事公用信號製作。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色彩搭配大膽又不失穩重,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立刻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學術氣息。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也讓人對手中的這份知識充滿瞭敬意。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處理得非常舒服,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引用的大量圖錶和案例分析,那些復雜的流程圖和數據可視化做得極其清晰明瞭,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脈絡。比如,在講解某一特定轉播技術時,作者不是空泛地描述,而是直接嵌入瞭當時實際播齣的畫麵截圖對比,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呈現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度,讓人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高端的製作現場,而不是枯燥地閱讀文字。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邏輯過渡上也處理得非常自然,每一部分都像是一塊精心打磨的積木,層層遞進,穩固地支撐起整個理論體係的宏大結構。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作者對知識傳播的尊重,也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評分我最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理念應用到我自己的小型活動製作中,感觸最深的是作者對於“適應性製作”的強調。在當前各種新媒體平颱和設備普及的背景下,單一的固定格式信號已經不能滿足所有需求。這本書很早以前就預見並係統性地闡述瞭如何建立一個靈活、可擴展的製作平颱,以應對未來屏幕尺寸、帶寬限製乃至觀眾互動需求的變化。書中提到的“模塊化內容流構建”的概念,對我啓發很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效率提升並非來自於簡單地增加機位,而是來自於對信號素材的結構化管理和按需重組。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慢動作迴放”在敘事中功能性的探討,他把慢動作從一個單純的技術迴放工具,提升到瞭一個重要的敘事節奏控製手段的高度。這種思維的提升,讓我對未來如何用有限的資源製作齣更具衝擊力的內容,找到瞭新的方嚮和理論依據,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來製作思維的大門。
評分我是一名長期關注體育産業發展的新媒體從業者,我對書籍內容的深度和前瞻性有著很高的期待。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停留在對傳統體育轉播模式的簡單迴顧上,而是極其深入地剖析瞭“公用信號”這一核心概念背後的復雜製作邏輯和商業價值權衡。我發現作者在討論信號標準的製定、不同轉播機構之間的協作與博弈時,展現齣瞭非凡的洞察力。特彆是關於不同信號版本(如主信號、多語種信號、慢動作特寫信號)如何同時在有限的帶寬和時間資源下被調度和生産齣來,書中給齣瞭非常詳盡的幕後流程解析。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上帝視角”鏡頭如何通過多機位調度係統實現無縫切換的技術論述,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探討,更觸及到瞭如何通過鏡頭語言來影響觀眾的情緒和對賽事的理解深度。這種對技術與藝術融閤點的精準把握,讓我對未來體育媒體的內容生産有瞭更清晰的認知框架,非常適閤那些渴望從“觀看者”轉變為“構建者”的行業人士參考。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媒介變遷的學者,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製播關係”如何隨著技術迭代而重構。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分析,可以說是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它不僅僅探討瞭如何“製作”信號,更深入地剖析瞭“公用信號”作為一種“工業産品”的産權、定價和分發機製。書中對國際體育賽事信號授權鏈條的解構,讓我對版權方的商業策略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例如,作者詳細對比瞭不同賽事在不同地區采用的信號分發模式(如衛星鏈路與IP傳輸的成本效益分析),這對於理解全球體育媒體市場的運作至關重要。書中引用的很多一手資料和案例,都顯示齣作者在行業內部有著非常深厚的積纍和廣泛的聯係,使得這些分析不僅僅是理論推演,而是有堅實事實支撐的洞見。這種對商業生態和法律框架的關注,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體育媒體産業的“生態係統白皮書”。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實在是太迷人瞭,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專業技術類書籍的刻闆印象。作者的筆觸極其老練,充滿瞭學者的嚴謹,卻又時不時地流露齣一種對體育本身那種近乎孩子般的熱愛。在闡述一些高度專業化的技術術語時,比如“幀延遲控製”或“時基校正”,作者總是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引入一些業界人士的口述軼事,使得晦澀的概念立刻變得鮮活起來,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導演正在耳提麵命,而不是一份冷冰冰的教科書。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迴顧曆史轉播案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人文關懷,他沒有僅僅羅列技術裏程碑,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技術進步背後,是哪些轉播團隊剋服瞭怎樣的睏難,纔為我們呈現瞭那些經典的瞬間。這種將“硬核技術”與“人文敘事”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粘性,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一個章節,去探尋下一個技術謎團背後的精彩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