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与不生病的心理法则 9787508061511

生病与不生病的心理法则 97875080615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健康
  • 疾病
  • 身心
  • 行为
  • 认知
  • 情绪
  • 自我疗愈
  • 积极心理学
  • 压力应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61511
商品编码:296912842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病与不生病的心理法则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 土桥重隆;刘建平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8061511

字数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生病与不生病的心理法则》作者是日本知名的外科医生,也是日本内视镜治疗的人,他在职业生涯中用心面对数千名病人之后,揭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慢性病如果只依赖西方医学,能治好的并不多。”那些“容易生病的人”与“不容易生病的人”之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法则,那就是内心状态对疾病有莫大的影响。在《生病与不生病的心理法则》中,土桥医生把他从医数十年中体悟揣摩出的生病与不生病的心态法则,热诚地奉献给读者。

目录


作者介绍

土桥重隆,医学博士,外科医生,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认定的医生1981年,在日本“食道静脉瘤内视镜栓塞疗法”先例,对于癌症和生活习惯造成的疾病,土桥主张“治疗的主角不是医生,而是病人”,他在日本全国各地展开演讲活动,著述包括《得癌的心,疗癌的心》、《癌症的生活方式》等。

文摘


序言



《生命中的健康密码:身心共振的内在力量》 序言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健康,但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也不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恩赐。它根植于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体现在我们思想的每一个角落,更与我们情绪的起伏息息相关。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健康手册,它旨在揭示生命中那些潜藏的、塑造我们身心状态的深刻法则。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次探索之旅,发掘健康与疾病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理驱动力,理解我们内在世界与外在身体之间那条看不见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纽带。 第一章:思想的力量——信念与期待的塑造 我们相信什么,就可能成为什么。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思想的强大力量,特别是信念系统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 信念的形成与固化: 从童年经历到社会文化影响,我们的信念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并牢不可破的?我们将会分析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和机制,以及这些信念如何成为我们对待健康和疾病的“预设程序”。 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注定会生病”还是“我能战胜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在声音,会如何导向不同的结果?我们将通过大量案例和科学研究,阐释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期待如何通过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最终实现其预言。 “安慰剂效应”与“反安慰剂效应”: 即使是无效的药物,为何有时也能带来疗效?而有时,即使是医生诊断,也可能因为患者的担忧而加剧病情?我们将解构安慰剂和反安慰剂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认识到我们的信念和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治疗”或“致病”因素。 思维模式的重塑: 如何识别并挑战那些不利于健康的消极信念?本章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建立更具建设性、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思维模式,学会主动引导自己的思想,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第二章:情绪的潮汐——压力、焦虑与免疫的博弈 情绪是生命的调色板,但当负面情绪长时间盘踞,它们就会成为侵蚀我们健康的“无声杀手”。本章将聚焦于情绪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复杂互动。 压力的本质与生理反应: 压力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它会引发身体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如皮质醇水平升高、心率加快、免疫系统抑制等。我们将详细解析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对身体的影响,以及长期压力如何为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焦虑的深层根源与身体信号: 焦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它对身体的侵蚀作用常常被低估。我们将探讨焦虑的常见诱因,以及焦虑如何通过引发消化系统紊乱、睡眠障碍、肌肉紧张等方式,显著损害身体健康。 恐惧与愤怒的连锁反应: 长期压抑的恐惧和愤怒,会如何转化为身体的病症?本章将分析这些强烈情绪在身体内造成的“能量淤积”和“生理失衡”,以及它们与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之间的关联。 情绪调节的艺术: 如何有效管理和疏导负面情绪,而非被其吞噬?我们将介绍多种科学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情绪日记、以及发展健康的应对机制,帮助读者学会与情绪和谐共处,保护身心健康。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滋养与消耗 我们是社会性生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滋养心灵的甘露,而冲突和隔阂则可能成为消耗我们生命能量的“黑洞”。本章将探讨人际关系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孤独和疏离感对健康有什么危害?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人,往往拥有更强的免疫力,更低的疾病风险。我们将阐述归属感和积极人际互动如何成为身心健康的强大保护伞。 冲突与怨恨的“毒性”: 长期的人际冲突、无法释怀的怨恨,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身心?我们将解析这些负面人际互动如何引发长期的心理应激,导致身体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下降。 沟通的技巧与界限的设定: 如何建立健康、互尊互信的人际关系?本章将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理解和回应他人,以及如何设定健康的界限,避免在关系中过度消耗。 情感能量的流动: 学习如何“滋养”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能量,如何识别并远离那些“情感吸血鬼”。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积极互动,建立支持性的关系网络,从而提升整体的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第四章:生活方式的选择——习惯的微小力量 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日积月累,却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章将审视那些影响身心状态的微观行为。 睡眠的秘密: 睡眠不足或质量低下,为何会引发如此多的健康问题?我们将揭示睡眠在身体修复、记忆巩固、情绪调节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科学建议。 饮食与身体的对话: 我们吃什么,不仅滋养身体,也在与身体进行一场持续的对话。本章将探讨饮食习惯与情绪、能量水平、以及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强调均衡饮食和“食养”的重要性。 运动的奇迹: 运动不仅仅是健美身材的途径,更是释放压力、提升情绪、增强免疫力的强大工具。我们将阐述规律运动对心血管健康、大脑功能、以及整体活力的积极影响。 “断舍离”与心理空间的整理: 杂乱的生活环境和过度的物质堆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本章将探讨“断舍离”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整理生活空间,来达到心灵的清爽与平和。 第五章:面对疾病的内在力量——重建与康复 即使疾病降临,我们依然拥有内在的力量去面对、去康复。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在疾病中寻找希望,并积极参与到康复的过程中。 接受与不放弃: 如何在面对疾病时,避免陷入绝望和抗拒,而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将探讨接受的心理过程,以及它如何为后续的康复铺平道路。 积极的康复心态: 医生、药物固然重要,但患者自身的积极心态同样是康复的关键。本章将强调培养希望、感恩和韧性,这些积极品质如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加速身体的恢复。 自我疗愈的潜能: 认识到身体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并学习如何激活这种潜能。我们将探讨一些辅助性的康复方法,如放松练习、冥想、以及探索与疾病共处的意义。 从疾病中学习与成长: 疾病有时也是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它可能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优先级,更加珍惜生命。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疾病的经历中获得成长,成为一个更坚韧、更智慧的人。 结语 健康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持续的旅程。这本书所揭示的心理法则,是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内在力量。通过理解并实践这些法则,我们便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积极缔造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充沛的生命力,迎接每一个挑战,享受每一份美好。愿这本书能成为您探索生命健康密码的指南,开启一段更加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生命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作为一个长期在健康和疾病边缘徘徊的人,我总是对心理因素在身体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好奇。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这种联系的书籍,并且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压力和焦虑无处不在,我们很容易因为心理上的不适而引发身体上的问题,或者因为身体上的疾病而导致心理上的困扰。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生病与不生病的心理法则”,这让我觉得它很可能涵盖了从预防到应对,再到康复的完整心理健康体系。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比如冥想、正念练习、情绪管理方法,甚至是与人沟通的艺术,来帮助我们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韧性。而且,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生病,而有些人却能保持健康,这种差异是否真的与他们的思维模式、情绪状态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如果能解答这些疑问,并且提供科学依据,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命题:为什么有些人总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而有些人则容易被各种疾病缠身?我总觉得,这不仅仅是基因或者生活习惯的问题,心理状态肯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那些“不生病”的人身上可能存在的普遍心理特质,比如乐观、感恩、韧性,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些特质的。同时,我也想知道,那些经常“生病”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又有哪些共通之处,又该如何调整?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操作指南”,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练习,帮助我们主动地去构建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自我疗愈”的心理学方法,或者如何通过心理力量来辅助身体的恢复,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收获。

评分

我一直对“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的心理机制很感兴趣,总觉得人类的意识和信念对身体的反应有着惊人的影响力。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我设想书中会探讨信念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理状态的,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来影响健康。例如,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康复,是否对治疗抱有积极的态度,这些心理因素是否真的能够加速或延缓康复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并且用生动的案例来佐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科学研究的支持,比如神经科学、免疫学等领域的最新发现,那将更具说服力。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常见的心理误区,比如过度担忧、灾难化思维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识别和纠正这些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身心一体的运作方式,并学会如何利用心理的力量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健康。

评分

读了这本书的简介,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我想象自己像一个侦探,在书中寻找关于健康秘密的线索。它会不会像一本诊断手册,帮助我们识别自己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而找到导致身体不适的根源?比如说,一些莫名的疲劳、长期的疼痛,会不会都与我们压抑的情绪、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有关?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倾听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这些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信息。而且,我一直认为“积极心态”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实践意义。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压力管理和应对焦虑的实用技巧,因为这些都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挑战。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如何积极参与治疗过程的建议,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成为自己健康更积极的管理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

评分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很多时候,身体的疾病只是心灵发出的一种信号。这本书的标题,恰好点出了这个核心观点,让我觉得它非常值得一读。我设想书中会探讨,当我们面临生活中的挑战、压力、甚至是创伤时,我们的心理是如何做出反应的,而这些反应又如何转化为生理上的变化。比如,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是否会削弱我们的免疫系统?而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又是否能增强我们的抵抗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内在联系,并且提供一些科学的佐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识别和管理那些可能导致疾病的心理因素,比如内疚、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并促进身体的康复。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来提升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那将是极具价值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