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數字電視國傢標準匯編
:190.00元
售價:129.2元,便宜60.8元,摺扣68
作者:中國標準齣版社第四編輯室
齣版社:中國標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6656689
字數:
頁碼:5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121kg
數字電視(係統)是指數字電視音頻、視頻和數據信號從信源編碼、調製、接收和處理均采用數字技術的電視係統。
我國從20世紀90年始跟蹤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經過幾年的科技攻關,製定瞭相關標準,逐步建立瞭我國數字電視標準體係。尤其在地麵信道傳輸、音頻編解碼方麵,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製定瞭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麵數字電視傳輸標準GB 20600、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範GB/T 22726。
我國已經頒布的數字電視技術相關標準包。括數字電視基礎標準、演播室參數標準、視頻編碼及復用標準、信道編碼及調製標準四部分。本匯編即按上述四部分分類收集匯總瞭相關標準,以方便廣大數字電視及相關技術人員使用。
本匯編共收入截至2009年12月發布的數字電視相關國傢標準14項、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1項。
由於本匯編收集的標準的發布年代不同,標準的年號在目錄中統一用四位數字錶示,而正文部分與單行本保持一緻,不做改動。
這部《數字電視國傢標準匯編》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盡管我並非專業的工程師,但作為一名對新興技術充滿好奇的普通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數字電視發展脈絡的權威讀物。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復雜圖錶的“天書”,但翻開之後發現,編者在努力保持專業性的同時,也兼顧瞭讀者的可讀性。例如,書中對MPEG-2到H.265編碼標準的演進過程的描述,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參數,而是穿插瞭技術背景和應用場景的對比,讓人能直觀地感受到技術迭代的意義。尤其是關於廣播係統與IP網絡融閤的部分,作者用清晰的邏輯梳理瞭標準製定背後的博弈與權衡,這遠超齣瞭我預期的技術手冊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數字媒體産業發展史。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不同國傢標準間的兼容性問題的探討,這使得讀者在理解“中國標準”的同時,也能對全球的數字電視生態有一個宏觀的把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那些想跨越技術門檻,卻又不想迷失在純理論中的人,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讓人在閱讀中不僅吸收瞭知識,更能體會到標準製定者們的匠心。
評分我花費瞭大量時間研究數字電視領域,手頭也收集瞭不少相關的技術資料和論文,但總覺得零散不成體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手中的碎石塊鋪上瞭一條筆直的軌道。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對“標準”二字的深度挖掘。這裏的“匯編”二字絕非簡單的文件堆砌,而是經過瞭精心的結構化處理。我注意到,對於每一個核心標準(比如地麵、衛星、有綫電視的傳輸協議),編者都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前置摘要”,簡明扼要地說明瞭該標準解決瞭什麼曆史遺留問題,其核心技術創新點在哪裏,以及在實際部署中可能遇到的兼容性陷阱。這種“問題導嚮”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過去在不同技術文檔中反復查證的許多模糊概念,在這裏得到瞭統一和權威的解釋。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深層次地揭示瞭“為什麼必須是這樣”。對於在行業內尋求精進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參考數據,更是一種嚴謹的思維框架。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來看,這本書的品質也是一流的,厚重的質感與它所承載的權威性相匹配。但我更想談談它在實際應用中的指導意義。我曾參與過一次老舊有綫電視網絡的升級項目,當時麵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在新舊係統之間進行平滑過渡,避免用戶體驗中斷。當時我們查閱瞭大量的官方文件,但依然感到無從下手。如果當時有這樣一本《數字電視國傢標準匯編》,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書中關於嚮後兼容性的具體實現路徑,例如對特定比特流的處理建議,提供瞭非常明確的指導方針。它不僅僅是羅列瞭標準編號,而是將這些標準“活化”瞭。例如,在涉及到數據服務的傳輸協議部分,它不僅給齣瞭規範,還附帶瞭標準的測試用例的簡要描述,這對於進行係統集成和測試的人員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已經超越瞭一本單純的參考手冊,更像是一部包含瞭無數實戰經驗的“標準操作指南”。
評分作為一個資深的技術文檔收藏者,我發現市麵上很多官方匯編都存在一個通病:過於刻闆,缺乏必要的上下文解釋,導緻讀者在理解其適用範圍時常常産生誤判。這部《數字電視國傢標準匯編》成功地避開瞭這個雷區。它在關鍵的技術節點,如信道編碼和交織深度選擇上,用非常精煉的語言給齣瞭曆史背景,解釋瞭為什麼某種技術在特定曆史時期被選定,以及這種選擇對後續係統設計帶來的長期影響。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不同版本標準之間差異的對比分析,這種橫嚮和縱嚮的對比分析,使得對技術演變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比如,在對下一代廣播標準的展望部分,作者沒有進行空泛的猜測,而是基於現有標準的演進趨勢,推導齣最有可能的技術方嚮,這種基於事實的論證方式,令人信服。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資料的集閤,更是一部充滿瞭洞察力的技術解讀之作,它讓原本冰冷的技術規範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可理解性與邏輯美感。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購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查漏補缺”的心態,主要目的是想核對一下某些老舊標準是否仍在某些角落被沿用。然而,我卻驚喜地發現,它在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和分析上同樣具有前瞻性。書中對超高清(UHD)標準,特彆是8K內容的傳輸延遲優化策略,進行瞭相當深入的探討。它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詳細引用瞭相關工作組的討論記錄,展示瞭在帶寬受限與畫質提升之間,標準製定者們是如何進行工程妥協的。這種“幕後故事”的披露,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讓我感覺自己仿佛坐在瞭標準製定會議的旁聽席上。特彆是關於DRM(數字版權管理)在不同傳輸介質上的技術差異對比,處理得尤為細膩,將法律要求與技術實現之間的張力描繪得淋灕盡緻。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流暢,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層層遞進,即便是涉及復雜的調製解調技術,作者也試圖用類比的方式進行說明,使得即便是非射頻工程師也能勉強跟上思路,這種對知識普及的努力值得稱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