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
:35.00元
售价:25.6元,便宜9.4元,折扣73
作者:袁桂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1112146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22kg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学生编写的电工(电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性实践教程。全书分6章,第 1章和第2章是电路基本理论、电工技术基础、PLC工业实践应用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类型包括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第3 章是电工技能训练,主要介绍了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和电工技能训练的方法、任务及要求;第4章是电子制作与装配技能训练,并介绍了Protel 99 SE软件和CCD-2电路板雕刻机的使用以及表面贴装工艺;第5章是常用计算机电路仿真与设计软件,主要介绍了EWB软件和MAX plusII 软件使用以及 EDA设计实训;第6章是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践。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应用软件学习的教材,还可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电气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组织简直是一场视觉享受。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那种“模块化”教学设计。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本章目标”的简短总结,明确告知读者学完后能完成什么任务;中间是详细的步骤和图示;结尾处则是一个“知识点回顾与自测”的小测验。这种结构非常清晰,逻辑链完整,让人很容易就能追踪自己的学习进度。我发现自己很少会因为信息过载而感到迷茫,因为所有的知识点都被精心切割成了易于消化的“小蛋糕”。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那些厚重的工程手册,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墨水质量都很好,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对照和标记重点的实践教程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考量。
评分读完这本教程,我感觉自己的电子工程思维模式被彻底重塑了。不同于以往我接触的那些侧重于宏观系统介绍的教材,这本书深入到元器件的“灵魂”层面,但又没有陷入过度的数学推导。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平衡了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比如说在讲解运算放大器(Op-Amp)的应用时,它没有直接扔出复杂的反馈增益公式,而是先展示了一个基于Op-Amp搭建的音频放大电路,然后才逐步解析为什么选择这个电路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电阻值来控制音量大小。这种“结果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我能更快地抓住重点。而且,书中对各种测试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也有详尽的介绍,让我从一个只能看图纸的“理论派”,变成了一个能拿起万用表和示波器进行准确测量的“实战派”。这种转变,对于未来从事任何电子相关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富。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安全规范的强调,这一点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在涉及高压或大电流操作的部分,作者的措辞极其谨慎且明确,几乎是逐字逐句地提醒操作者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在讲解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整流电路时,书中专门用了一个独立的章节来阐述如何安全地处理桥式整流电路可能产生的反向击穿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保护措施图示。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验室环境中摸索的学习者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稳妥”。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生命的敬畏,是任何一本追求效率而忽略安全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对于像我这种刚入门的小白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实打实的把复杂的概念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晶体管开关特性的那一章,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半导体物理知识,而是通过一个搭建简单LED驱动电路的实例,让我亲手体会到晶体管是如何像一个水龙头一样控制电流的。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电路图和实物接线图,即便是只懂一点点基础知识的人,也能照着做出来。而且,书中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技巧,比如“如果电路不工作,先检查电源和保险丝”,这种经验之谈,在其他理论教材里是看不到的。通过动手实践,我不再只是“知道”电路知识,而是真正“理解”了电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作的,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市面上众多“实践教程”持保留态度,很多都只是把标准实验步骤简单地复述了一遍,缺乏深度。但《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成功地超越了这种表面功夫。它成功地将基础理论(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与复杂的集成电路应用(如555定时器、运放滤波器)无缝连接起来。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接线”,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接线最优化”。比如在讲解数字电路的逻辑门时,它不仅展示了AND、OR门的符号,还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一个简单的电子密码锁——展示了布尔代数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硬件逻辑的。这种从抽象到具象的过渡极其自然流畅,使得复杂的数字逻辑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变成了可以控制现实事物的“魔法咒语”。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培养工程师的底层思维,而非仅仅是技能的复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