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系列 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系列 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居宝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创新能力
  • 实训教程
  • 高等教育
  • 电子类专业
  • 实践教学
  • 21世纪精品
  • 教学参考
  • 技能培养
  • 电路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833735
商品编码:296922208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系列 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25.60元

售价:17.4元,便宜8.2元,折扣67

作者:薛居宝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61833735

字数

页码:1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创新》是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编写而成的。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为创新能力实训项目 ,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实训理论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实训提供参考材料。

目录

篇 创新能力实训项目
项目一 无线调频话筒
项目二 防酒后驾车控制器
项目三 光标式电子检流计的设计
项目四 电视伴音转发器
项目五 电视自动静噪器
项目六 红外线烟雾粉尘报警器
项目七 单线红外遥控开关
项目八 LED通用电平显示器
项目九 可调稳压电源
项目十 频率、幅度可调振源的设计
项目十一 NE555应用电路
项目十二 光控式路灯长寿节能开关
项目十三 微弱光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项目十四 风扇模拟自然风控制电路
项目十五 由NE555制作的自动漏电保护器
项目十六 无线四路遥控开关的设计
项目十七 楼道灯自动开关
项目十八 定时电铃
项目十九 数字频率计的设计项目二十 正负电荷检验电路
项目二十一 自动水龙头
项目二十二 用单片机制作煤气泄漏检测报警器
项目二十三 多路可编程控制器设计

第二篇 创新能力实训理论基础
理论点一 时基电路555
理论点二 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30
理论点三 交流无触点开关——双向晶闸管
理论点四 部分单、双向晶闸管参数
理论点五 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的原理与应用
理论点六 三端可调精密电压基准电路TL431
理论点七 电容降压式直流电源的应用探究
理论点八 小功放电路LM386的性能及应用
理论点九
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原理介绍
理论点十 LM358双运算放大器电路简介
理论点十一 运算放大器使用技巧
理论点十二 集成电路及其分类
理论点十三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附录A 常用4000系列标准数字电路的中文名称
附录B 74系列数字电路的中文名称
附录C 常用运算放大器性能参数
附录D 常用光耦合器性能参数
附录E 部分晶体三极管封装形式
附录F 集成电路标准封装形式
附录G 常用晶体二极管参数
附录H 常用晶体三极管参数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系列 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图书简介 本书系“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系列中的一员,专为电子类专业本科生设计,旨在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空前迫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相对不足。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填补这一教学空白,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创新,为培养新一代的电子信息领域杰出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核心理念与价值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实践驱动创新,创新引领未来”。我们深信,真正的创新能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尝试、反思和突破的积累。因此,本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子类专业的核心概念,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相关技术,最终激发其创新潜能。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性创新能力培养: 不同于零散的实验指导,本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层层递进的实训体系。从基础的电路分析与设计,到复杂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再到新兴领域的探索,每个实训项目都围绕“创新”这一核心展开,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实现创新的过程。 2. 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本书摒弃了“学用脱节”的现象,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围绕着特定的理论知识点展开,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的设计、搭建、调试和优化。这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升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面向未来的技术导向: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本书紧跟时代步伐,在涵盖传统电子技术经典实训项目的同时,也积极引入了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的技术方向,例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开发等。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并掌握未来产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增强其在未来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4. 提升工程素养与团队协作: 许多实训项目被设计成小组协作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意识。在完成一个复杂的电子工程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分工协作、信息共享、集体决策,并共同承担责任。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是综合工程素养的全面锻炼。 5. 激发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 本书的实训项目并非“填鸭式”的简单操作,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探索和创新。在给出基本框架和目标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发挥余地,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去实现功能。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精神,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6. 完善的教学辅助资源: 为配合本书的使用,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详细的实验指导手册、关键模块的源代码、电路原理图、PCB设计文件、仿真模型、常见问题解答(FAQ)以及推荐的参考资料链接等。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本书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具体的创新主题或技术方向展开。在每个模块内部,又包含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实训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基础篇: 模块涵盖了电子类专业最核心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例如: 基础电路分析与设计实训: 从基本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出发,到交流电路、瞬态分析,设计并实现简单的信号发生器、滤波器等。此部分注重学生对电路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电路图的绘制、分析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 聚焦于运放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的设计与应用,实现如音频放大器、稳压电源等实用项目,培养学生对模拟信号处理的直觉和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 涵盖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包括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完成如简易数字时钟、交通灯控制器等项目。 进阶篇: 模块将学生引入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和嵌入式开发领域,例如: 微控制器(MCU)应用开发实训: 以主流的STM32、Arduino等平台为例,讲解微控制器的体系结构、指令集、开发环境(IDE),并设计一系列项目,如基于MCU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简易机器人控制等。此部分是实现各类智能化电子产品的关键。 传感器与信号采集实训: 重点介绍各类常用传感器(温度、湿度、光照、压力、加速度等)的工作原理、接口方式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如环境监测站、智能体征监测设备等项目。 通信技术基础实训: 涵盖串行通信(UART, SPI, I2C)、无线通信(如蓝牙、Wi-Fi)等基础通信协议的应用,设计如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简单的物联网终端等项目。 前沿与拓展篇: 模块面向新兴技术和交叉学科领域,鼓励学生进行更具创新性的探索,例如: 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实训: 强调软硬件的紧密配合,学习如何进行系统级的设计、调试和优化,完成更复杂的系统级项目,如嵌入式Web服务器、RTOS(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等。 人工智能(AI)在电子系统中的初步应用: 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开发板,实现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目标检测等基础AI功能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例如智能安防摄像头、语音助手设备等。 物联网(IoT)应用开发实训: 结合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云平台,设计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如智能农业监测系统、智能物流追踪系统等。 PCB设计与制造实训: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专业的PCB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 KiCad),完成复杂电路的PCB布局布线,并了解PCB的制造流程,培养学生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 实训项目设计特色: 循序渐进,难度可调: 每个模块的项目设计都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明确的学习路径,并可以通过增加难度或扩展功能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水平。 贴近实际,应用导向: 大部分实训项目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或工程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解决现实世界挑战的热情。 鼓励创新,提供自由度: 在提供基础框架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功能扩展。例如,在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器时,可以鼓励学生添加新的传感器、开发新的控制逻辑或集成新的通信方式。 强调调试与问题解决: 电子系统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书特别强调了调试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障原因、定位问题并高效解决问题。 注重知识产权与安全意识: 在涉及项目开发和知识产权的环节,会适当提及相关内容;在涉及用电和安全操作时,会明确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主要面向全国各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电子信息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电子技术和创新实践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进行学习和进修的参考。 总结 《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训教程/系列 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规划教材》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创新型教材。它不仅为电子类专业学生提供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它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坚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每一位有志于投身电子信息事业的学子,都能在创新实践的道路上,不断超越,成就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承认,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要求很高的人,如果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和阅读舒适度不佳,我很难坚持读完。然而,这本教程在细节处理上简直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纸张的质感非常出色,即使用荧光笔做标记也不会透墨,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大量划重点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其次,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的排布都经过了精心考量,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但它的优势绝非仅限于“好看”。深入阅读后发现,其结构设计巧妙地平衡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初学者可以专注于基础模块的夯实,而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可以跳跃性地学习那些高阶的综合实验项目,实现知识的快速迭代。这种灵活的导读结构,让它在一众教材中脱颖而出。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习电子技术的枯燥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探索的过程,这或许就是“精品规划”的真正含义所在吧。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这本教材的,当时急需一本能迅速提升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工具书。拿到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不是指纸张的重量,而是内容承载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对新兴技术的融合度极高,几乎涵盖了当前电子设计领域最热门的前沿方向,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同类书籍的内容更新速度总是慢半拍。它没有采取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潜力”。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进行故障排查和系统优化的章节,简直是实战经验的结晶,很多我在线上论坛反复摸索都不得要领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描述复杂算法或硬件交互原理时,所采用的类比和简化手法,高明之处在于它保留了核心的精确性,同时又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做”,更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观察者,我越来越觉得传统教学方法亟需更新,而这本教程恰好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它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更像是一份详尽的、面向未来的“实战手册”。它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嵌入到实际的工程场景中,例如,书中关于嵌入式系统功耗管理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公式推导,而是结合了便携式设备的应用限制来进行优化设计,这种贴近产业需求的编写角度,是很多学院派教材所缺乏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团队协作”和“项目文档规范”的强调,这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毕竟,未来的电子工程师很少是单打独斗的。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创新项目流程,让学生从“接收知识”转变为“创造知识”,这种角色转变的推动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贡献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大胆又和谐,特别是那个抽象的电路板纹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原本对技术类的书籍都抱有一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内容逻辑清晰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项目的实操指导,每一步都过渡得非常自然,读起来毫无压力。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初学者对话,用词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很多关键知识点都配有精妙的图示解析,让我这个有些基础薄弱的读者也能迅速跟上节奏。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大量引入的“项目驱动式”学习模块,真的能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真实的工程实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某个小型物联网设备开发的案例,从需求分析到最终调试的全流程展示,让我对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无疑是为当代电子工程教育量身定做的一份精品礼物,它成功地架设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评分

这套系列教程的编纂视野显然是国际化的,它所引用的案例和技术标准,都紧密追踪着全球电子行业最新的发展脉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新技术时,那种严谨的批判性思维引导,而不是盲目推崇。比如,在讨论某个主流开发平台的局限性时,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引导读者思考替代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和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力。在软件工具的运用上,本书的指导细致入微,即便是最新版本的EDA软件操作流程,也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校正,这保证了读者所学技能的“保鲜期”。总而言之,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和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个快速迭代的电子技术领域占据先机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良器,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