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21元
作者:刘常澍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3-01
ISBN:9787561814147
字数:385000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天津市考试中心拟订的大纲编写的。主要内容有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书适合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等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以及大专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选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论二:注重实操与应用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视角) 说实话,市面上讲解基础理论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与工程实践接轨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没有沉溺于纯粹的数学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用好”这些数字技术上。我特别欣赏它对特定芯片系列(比如早期的TTL系列与后来的CMOS系列)在功耗、速度和驱动能力上的对比分析,这种细节在实际的PCB设计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书中对总线结构和接口设计的讨论也相当到位,比如对三态缓冲器的使用场景和约束条件讲得非常透彻,这在多设备并存的系统中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我对比了手边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在介绍FPGA/CPLD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前置知识的铺垫上做得最为自然和有效,没有生硬地插入复杂的硬件描述语言(HDL)语法,而是先夯实了底层逻辑的理解,让人在学习HDL时能更好地理解代码背后的硬件映射关系。这是一本真正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服务的工具书。
评分(评论三:略带挑剔但最终认可的学习者视角) 起初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评价很高,但翻开第一章时,坦白讲,我有些失望,因为开篇的几个基本概念似乎与其他教材并无太大区别,逻辑门和布尔代数的介绍显得有些中规中矩,速度并不算快。然而,当我坚持读到关于存储器原理和RAM/ROM结构的部分时,这本书的“内功”才真正显露出来。作者对静态存储器(SRAM)的六晶体管结构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剖析,甚至画出了每个交叉耦合点的电平变化示意图,这对于理解数据保持机制非常有帮助。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竞争冒险(Race Condition)现象的讨论,不仅解释了它为什么发生,更给出了最直接的硬件解决方法,比如添加毛刺消除电路。唯一的缺点可能在于,对于更前沿的异步电路设计和亚稳态(Metastability)的深入讨论篇幅略显不足,更像是为数字电路设计入门者量身定制的,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需要再补充其他更专业的资料。总的来说,它是一块非常坚实的地基。
评分(评论一:充满热情与敬意的技术爱好者视角)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数字世界的一扇新大门,我从前对逻辑电路的理解总是停留在教科书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层面,但这本书的阐述方式让我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坐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教。它不只是罗列公式和真值表,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门电路背后的设计哲学和实际应用中的考量。特别是对于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部分的讲解,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比如计数器的设计和状态机的实现,清晰地展示了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电路。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问题卡住了很久,翻看这本书后,作者对脉冲触发和边沿检测的深入分析,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症结在于我对时钟域隔离的理解不够透彻。书中的图示清晰明了,结构严谨,即便是涉及CMOS或TTL工艺的细节,也描述得恰到好处,避免了过度技术化而让人望而却步,同时又不失专业深度。对于任何想要真正掌握数字系统底层逻辑的工程师或学生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武功秘籍”,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评论五:侧重于理论深度与历史背景的深度读者视角) 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穿越时空去理解电子技术演进的感觉。作者在介绍晶体管开关特性时,不只是简单地定义了截止区和饱和区,而是简要回顾了早期真空管开关与半导体开关的性能差异,这种历史的视角让基础概念变得鲜活和立体起来。书中对于锁存器(Latch)和触发器(Flip-Flop)的区分,尤其是在电平敏感和边沿敏感机制上的细微差别,解释得极其精辟,这触及了数字系统时序控制的核心。我尤其赞赏它对冗余逻辑和竞争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的严肃对待,这在早期的数字设计书籍中往往被轻描淡写。通过对具体案例中“毛刺”产生的概率分析,作者将严谨的数学概率引入了硬件设计,提升了整体的理论高度。这本书没有试图涵盖所有最新的微处理器架构细节,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巩固那些永恒不变的数字逻辑基础之上,这使得它的知识生命力极强,不会因技术的快速迭代而贬值。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可靠逻辑”的哲学著作。
评分(评论四:注重逻辑结构和教学法的教育工作者视角)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士,我非常关注教材的逻辑组织和知识的递进关系。这本书在章节安排上展现出极高的教学智慧。它成功地将抽象的二进制世界与具体的物理实现巧妙地连接起来。例如,在讲解完卡诺图(K-map)的化简技巧后,紧接着就引入了多级逻辑电路的设计,这使得学生能够立刻看到理论工具的实用价值。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系统化思维”的培养不遗余力。它反复强调从需求分析到功能模块划分,再到硬件实现的全过程,而非孤立地讲解某个器件。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流程,远比单纯的自下而上(器件到系统)的讲解方式更符合现代电子工程的实践要求。即便是像译码器、多路复用器这类基础元件,作者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实现路径,促使读者进行横向比较,思考哪种方案在速度、成本和复杂度上最为平衡。这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大学本科教材范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