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例图说 9787101112405

律例图说 978710111240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万维翰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
  • 法规
  • 图解
  • 案例
  • 法律普及
  • 法律知识
  • 法律条文
  • 法律图谱
  • 法律参考
  • 法律查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2405
商品编码:2970332402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律例图说 作者 (清)万维翰
定价 1200.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12405 出版日期 2015-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律例图说》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著作。本书力图打破传统法学理论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与精炼的文字相结合,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语言,旨在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包括对法律史感兴趣的普通大众、对古代法律制度有研究需求的学者,乃至希望了解中国传统社会运作规则的学生,都能轻松走进中国古代法律的世界。 本书的内容编排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围绕中国古代法典的核心精神与关键制度展开。其核心内容涵盖了从国家治理到民间生活,从刑事司法到民事纠纷,从官僚体系到社会伦理等多个维度。在国家治理层面,《律例图说》重点阐释了古代君权神授观念下,法律作为统治工具的体现,以及法律如何维护皇权、巩固统治秩序。它会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规章制度、权力分配、官员考核等关键角色。例如,在涉及国家刑罚体系的部分,书中可能会用图画描绘不同等级的刑罚,如笞、杖、徒、流、死,并辅以文字解释其适用范围、执行方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惩罚理念。 在刑事司法方面,《律例图说》深入剖析了古代中国的犯罪构成、证据规则、审判程序以及刑罚执行。书中会通过生动的插图,展现古代审讯的场景,如“大刑”、“夹棍”等酷刑的运用(当然,书中会注重历史还原,并可能附带对其残酷性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公堂之上原告、被告、证人、官吏各司其职的情形。此外,对于一些典型的古代刑事案件,如盗窃、杀人、诽谤等,本书会引用相关的律文,并通过图解的方式,展示犯罪情节、证据收集、罪名判定以及最终判决的过程。例如,关于盗窃罪,可能会通过图示表现盗窃的不同方式(如入室盗窃、明抢等),以及根据盗窃财物的价值和盗窃情节轻重所对应的不同刑罚。 在民事纠纷领域,《律例图说》则着眼于古代社会中个体之间、家族之间、邻里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与争议解决。本书会着重介绍在婚姻、继承、财产、土地、债务等方面所涉及的律例。通过图画,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婚姻缔结的仪式、财产分割的场景、土地买卖的流程、借贷契约的签订等。例如,在婚姻家庭部分,可能会图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模式,以及妻妾的地位差异;在继承方面,则会展示嫡长子继承制等制度的运作。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民事纠纷,如相邻土地争议、债务纠纷、邻里侵权等,本书也会通过图示解析法律是如何规范这些行为,以及当纠纷发生时,人们通常会如何通过乡里调解或诉讼来解决。 《律例图说》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它更注重揭示法律背后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书中会探讨儒家思想对古代法律的深刻影响,如“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等理念如何渗透到律法条文中。通过解读法律条文,可以窥见古代社会对孝道、忠诚、仁义等道德规范的要求,以及这些道德要求如何在法律中得到体现或约束。例如,在关于“孝”的律法部分,可能会图解子女不孝顺父母所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从而反映出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在图解形式的选择上,《律例图说》会力求兼顾史实性和艺术性。所使用的插图风格会尽可能贴近古代绘画的韵味,例如采用工笔、写意的技法,但同时也会在细节上力求准确,确保能够清晰地传达法律信息的含义。插图的内容会覆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物的服饰、建筑的样式、器具的陈设、场景的布置等,力求为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古代法律氛围。这些图画不仅是法律条文的辅助说明,更是对古代社会生活和法律实践的生动再现。 此外,本书还会对一些重要的古代法典,如《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进行重点介绍和选取典型条文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对不同朝代律法的比较,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轨迹、继承与发展,以及不同时期法律所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分析《唐律疏议》时,可能会重点介绍其成熟的体系和周密的疏证,以及其对后世律法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在解读《大明律》时,则可能会关注其严酷的刑罚和强化君权的特点。 《律例图说》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法律概念的解释。对于一些现代人可能感到陌生的古代法律术语,如“黥、劓、刖、宫、死”等五刑,或者“亲亲相隐”、“疑罪从有”等法律原则,本书都会通过图示和通俗的文字进行解释,使其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能够被大众所理解的社会规则。例如,对于“亲亲相隐”这一原则,可能会用一个家庭场景的图画来解释,说明在某些情况下,近亲之间可以互相隐瞒罪行,体现了古代“亲情高于法”的某种价值取向。 本书的语言风格同样力求平实易懂,避免使用过多的学术术语,而是以一种讲述故事、普及知识的态度来引导读者。在引用律文时,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条文,并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翻译和解释。同时,在解读过程中,也会适当地引入一些历史故事、案例分析,以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古代法律知识,体味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律例图说》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法律普及读物。它以独特的图说形式,将中国古代纷繁复杂的法律条文化繁为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直观、生动的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作逻辑,以及中华法系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中古时期的法律伦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礼法结合的特点。很多关于古代法律的书籍,要么偏重于刑罚的残酷性,给人一种“严刑峻法”的刻板印象,要么就是过度美化了儒家“德主刑辅”的理想状态。我希望《律例图说》能提供一种更为平衡的视角。它应该能够探讨,在具体的律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伦理考量和权力制衡逻辑。比如,在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法律纠纷时,律法是如何在维护国家秩序和保障宗族伦理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的?我期待书中能有对相关律条背后立法精神的深入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条文的罗列上。如果它能用清晰的语言,将那些看似冷硬的法律条文,还原成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个侧面,让我能感受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既定的律法框架内进行博弈和生存的,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希望它能带领我深入历史的肌理,而非仅仅停留在制度的表皮。

评分

这本《律例图说》的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墨色和留白,给人一种庄重又典雅的感觉。我最喜欢它装帧的质感,纸张摸起来很厚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在如今这个轻薄化的时代算是难得了。我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书,但市面上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古文和复杂的注释,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为了普及而过度简化,失去了应有的严谨性。翻开这本书的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适中的字号,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借助老花镜才能看得更清楚的中年读者,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内容组织上花了大功夫,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将不同历史阶段的律法精神和具体条文做了有机的串联和对比。我尤其期待其中的“图说”部分,希望能通过图示化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真正做到“一目了然”,这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司法实践至关重要。初次接触,我对它保持着很高的期待值,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

评分

老实说,我收藏了不少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史的书籍,但能将“图”和“说”完美结合起来的,凤毛麟角。《律例图说》这个书名本身就暗示了一种强大的视觉辅助能力。我期待它能通过流程图、结构图甚至是历史场景的复原图,来解释一些复杂的司法程序,比如一个案件从报案到最终判决,中间要经过哪些层级的审批,涉及到哪些官员的权力交叉。这些流程在文字描述中往往会变得冗长和晦涩,但如果能配上直观的图示,那么理解效率会大大提高。此外,我特别关注它对不同地区法律习惯的差异处理。中国古代疆域辽阔,地方的自治和习俗对律法的实际应用有着显著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跳脱出仅仅聚焦于中央颁布的“大律”,而是能展现出法律在不同地域的“变奏”。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呈现,才真正配得上“图说”二字的深度和广度,也才值得我花时间去仔细研读和吸收。

评分

这本书的开本和装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分量”,但这种分量并非仅指物理重量,更是一种知识沉淀感。我一直觉得,研究古代的法律制度,最怕的就是被那些拗口的法律术语绊住脚跟,很多学者在翻译或解释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使用最新的法律概念去套用旧的制度,这反而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我希望《律例图说》能在这一点上做到克制和精准。例如,在解释古代的“刑罚”体系时,它是否能清晰地划分出“身体刑”、“财产刑”和“名誉刑”的界限,并且给出具体案例支撑,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我翻阅了目录,发现它对地方司法实践也有所涉及,这让我很兴奋。因为律法写在纸面上,和它在田间地头、县衙审讯室里实际执行的效果,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如果这本书能揭示出这种“纸面律法”与“执行现实”之间的张力,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史著作了。我对它的叙事风格和案例选择抱有极高的期望。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水的心态。最近迷上研究清代社会风俗和司法个案,总觉得少了那么一本能将理论和实践连接起来的工具书。我之前看的几本相关著作,要么是纯粹的法理学探讨,要么就是零散的案例分析,缺乏一个宏观的框架来统摄全局。《律例图说》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务实的作风,让人觉得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真的想把“律”和“例”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它对不同朝代律法演变的描述,比如从唐律到宋律再到明清律法的继承与革新,这种细致的梳理对于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和适应性非常关键。我希望它能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术语辨析,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理解习惯的方式去阐释,比如它对于“十恶不赦”这类概念在不同时期的界定变化,如果能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展现出来,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毕竟,我们读史,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而法律思想的演变恰恰是理解社会变迁的核心脉络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