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TD-SCDMA无线网络设计与规划
定价:46.00元
售价:32.2元,便宜13.8元,折扣70
作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段玉宏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1151600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已经逐步迈入了商用状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有3大主流技术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其中TD-SCDMA通信标准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本书从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入手,对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网络特性做了介绍,重点阐述了如何对TD-SCDMA系统进行无线网络规划。本书一方面对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和步骤做了详细介绍;另一方面针对TD-SCDMA系统的特点,对无线网络规划人士目前所关心的无线参数规划、频点规划、扰码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室内覆盖规划和异系统之间的互干扰问题做了详细描述,对TD-SCDMA无线网络设计和规划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面向无线网络运营商技术人员、网络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对无线网络规划感兴趣的其他专业人士。本书可供从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研究和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学习。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娓娓道来他的职业生涯精华。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枯燥的技术规范与实际工程经验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很多技术书籍只是平铺直叙地解释“是什么”,而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探讨“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以及“在实际部署中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坑”。我记得在介绍核心网与接入网接口协议的章节,作者没有满足于给出标准定义的接口参数,而是插叙了一段关于早期设备兼容性问题导致信令交互延迟的真实故事,这立刻让抽象的协议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使得即便是对于那些初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新人,也能在故事中感受到技术的脉络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参考书,更像是一份导师的私房笔记,充满了对行业演进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审慎预测。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实在是令人惊叹。初拿到手,我就被其详实的章节编排所吸引,它并非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真正深入到TD-SCDMA技术体系的内核。例如,在讲解波束赋形和干扰抑制的章节,作者不仅罗列了各种算法的数学公式,更结合实际的仿真结果和现场部署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小区规划时所采用的迭代优化思路,那种从宏观覆盖到微观容量平衡的逐步推导过程,非常清晰且具有实操价值。对于一个希望从基础知识迈向高级优化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书中的图表绘制得极为精良,复杂的网络拓扑和信号传播模型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网络性能指标(KPI)深度分析和故障排查的人员,书中提供的性能基线分析方法和异常情况的归因逻辑,简直就是一本救急手册。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应用标准,而是开始理解标准背后的设计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一种极高的逻辑自洽性,但其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偶尔会让人产生一种“挑战权威”的冲动,这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我注意到,在讨论TD-SCDMA的多载波聚合可行性时,作者并未简单地接受业界主流的乐观评估,而是基于其对资源调度算法的深刻理解,指出了在特定低负载场景下,聚合带来的额外控制开销可能反而降低系统整体吞吐量的悖论。这种敢于在主流观点上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勇气,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非常立体和可靠。它不是一味地推销技术优点,而是全面地呈现了技术的边界和潜在的局限。我花了数周时间,专门对照书中的某个负载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其推导逻辑无懈可击。这本书不是让你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引导你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并学会审视现有技术的合理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索引设计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技术工具书而言至关重要。我经常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定位到特定的技术参数或公式定义,以往的很多技术书籍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要么索引过于笼统,要么关键词检索困难。然而,这本书的术语表整理得极其详尽,几乎每一个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无论多小众)都能在书的末尾找到精确的定义和页码。更贴心的是,在关键算法的推导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双栏注释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符号的物理意义和推导前提清晰地标注在旁,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我甚至注意到,连参考文献的格式都经过了统一的规范化处理,这使得我能够很方便地追溯到更原始的标准文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充分体现了编撰者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和对技术准确性的执着追求。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规划”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达到了我阅读过的相关文献中的顶尖水平。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覆盖率的计算上,而是深入到了商业需求与网络成本控制之间的微妙平衡艺术。作者详尽地分析了不同业务场景(如室内热点覆盖、高带宽数据用户区域、农村广覆盖)对网络设计参数的具体要求,并提供了一套量化的决策树模型。例如,书中关于“最小化干扰下的相邻小区重叠角优化”那部分,作者竟然细致到讨论了不同天线挂高和下倾角对邻区关系形成的影响,这在其他教材中是极其罕见的细节。阅读这些内容时,我甚至能想象出设计人员在户外勘测点,一边对着图纸,一边调整参数的场景。这种强烈的临场感,使得书中的方法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场可执行的步骤。对于追求极致网络质量和效率的规划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