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時分雙工 CDMA 移動通信技術
:20.00元
售價:13.6元,便宜6.4元,摺扣68
作者:王文博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1-03-01
ISBN:9787563504930
字數:242000
頁碼:1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介紹瞭時分雙工碼分多址移動通信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特點和應用,闡述瞭TDD CDMA移動通信物理層的關鍵技術、TDD CDMA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乾擾分析和性能仿真、在非對稱業務下的動態信道分配算法以及TDD CDMA技術在第三代移動通信IMT-2000係統中的應用等。
說實話,我更關注的是該技術在頻譜效率方麵的極限突破。這本書在探討頻率復用因子和扇區規劃時,清晰地闡述瞭CDMA係統如何通過提高擴頻增益來有效隔離不同小區的用戶,從而實現比FDMA/TDMA更高的頻譜利用率。作者沒有迴避CDMA的固有缺陷,例如近遠效應(Near-Far Effect)對係統性能的巨大影響。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來分析前嚮鏈路和反嚮鏈路功率控製的復雜性。特彆是對反嚮鏈路功率控製迴路的動態調整,不僅描述瞭開環和閉環控製的機製,還深入分析瞭當用戶快速移動或遭遇深度衰落時,功率控製環路可能齣現的振蕩現象,並提齣瞭一些基於模糊邏輯的阻尼策略來提高控製的平滑性。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為什麼CDMA網絡需要極其精密的功率管理,以及如何通過算法來維持係統的整體穩定性,提供瞭深刻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挺吸引人的,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一些科技感的綫條,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講硬核技術的。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畢竟“時分雙工”和“CDMA”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聽起來就有點勸退。但是翻開目錄後,驚喜地發現它對基礎概念的鋪陳非常到位,從最基本的數字信號處理原理講起,逐步過渡到擴頻技術的核心,邏輯銜接得非常自然流暢。特彆是作者在解釋“碼字”的僞隨機特性時,用瞭很多生動的類比,即便是初次接觸通信領域的朋友,也能很快抓住重點。書中對不同擴頻序列的性能對比分析得極為深入,用圖錶展示瞭它們在抗乾擾和多址接入能力上的差異,這一點對於理解CDMA係統容量的瓶頸在哪裏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公式,而是把技術背後的工程實現和理論基礎緊密地結閤起來,讀完第一部分,我對整個係統架構的理解就清晰多瞭,感覺自己像是參與瞭一次從底層芯片到空中接口的完整設計流程。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係統做得相當齣色,這一點對於一個需要頻繁查閱和比對資料的讀者來說非常重要。我發現很多晦澀的術語,比如“塞浦路斯序列的自相關性”或者“低相關性對多址乾擾抑製的貢獻”,在首次齣現時,作者都會在頁腳或者側邊欄提供簡短卻精準的注釋,這樣就避免瞭頻繁翻迴附錄或索引的麻煩。另外,書中的例題設置非常巧妙,它們往往不是那種脫離實際的純數學推導,而是緊密圍繞著實際的係統參數展開,比如當基站發射功率限製在20W,用戶終端接收靈敏度為-110dBm時,最大支持的移動速度是多少等。通過這些帶著實際單位的計算,讀者能立刻體會到理論參數對實際網絡部署的約束力。這種學以緻用的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參與感和實用價值,讓人感覺手裏拿的不是理論寶典,而是操作手冊。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主要目的是想深入研究一下關於切換(Handover)機製的優化策略,因為我們當前項目中遇到的延遲問題似乎與現有的切換算法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在第三編關於“軟切換”和“硬切換”的章節中,著墨不少於軟切換的軟組閤(Soft Combining)技術。它沒有停留在描述性的介紹,而是詳盡地推導瞭軟組閤增益的理論上限,並分析瞭在不同信道衰落模型下,采用不同閤並算法(比如最大比閤並、等增益閤並)對係統接收靈敏度的實際影響。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專門闢齣一章討論瞭基於導頻強度和幀間乾擾度(Fading Margin)的動態切換門限設計。作者給齣瞭一個基於卡爾曼濾波預測的切換時機建議模型,這個模型考慮瞭多徑傳播對導頻信號穩定性的影響,這比我之前閱讀的任何資料都要貼近實際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對於想在移動性管理方麵做深入研究的工程師來說,這一章絕對是金礦。
評分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對我解決一個長期睏擾我的問題提供瞭新的思路——那就是CDMA係統在高速移動場景下的性能衰退問題。傳統的觀點傾嚮於認為,多普勒頻移是主因,但這本書提齣瞭一個更細緻的觀點:在高移動速率下,信道衝激響應的變化速度加快,導緻擴頻碼的自相關性和互相關性特徵被“洗掉”瞭一部分,從而削弱瞭擴頻增益。書中通過對多普勒擴展率和碼片速率的聯閤分析,構建瞭一個多普勒效應影響下的誤碼率(BER)評估模型。這個模型考慮瞭多徑和高速移動疊加的影響。更具啓發性的是,作者在探討未來升級路徑時,簡要提及瞭寬帶CDMA(W-CDMA)的一些預研方嚮,特彆是如何利用更快的擴頻速率來對抗快速變化的信道環境。這種“立足當前,展望未來”的敘述方式,讓這本書的知識體係顯得非常完整和具有前瞻性,讀完後感覺對整個通信技術的發展脈絡都有瞭更清晰的把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