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宣南文脈:一個街道主任眼中的城市性格
: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白傑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504455727
字數:
頁碼:34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宣南到處是文物古跡、名人故居,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文化的印記,這裏是富有曆史感的地方。今廣安門內街道轄境是清代宣南的核心區域。《宣南文脈:一個街道主任眼中的城市性格》以這一區域為研究空間,時間跨越三韆多載,而重點落在宣南文化,全麵揭示和閘發瞭這一地域的曆史文化發展脈絡。既是一部有價值的曆史學研究成查,又運用瞭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從城市性格的社角對文化本源進行瞭探究。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將區域行政管理者與學者的雙重身份融為一體,使這本學術成果具有瞭更為直觀的現實意義。以一個街道轄境為核心區域,從曆史學、社會學角度探求宣南文化的發民菜脈絡,是一個全新的視角,而全書通篇所貫穿的人文精神,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豐富群眾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意義更是重大。
白傑同誌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的畢業生,他在研究生時代的就治學嚴謹。我至今對他當年風度翩翩、意氣風發的學子形象記憶深刻;十年間,他雖從事行政工作,但筆耕不輟,文章涉及曆史、經濟、社會等多領域;畢業十年後,他的首部專著問世,實在是可喜可賀。
以白傑同誌工作的廣安門內街道為重要組成的宣南地區,文化曆史積澱非常深厚,全國數一數二,所以對宣南文化研究很有意義。
目錄
戴逸 序
引言 城市性格及其微觀化的街道性格
章 與北京城市曆史同長的廣安門閃街道
一、3050年前的北京建城之地
二、從裏坊到街道的建置沿革
三、“三橫兩縱”的唐遼古街
四、見證曆史的街巷鬍同
廣安門內街道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 摺射市井精神生活的眾多廟宇
一、廟宇的形成與演進
二、八十五座不同崇奉廟宇
三、廣安門內街道曆代廟宇一覽錶
廣安門內街道曆代廟宇分布圖
第三章 薈萃八方文化精髓的各省會館
一、會館的興盛與衰亡
二、九十五座各省會館(及附産)
三、廣安門內街道各省會館(及附産)一覽錶
廣安門內街道各省會館(及附産)分布圖
第四章 集聚各地文化精英的名人宅邸故居
一、時尚的名人及其居住地
二、五十七座曆朝名人宅邸及故居
三、廣安門內街道曆朝名人宅邸及故居一覽錶
廣安門內街道曆朝名人宅邸及故居分布圖
第五章 記錄時代發展腳步的區域經濟
一、曆史上的傳統工商業
二、解放後的發展足跡
三、城市功能體係中的區域經濟
第六章 從私學、義學到教育事業的全麵提升
一、曆史上的私學 、義學
……
第七章 從私診、藥房到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麵發展
第八章 堪稱“之”的轄境一絕
第九章 與轄境有關的曆史問題考證
結語 文化視角與非文化視角中的空竹與空竹現象
附錄一 影響廣安門內街道的曆史事件
附錄二 六十五首歌詠廣安門內街道的清代詩作
附錄三 三十位時代的模範人物選介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介紹
白傑,男,1970年5月生,北京人,滿族。
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中研究所,獲曆史學碩士學位。2003年受北京市人民委派,在美國濛特雷國際事務高等研究院作世界貿易組織研究訪問學者。2004年考取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學博士研究生。
曾任共青團中央委員、共青團北京市宣武區委書記,現任北京市宣武區委委員、北京市宣武區人民廣安門內街道辦事處主任。
先後發錶《清末政壇中的肅親王善耆》、《跨國公司的北京化與北京的國際化》等十餘篇論文,參與編著《井岡山誌》、《天橋往事錄》、《
與香港百年》等書,主持編纂《永遠的青春年華——宣武青年運動文史資料輯》,主編《人文宣武·現代青年》(中國青年齣版社,2003)。
文摘
序言
評價二 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新穎。它不像傳統的地方誌那樣按部就班,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散點透視的寫法。讀到後麵,我纔發現,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其實都是作者精心布置的伏筆,最後匯集成一個完整的畫麵。這種手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每翻開一頁,都像是在城市迷宮裏尋找下一個綫索。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富有畫麵感,他能用寥寥數語勾勒齣一個場景的氛圍,那種韻味,不是刻意模仿就能達到的,而是長期浸潤於斯纔能形成的本能。他對於城市空間和時間流逝的捕捉,尤其令人稱道,那種“昨日重現”的錯覺,讓人感嘆時光的無情和記憶的頑固。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成功地將一個具體的地方,提升到瞭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符號的高度,讓人讀完後,腦海中會不斷迴蕩著那些場景。
評分評價三 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是它所展現的那種“韌性”。在現代城市高歌猛進的浪潮中,總有些東西在悄然消逝,但作者似乎捕捉到瞭那些頑強抵抗時間洪流的痕跡。他的文字裏沒有過多的抱怨或感傷,更多的是一種對現狀的冷靜接納和對傳統的尊重。我能感受到他文字背後的那份深沉的愛,這份愛不是盲目的贊美,而是帶著批判性的、深入骨髓的理解。他沒有將城市簡化為一堆鋼筋水泥的集閤,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復雜的生態係統,其中包含瞭人際關係、曆史積澱和未來期許的多種力量在相互作用。這種深刻的洞察力,使得整本書的思想深度遠超同類作品。對於關心城市變遷和文化傳承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口。
評分評價五 這部作品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在於它對“地方感”的重建。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日益加劇的時代,許多城市似乎都失去瞭自己的獨特性,變得韆篇一律。然而,通過作者的精妙描述,我仿佛重新找到瞭那種失落已久的地方認同感。他巧妙地將曆史典故與現實場景編織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時,不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進行一場關於記憶和身份的對話。文風上,它呈現齣一種既古典又現代的交織感,既有傳統書麵語的嚴謹,又不乏口語化的生動。這使得它既能被嚴肅的文化評論所接納,也能被普通市民所喜愛。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城市在快速發展中的自我認知和內心掙紮,是一部難得的、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速寫集。
評分評價四 坦率地說,初看時,我擔心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官僚文告”式的記錄,但很快我就打消瞭這個疑慮。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老練,他懂得何時該慢下來細細描摹,何時又該加快步伐推動情節。他成功地將一個行政層麵的視角,轉化為瞭一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學錶達。這種轉換的難度極高,稍有不慎就會顯得矯揉造作。然而,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瞭難得的真誠。他毫不避諱地展示瞭城市治理中的無奈與掙紮,這種坦誠反而增加瞭作品的可信度和厚度。他筆下的“治理者”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行走在基層、體察民情的觀察者。這種視角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立體,仿佛我們正跟隨他一起,在城市的脈絡中穿行。
評分評價一 這部作品,它像一首老城的歌謠,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磅礴的史詩感,而是專注於那些細碎的、日常的片段。讀著,仿佛能聞到清晨街角油條的香氣,聽到鄰裏間那些傢長裏短的談笑聲。作者的筆觸是如此細膩,他捕捉到瞭城市肌理中那些不易察覺的紋理,那些隱藏在霓虹燈背後的煙火氣。我特彆欣賞他觀察事物的那種“距離感”——既是身在其中,又能抽離齣來審視,這種平衡感讓文字既有溫度又不失深度。他筆下的人物,不是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守與妥協,都構成瞭城市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近距離的觀察,讓人對“城市”這個概念有瞭更具象、更親切的理解。它不是那種硬邦邦的地理誌,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城市心靈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