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的地方
定价:39.8元
作者:《亲历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3197407
字数:2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文艺旅行画集:灵性的文字,带你风景的质感; 震撼的大片,带你享受视觉的盛宴; 清新的手绘,带你品味旅行的精致; 全视角展示50处新疆*美风光。
内容提要
中国美的地方:绚丽新疆 是一本既可以细细品味美景,又可以直观欣赏美景的旅游散文书。 本书精心甄选新疆美丽,特色,值得一看的景点。以优美的文字将绝美的景色立体的映射在旅者的脑海里,以精美的图片将如画的景致直面的平铺在旅者的眼底。本书分为体验,都市,故城,幽景,炫景,风物六章。涵盖了刺激的体验,历史的故城,美丽的景点,以及特色的特产。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旅游书。
目录
作者介绍
《亲历者》编辑部是由多位有丰富旅行经验、长期编写旅游类图书的专职作者,以及一批热爱行走、有着丰富撰稿经验的撰稿人组成的专业编写团队,曾编写过“Follow Me系列”“Let's Go系列”等一批深受读者好评的旅游类书籍。
本书主编周国宝是旅游图书策划人,痴于行走,爱好摄影,熟知全国旅游动态。自幼酷爱地图和地理,工作后一直和旅游图书打交道,一有空就去旅行,曾经端着相机穿梭于中国各大城市的角落,追寻绮丽的风景,以自己的视角发掘世界的精彩。喜欢用笔记录自己的发现,更喜欢把自己的旅行经验和大家分享。2005年创立了主做旅游图书的江洲图书策划中心(现名知路图书),策划出版了一系列旅游精品图书。
文摘
大巴扎工艺品店位于国际大巴扎欢乐广场,专营国际大巴扎品牌旅游纪念品,一万个商铺的经营者来自世界各地,由专业设计师荟萃新疆各民族特色文化制作的旅游纪念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质量上乘,颇具收藏价值。
西域民族大多爱好歌舞,小伙打起手鼓唱着歌,姑娘们翩翩起舞的场景令人向往。新疆国际大巴扎大型宴会厅重现了这一载歌载舞的生活情景,是一个融新疆民族歌舞、文化、饮食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宴会厅,饮食改变了传统的围餐制而采用了欧美西方的分餐形式。在以新疆民间歌舞表演为主导的观赏性餐饮广场,宾客们可以一边品尝新疆特色美食,一边欣赏歌舞表演。在这样的欢快氛围中,不少宾客也加入到热情奔放的舞蹈中。
如果白天忙于游览各个景区,那么大巴扎的夜市一定让你大饱口福。国际大巴扎美食广场汇聚了许多经典美食。夜市的道路中间高高挂起一串串如星星般闪耀的彩灯,照得整个夜市明亮如白昼一般。每家商户都在显眼的地方展示自己的特色,浓郁的香料、热情的吆喝,让你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颐。
虽然全国各地都有羊肉串,但是大巴扎的红柳羊肉串为正宗也具特色。串着羊肉的不是一般的木条或铁签,而是来自戈壁滩的红柳枝。烤肉的时候,红柳的水分会进入肉中,使肉质更加鲜嫩。而烤肉的羊油和孜然也很有讲究,先撒在肉串上,再用馕裹起来,这样的羊肉串香嫩而不油腻,馕则有了一层羊肉的浓香,吃起来更加可口。
耳边响起异域情调的维吾尔族语言,眼前一曲美丽惊艳的胡旋舞,品尝着风味独特的酥油奶茶,身边不时走过的是深眼窝高鼻梁的美丽女子——这里就是新疆国际大巴扎。虽然它是一座现代化建筑群,却巧妙地将几千年的西域文化融人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
序言
新疆是个好地方。古老的传说,灿烂的文明,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湖泊,巍峨的雪山,一望无际的沙漠,肃穆的清真寺,甜蜜的葡萄架,构成了新疆绚丽的风光。这片西域圣地,到处是珠玑翠玉、风光旖旎、大气沉静,每一种风情都让人沉醉,让人刻骨铭心。
天山南北好风光。在这天山南北你能看到奇绝的风光,感受纯粹的自然,邂逅质朴的牧人,在闲适的时光里感受安逸的田园牧歌。大美天池,如世外仙境,雪岭云杉挺拔苍翠。天山南北,亦有险峻高山,亦有辽阔大漠,更有柔美草原,令人倾心。
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丝绸古道绵延着千年的文明历程;马蹄阵阵,酣歌醉舞倾诉着西域的美丽传说。楼兰之憾,高昌之伟,无不诉说着西域当年的繁华。作为世界上现存的四大文化体系会流之地,新疆无愧于一个诗意栖居之所,更是一片文明融合的圣土。
“从来没有哪一块土地,能让人如此魂牵梦萦,也从来没有哪一块土地,让人如此难以释怀。”去过新疆,你就会明白——这是一片有着独特灵魂和高傲尊严的土地!这里的人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姑娘小伙如西域的阳光般热烈明朗,儿童纯真的笑脸如草原的鲜花般温暖亲切。
冬不拉的节奏已经响起,都塔尔的旋律回荡耳畔,来新疆吧,为自己找寻一片静谧的精神家园。
这本书的名字倒是挺有诗意的,但说实话,光看这个名字,我实在很难想象里面到底能装下些什么。我猜想,它也许会像一本老相册,里面是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一些已经被时间冲淡的风景,或者是某个年代特有的生活气息。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些寻常巷陌,去感受那种不加修饰的、带着烟火气的“美”。那种美,不是那种气势恢宏的宫殿,也不是雕琢过度的艺术品,而更像是清晨阳光洒在老榆树上的那种舒服和宁静。如果内容真是如此,那这本书会成为我书架上那种会时不时想翻开,闻一闻那纸张上的年代感,然后默默地在脑海里构建出那些画面。我希望作者是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去描绘的,每一个细节都得经得起推敲,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而不是干巴巴地罗列景点名称。这种“美”,我认为是需要用心去捕捉的,它藏在生活的缝隙里,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把它打捞出来。如果内容平庸,仅仅是走马观花,那这书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的。毕竟,“中国美”这个范畴太大了,几乎涵盖了所有想象。我更倾向于那种聚焦型的作品,比如专门写江南水乡的婉约,或者西北大漠的苍凉。如果这本书试图囊括所有,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一本大而无当的工具书,缺乏灵魂。我希望它能在结构上有所创新,也许不是按地域划分,而是按某种意境或者哲学思想来组织篇章。比如,探讨“留白”的哲学之美,或者“残缺”的侘寂之感,这些才是真正触及中国人审美内核的东西。如果内容只是停留在介绍名胜古迹的旅游指南层面,那我肯定会感到失望。真正的美,往往是需要被解读、被阐释的,它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视角,才能将那些冰冷的石头和建筑,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情感共鸣。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而不是“哦,我知道这个地方”的浅薄认知。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宏大命题的书总是抱有一种怀疑,因为美是非常主观的感受。一个人眼中的“美”,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平淡无奇。所以,如果这本书的内容能提供一种“通用美学标准”之外的东西,那就太棒了。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筛选和定义这些“美”的。难道是基于历史的厚重感?还是说,它更侧重于现代都市生活中被忽略的那些瞬间的美好?比如,老手艺人专注工作的侧脸,雨后泥土散发出的清新味道,或是邻里间不经意的互助。如果这本书能把焦点从那些被过度宣传的“名片式”景观,转向那些更贴近日常、更具人情味的美,那它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它将不再是一本给游客看的书,而更像是一份给生活在其中的人,重新审视周遭环境的“指南”。我希望它能激发我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再发现。
评分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音乐性。毕竟,谈论美学,文字的节奏和韵律至关重要。如果作者的叙述方式是跳跃的、充满意外性的,就像在不同年代和地域间穿梭,那阅读体验会非常引人入胜。我非常不喜欢那种教科书式的论述,直接告诉读者“这里很美,因为它如何如何”。我更欣赏那种引导性的描述,像是在和我进行一场私密的对话,慢慢地剥开事物的表层,直到触及核心的感动。例如,描写一座古桥时,不仅仅描绘它的结构,更要描绘站在桥上的人们,他们的期盼、他们的离别,把时间、情感和建筑融为一体。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点,它就不仅仅是“记录”了中国美的地方,而是“再创造”了这些美,让它们在读者的脑海中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种深度和温度,才是衡量一本关于“美”的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评分我打开这本书时,首先关注的是它的排版和视觉呈现。一本关于“美”的书,如果封面和内页设计都平庸无奇,那无疑是对主题的一种讽刺。我设想,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应该典雅而不失现代感,留白要得当,图片(如果包含的话)应该极具质感,而不是那种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过度饱和的照片。这本书的内容,我推测应该是在探讨一种超越视觉的体验。比如,当一个人站在泰山之巅,感受到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胸襟,那是一种物理空间带来的心理震撼。或者,品一杯上好的龙井茶时,那种从舌尖到心底的平和与淡泊,这也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美”。我期待作者能捕捉到这种“道”的层面,将那些无形的美,通过文字的力量转化为读者可以感知的气息。如果只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没有扎实的体验支撑,那它就很容易沦为矫揉造作的文字游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