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漫步古典园林(漫步中国)
定价:28.00元
售价:19.6元,便宜8.4元,折扣70
作者:孙建华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04662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48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
提供**系统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综合知识与实用旅游信息
提供超过600幅精美图片,插图与美术地图;
全书采用五种检索方式
目录检索(目录页主检索路径)
封二地域区划检索(中国地域地图分区检索路径)
勒口色标检索(中国地域名称分区检索路径)
*后一页汉语拼音检索(按汉语拼音顺序检索路径)
封三历史时间检索(中国历史分段检索路径)
丛书特点:
《漫步》中国文化深度旅游图文指南丛书一文物系列,设计给有兴趣与有真实需求深入学习、探索及传播普及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读者群体。引导读者通览中国历代文物古迹,透过一处处历史遗迹、一座座古代建筑、一段段历史故事中找到线索与头绪去识别中国人文历史的本来面目。
内容提要
本书将您通览遍布在中国山水大地间的历代古典园林,触摸与透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悟和领会中国古老文明历史及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是华夏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漫长历史演变的结晶。她所追求的高造园意境集中体现了中华先祖整体对人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与休闲场所宏观与微观的深刻理解及综合的哲学认识。本书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旅游观光资源系统完整的*简明图文实用指南。全书内容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A、中国古典园林总体概述;B、中国*古典园林介绍;C、中国分省首推古典园林及其他园林综合指南。
目录
古典园林
目录
阅读和使用说明
素描中国古典园林
畅游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分布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分类
皇家园林
北京明清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
寺庙园林
晋祠园林
华北
华北古典园林分布
恭王府花园
附:北京古典园林分布
宁园
附:天津古典园林分布
避暑山庄
附:河北古典园林分布
喀喇沁王府花园
附:内蒙古古典园林分布
孔府铁山园
附:山东古典园林分布
绛守居园池
附:山西古典园林分布
华中
华中古典园林分布
采石矶
附:安徽古典园林分布
百泉
附:河南古典园林分布
东湖
附:湖北古典园林分布
岳麓书院
附:湖南古典园林分布
青云谱
附:江西古典园林分布
华东
华东古典园林分布
豫园
附:上海古典园林分布
寄畅园
附:江苏古典园林分布
西湖园林
附:浙江古典园林分布
东北
东北古典园林分布
龙沙公园
附:黑龙江古典园林分布
北山公园
附:吉林古典园林分布
北陵公园
附:辽宁古典园林分布
西北
西北古典园林分布
华清池
附:陕西古典园林分布
五泉山公园
附:甘肃古典园林分布
赞普林卡
附:青海,宁夏园林分布
鉴湖公园
附:新疆古典园林分布
罗布林卡
附:西藏古典园林分布
华南
华南古典园林分布
余荫山房
附:广东古典园林分布
柳侯公园
附:广西古典园林分布
五公祠
附:海南古典园林分布
菽庄花园
附:福建古典园林分布
九龙公园
卢园
附:港澳古典园林分布
板桥花园
附:台湾古典园林分布
西南
西南古典园林分布
缙云寺
附:重庆古典园林分布
杜甫草堂
附:四川古典园林分布
黔灵公园
附:贵幽古典园林分布
大观公园
附;云南古典园林分布
附:中国园林历史沿革
先秦园林分布
秦汉园林分布
魏晋园林分布
隋唐园林分布
宋代园林分布
元代园林分布
明代园林分布
清代园林分布
中国100古典园林简表
汉语拼音检索
色标检索
地图区划检索
历史时间检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对“时间感”的捕捉。不同于现代建筑追求永恒不变的坚固感,作者着重笔墨描绘了古典园林如何与四季、与光影共舞,呈现出动态的美学。他详细描述了不同时节下,同一处景观的千变万化。比如,春天新绿初绽的娇羞,盛夏浓荫蔽日的凉意,深秋层林尽染的绚烂,以及冬日雪压松枝的静谧。特别是书中有一章专门讲了“日影的移动”,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在假山和水面投下的阴影如何重新定义了空间的轮廓和情绪。这种对流变之美的捕捉,让我对“物是人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园林本身并未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观赏它的心境和光线条件。它让我意识到,古典园林的设计师们,其实也是顶级的时间艺术家,他们设计的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而是一场持续上演的戏剧。这种对细微变化的敏锐洞察力,让我对那些古老的庭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它们是时间的容器。
评分这部作品的插图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必须承认,有些园林我在线下实际参观过,但总觉得照片拍不出那种身临其境的韵味。然而,这本书的绘制者——我相信是特邀的专业水墨画师——完全抓住了那种“可游可居”的诗意。那些工笔与写意结合的图景,笔触精准而又充满灵气,远胜过那些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冰冷的照片。例如,书中对扬州个园的“竹山”的描绘,用寥寥数笔的淡墨,就表现出竹林在月光下那种幽深、清凉的感觉,让人感觉那股竹子的清香仿佛要穿透纸面。这些图画并非简单的配图,它们本身就是对文字意境的二次阐释和升华,它们弥补了文字在空间感和氛围渲染上的不足。对于那些因为地理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的读者来说,这些精美的插图,无疑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和代偿,使得阅读体验从知识的获取升华为艺术的享受。
评分这本《山水之间: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意境》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作者似乎是一位隐居多年的园林匠人,他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细腻的观察。我尤其欣赏他对“借景”手法的深入剖析,他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是将这种手法上升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高度。比如,书中对苏州拙政园中那处著名的“远香堂”的描述,仅仅通过几块太湖石的巧妙布局和一池春水的倒影,就营造出一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的意境,那种空灵与深远,隔着书页都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风。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这个园林有多美,而是通过描述匠人如何“取法自然”的艰辛和灵感迸发的那一刻,让我自己去体会那份美。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些曲径通幽的小径,闻到了湿润的泥土和新抽的嫩芽的气味,听到了檐下滴水的清脆声响,那种沉浸感是极其强烈的,完全不同于走马观花的观光体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慢生活”和“精神栖居地”的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用心去看待我们周围的每一片竹叶、每一块砖瓦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密码。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对“尺度”和“尺度感”的讨论。作者似乎是一位心理学家兼建筑师,他非常关注人——作为尺度原点的个体——在园林空间中的体验。他反复强调,古典园林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对人的尺度的尊重和引导。不像现代大型建筑那种压倒性的宏伟,古典园林总是将人置于一个舒适、可控的范围内。他分析了如何通过叠山理水的处理,让一个原本平坦的空间瞬间产生“山高水长”的错觉,或是如何通过曲折的回廊,故意拉长行走的时间,从而加深对下一个景点的期待感。这种对人的心理活动预判和空间布局的精妙结合,让整个园林变成了一部为人量身定制的“情绪处理器”。它不是简单的美观,它是有目的、有策略地调动人的情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开始下意识地用这种“尺度思维”去审视生活中的各种空间布局,这种思维模式的迁移,才是这本书真正带给我的宝贵财富,远超出了单纯的园林知识本身。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颇具挑战性,它绝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游记或者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部混杂着诗歌、笔记和随笔的“园林心谱”。开篇几章对于造园理念的探讨,引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古代文献,初读时确实有些吃力,需要反复揣摩。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文字的韵律感和深厚的底蕴便会牢牢抓住你。作者似乎对宋明理学的思辨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将园林的结构与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虚实相生”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理论体系。举例来说,在解析亭台楼阁的选址时,他花了大量篇幅论证“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认为实体建筑是锚点,而围绕它的空间留白才是真正赋予生命力的所在。这种写作风格,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需要静心参悟的修行。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人来说,这本书可能不太友好,但对于真正热爱中国古典文化,渴望挖掘事物背后深层逻辑的读者而言,它无疑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