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宗羲评传
:32.00元
售价:22.4元,便宜9.6元,折扣70
作者:曹国庆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8728933
字数: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续记:2003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三次会议谈及农村税费改革时,专门谈到了“黄宗羲定律”,指出“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使农民负担降下来。”在学界和政界都反响极大。这也再次证明: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很好地为现实服务。
黄宗羲(1610一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是我国学术史上具光彩的地域术流派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者。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始建于明代。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千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年),迁至白云庄授徒讲学,开“证人书院”。现白云庄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甬E证人书院、‘万氏故居和万氏墓地组成,有建筑四幢约650平方米,其中坐西朝东和坐北朝南的人字坡硬LLI顶建筑各二进,明代台门一座,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为台门题写,“白云庄”,正厅廊檐挂全祖望书白云庄楹联云:“倜傥指挥天下事,驱使古人书”。庄内辟“浙江学术文化陈列”和“万氏史迹陈列”。书院西侧有万邦孚、万斯选、万斯昌、万世标墓。万邦孚墓道前立有明代石牌坊一座,题“明都督万公贞藏”,墓前设华表,墓道立石马一一对和黄宗羲撰万斯选墓志铭等。白云庄不仅是黄宗羲的讲学处、浙东学派的发祥地,而且是浙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万斯同、万斯大等人的故居。
江西文化厅副厅长曹国庆先生继《万历皇帝大传》之后的又一部重头作品。读者真实、生动地走进传世大儒黄宗羲的精神世界,看这位一生历练五朝被誉为“史学大师、经学大师、浙东学派鼻祖、天方学家、音律专家、诗人”的明清历史文化巨人的才情和风节,平凡和,传奇与普通,褒崇与物议。
是谁在孤独地激扬自己的人生
影响千年中国人思想的儒之先贤们
越过千山万水,倥偬岁月
我们在一起
《黄宗羲评传》将力图站在思想和历史的高度,以评传的手法,真实、准确、形象地速写传主的生平、思想、学术,读者们一道走进历史,走近这位旷世大儒的世界,共同去了解他那集平凡与、传奇与普通、褒崇与物议于一身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人物个性特征,去探索他的活动足迹与精神世界,总结他的文化成就,从而对他作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来。
曹国庆,史学家,江西文化厅副厅长曹国庆先生继《万历皇帝大传》之后的又一部重头作品。读者真实、生动地走进传世大儒黄宗羲的精神世界,看这位一生历经五朝被誉为“史学大师,经学大师、浙东学派鼻祖,天文学家、音律专家.诗人”的明清历史文化巨人的才情和风节,平凡和,传奇与普通,褒崇与物议。
黄宗羲属李家塔这一支,他的曾祖父叫黄大绶,别号对川,是一个种田的行家里手,“乡人所治肥美,不能当公之硗者”,被乡人尊为治田师。因为人正直,主持公道,邻里间发生了一些是非曲直的纠纷,总乐于请他来调停,“自公所曲直者,退无异辞”①。因而,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乡里长老。在他四岁上,老人驾鹤西去。黄宗羲祖父黄日中,别号鲲溟,清修《浙江通志》中有传。黄日中是读书人出身,以教书为业,一生虽没有考中功名,但在浙东一带却很有些名气,“三吴弟子经其指授者,皆为名士。每试出,私第其高下,榜发无不合者”。他的文章也写得不错,总是援经据典,张弛有度,对那些剽剥窃攘之词,一概不屑。黄日中为人狷介,疾恶如仇。明代的乡官之害在历史上本是出了名的,许多乡官凭借自己府衙有人,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弄得官府和百姓都不得安宁,黄日中则是例外。晚年因子贵而荣为乡官中的一员,他仍一如既往,从不与官府中人往来,对“邑之利害萄然,不稍假借令昵”,曾因家中办丧事,知县大人亲来吊唁,依旧不给好面子,直言“明府以《春秋》起家,尚不识郊吊之非乎!不敢受也”②。让知县大人下不了台。对于那些为虎作伥的悍吏凶卒,则往往施以颜色。本县有一皂吏经常为害乡里,乡民们敢怒不敢言,黄日中获悉后,特制一副治生帖送去,这个皂吏因之大惊,从此不敢再肆恶为非。 黄宗羲父亲是黄日中的长子。黄日中有四个儿子:长子尊素、次子等素、三子符素、四子葆素。黄尊素,字真长,号白安,年轻时为乡村塾师,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是竹桥黄氏李家塔支中个考取功名的人。黄尊素自幼接受正统儒学的熏陶,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而父祖辈刚正不阿的品质,在他的身上又得到了潜移默化,因而自入官场,他便与那些蝇营苟且、假公济私、昧心做官之流不同。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黄尊素出任宁国府推官,这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宁国府属南直隶管辖,与国子监祭酒宣党首领汤宾尹的家乡宣州毗邻,以往“宣党声焰足以奔走天下,官其地者必受其牵挽”。此时汤宾尹虽已免官还乡,但门生满天下,声焰依然不小,一些地方官员处事办案,唯恐不得其欢心,府内大小事务往往是汤宾尹先有交待,其他人依言行事而已,公堂上经常看到的一幕,是“投牒者出祭酒所判,有司判之一如祭酒”,并且这种情况多年来已经相沿成习。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了解。但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最终的理解和收获显得格外珍贵。作者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既有高潮迭起的历史瞬间,也有沉静内敛的哲学思辨,张弛有度,使得长篇阅读不易产生疲劳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思想体系时所展现出的穿透力,他能将那些看似玄奥的学说,用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转译,这对于拓宽普通读者的知识边界非常有益。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去查阅一些相关的地图和年表,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兴趣,它就像一扇门,引领我走进了更广阔的知识殿堂。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来的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找到这样一本能够让人慢下来,专注于深度思考的作品实属难得。全书的基调是内敛而深沉的,没有过多煽情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阅读它,就像进行了一场与历史先哲的跨时空对话,那些关于理想、关于现实、关于如何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精神的讨论,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动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审视历史、理解人性的深度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了得,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像某些历史著作那样,堆砌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佶屈聱牙的句子,而是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活动时所采用的笔法,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书中的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权衡取舍,都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某个精妙的比喻或者某个恰到好处的转折而停下来,细细品味。这种行文风格,让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理论探讨也变得生动活泼,仿佛作者是一位高明的说书人,将深奥的哲思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将这本大部头读完,过程虽然不算轻松,但收获颇丰。这本书的学术性无疑是扎实的,它并非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了许多鲜为人知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之中。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史料时的审慎态度,引用的文献旁征博引,考证严谨,看得出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于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阶梯,帮助我从浅层的认知跨越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每当遇到一些自己先前困惑不解的地方,书中的论述总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逻辑链条完整而坚固。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他们所处的历史位置,都有了一个更为立体和丰满的认知,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补充。
评分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封面那种沉稳的色调所吸引。装帧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阅。我本来对那个时代的思想脉络了解得比较零散,总觉得隔着一层迷雾,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像是为你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小径,引你深入探寻那段波诡云谲的岁月。作者的叙述如同老者娓娓道来,并非那种枯燥的学术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特别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描摹,细致入微,让你仿佛能听到街市的喧嚣,感受到士人的无奈与挣扎。书中对若干关键事件的剖析,角度新颖,常常能让人在合上书本后,反复咀嚼其中的深意,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烙印,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