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情感和意识形态(如何构建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郑永年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60732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已经在崛起,但远未到达应有的高度, 面对现在的对手美国和昔日的敌人日本,中国如何保障国家利益? 如何避免大国争霸的“修昔底德陷阱”呢? 如何理解和应对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呢?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中国如何定位在国际上的角色并履行呢? 大国崛起不止是一个口号,而是不断地战胜阻碍,继续向前购买同作者同系列产品请点击: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改革三步走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如何建立世界秩序、是否应当追求联盟政策、如何实现军事崛起、如何平衡美国……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路障,必须得到稳妥的解决才能继续前进。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思考。尽管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海内外对中国的崛起能够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了中国崛起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崛起,缺少理性的分析。本书里的文章是作者对中国崛起作些理性分析的尝试,从当前与中国崛起有关联的十二个问题入手,探讨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关键性因素,以顺利地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IPP文库中国研究书丛总序
自序——中国崛起应情感和意识形态
1 中国崛起过程中必须回答的十二个重大问题
2 平衡美国:中国应当有的战略思考
3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与中美关系: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4 日本新保守政治势力的崛起和中国的对日政策选择
5 21世纪中日民族主义冲突:如何防止中国的现代化再次被打断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地区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构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分析框架,这种宏大的叙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巧妙地将经济模型、历史周期律以及社会思潮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自洽的理论体系。书中对不同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论述,尤其精彩,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叙事,而是展现了冲突背后的深层动因和相互依存的复杂性。从文本的质感来看,作者的语言风格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张力,使得即便是晦涩的理论概念,也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很多段落需要反复品读,才能完全领会其内涵,这或许是对读者的一种挑战,但也恰恰说明了内容的密度和深度。对于想要构建自己世界观的思考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坚实的思维工具,去解构那些看似无解的全球性难题。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更有力地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评分这部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沉稳且富有韵律感的,读起来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它不追求哗众取宠的论断,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触,描绘出大国博弈的复杂图景。作者在阐释复杂概念时,擅长运用精妙的比喻,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分析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留意到,书中对“软实力”的定义和应用,进行了非常细腻的区分和重构,这表明作者对权力构成的理解是多维度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观察世界运行的“多棱镜”,每一个切面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和信息。它鼓励读者跳出日常的琐碎纷扰,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当下的每一个抉择,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评分这部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政治博弈,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尤其是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权力结构重塑的探讨上,展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书中对于地缘政治的分析,并非简单的地图描绘,而是深入到了权力核心的运作逻辑,这种深度是很多同类作品所欠缺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那种冷静、客观的笔触所吸引,他似乎总能穿透表面的喧嚣,直达问题的本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国际关系的教科书,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探险,引导读者去思考,在新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应如何定位自身,又该如何与周遭世界互动。对于那些希望跳出传统思维定势,寻求更全面理解世界动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的震撼,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前瞻性。作者没有沉湎于对过去事件的回顾,而是将笔墨聚焦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情景推演。书中对于权力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线性反应的分析,尤其令人警醒。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并非总是平滑的,往往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加速或中断。阅读此书如同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训练,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去追踪作者的论证脉络。不同于那些充满情绪化表达的评论,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冷静的“战略蓝图”的草稿,充满了建设性的思考和对未来秩序构建的严肃探索。对于任何关心未来世界走向的读者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常备之书。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论述尺度之大,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探讨的议题之广,从古老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现代决策,到高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如何重塑国家力量对比,无所不包。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议题时的那种审慎态度,他仿佛是一位站在高处的观察者,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姿态,剖析着人类社会的运行轨迹。书中的结构布局清晰,逻辑链条严密,每提出一个论点,都能找到详实的数据和历史佐证来支撑,这大大增强了说服力。然而,正是这种宏大的视角,使得某些具体层面的实践细节处理得相对简略,但这或许是出于作者的本意——他更侧重于顶层设计的理论构建,而非具体操作手册的编写。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能够拓宽视野、激发深度思考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