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基于SPICE、SPECTRE与Fast-SPICE的电路及显示面板快速仿真原理 |
| 作者: | 雷东 |
| 定价: | 49.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121325779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的电路和显示面板仿真设计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书详细阐述了以SPICE为代表的电路仿真器的发展过程,以及仿真原理和技术。全书共6章。第1章阐述了电路仿真器SPICE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电路和面板仿真领域的应用情况。第2章分析并阐述了SPICE在进行电路仿真过程中所要经历的流程,以及需要建立并求解的方程组,包括针对电路连接特性所建立的方程组,以及用于描述器件电学特性的模型方程组。第3章主要阐述了SPICE在进行电路的直流、交流或瞬态分析的时候,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第4章主要阐述了SPICE仿真的收敛性、精度和速度。第5章专门针对目前电路仿真领域发展比较快的Fast-SPICE的快速仿真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第6章对目前常用的SPICE及SPECTRE电路仿真的语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本书适合显示面板设计及电路设计的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微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或研究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
| 目录 | |
| 第1章 SPICE的发展及其在显示面板设计中的应用1 1.1 SPICE的发展1 1.2 SPICE在显示面板设计中的应用3 参考文献7 第2章 电路的SPICE仿真流程与方程的建立8 2.1 电路的SPICE仿真流程8 2.2 节点分析法10 2.2.1 线性电阻11 2.2.2 电容11 2.2.3 电感12 2.2.4 独立的电流源12 2.3 改进的节点分析法15 2.3.1 独立电压源16 2.3.2 压控电压源(VCVS)17 2.3.3 压控电流源(VCCS)18 2.3.4 流控电压源(CCVS)19 2.3.5 流控电流源(CCCS)19 2.4 器件模型与模型方程20 2.4.1 线性电阻21 2.4.2 电容22 2.4.3 电感23 2.4.4 独立电流源24 2.4.5 独立电压源25 2.4.6 压控电流源25 2.4.7 二极管26 2.4.8 场效应晶体管(MOSFET)32 2.4.9 薄膜晶体管(TFT)的SPICE模型38 参考文献39 第3章 电路的SPICE分析41 3.1 直流(DC)分析41 3.1.1 线性电路的直流分析42 3.1.2 非线性电路的直流分析44 3.2 交流(AC)分析51 3.3 瞬态(Tran)分析52 3.3.1 欧拉法52 3.3.2 欧拉法的截断误差54 3.3.3 欧拉法的稳定性55 3.3.4 梯形法及其稳定性56 3.3.5 Gear法及其稳定性58 3.3.6 对储能元件的分析59 参考文献60 第4章 SPICE仿真的收敛性、精度、速度与Fast-SPICE61 4.1 SPICE仿真的收敛性61 4.1.1 直流仿真的收敛性62 4.1.2 交流仿真的收敛性70 4.1.3 瞬态仿真的收敛性70 4.2 SPICE仿真的精度73 4.2.1 直流仿真的精度73 4.2.2 交流仿真的精度75 4.2.3 瞬态仿真的精度75 4.3 SPICE仿真的速度与Fast-SPICE80 4.3.1 稀疏矩阵技术80 4.3.2 器件模型的处理82 4.3.3 计算方法84 4.3.4 快速仿真器Fast-SPICE86 参考文献88 第5章 Fast-SPICE仿真原理89 5.1 电路分割(Circuit Partition)89 5.1.1 电路分割的原则89 5.1.2 对功率网络的划分90 5.1.3 对晶体管栅极连接点的划分92 5.1.4 对理想电压源的划分92 5.2 Fast-SPICE中电路的层次仿真(Hierarchical Simulation)94 5.2.1 层次仿真的基本概念94 5.2.2 层次仿真中的节点98 5.2.3 层次仿真中电路的存储方式98 5.2.4 等效阻抗分割法99 5.2.5 基于分割电路的层次仿真103 5.3 寄生RC网络的压缩118 参考文献122 第6章 SPICE及SPECTRE电路仿真的语法123 6.1 SPICE及SPECTRE电路仿真网表的结构123 6.2 控制语句127 6.2.1 电路初始条件控制128 6.2.2 选项设置(OPTIONS)128 6.3 器件(元件)及器件模型的SPICE语法129 6.3.1 电源129 6.3.2 器件140 6.3.3 器件模型150 6.4 参数与表达式153 6.5 宏模型与子电路154 6.6 电路分析的SPICE语法156 6.7 仿真结果输出的SPICE语法158 参考文献162 |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合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信息密度过高而缺乏有效的视觉引导,读者很容易产生阅读疲劳。该书的每一张图表似乎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对复杂物理过程的视觉化诠释。例如,在讲解如何利用Fast-SPICE加速大型模拟电路(比如复杂的驱动级)的收敛性时,书中对比了不同网格划分策略对仿真时间的影响,那些直观的曲线图比纯文字描述要有力得多。此外,书中所涉及的软件环境和脚本编写的部分,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它似乎预见到未来工程师需要掌握的跨平台、集成化的工作流。它没有将重点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版本的软件上,而是侧重于底层原理的讲解,这使得这本书具有更长的生命力。对于任何一个需要处理大规模、高复杂度模拟/混合信号设计,特别是涉及到新一代显示技术验证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生产力工具”。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几分忐忑的,因为仿真技术领域的文献往往晦涩难懂,动辄就是一堆难以消化的数学模型和代码片段。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最难啃的骨头,而是循序渐进地搭建知识体系的阶梯。从基础的器件模型构建,到复杂的工艺角分析,再到实际的版图效应提取,每一步的过渡都显得水到渠成。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对于“快速仿真”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牺牲精度换速度,而是通过算法优化和针对性建模,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实现了效率的飞跃。这种对工程实用性和理论严谨性的平衡把握,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够引导读者跳出书本的框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先进的仿真策略。这本书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迷茫时指点迷津,在你深入时给予新的挑战。
评分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作者对“仿真哲学”的深刻洞察。在当今追求快速上市和迭代的行业环境下,如何精确地预测芯片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是所有设计团队面临的共同难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矛盾,反而正视了传统SPICE仿真在面对海量数据时的瓶颈。它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度?在设计周期的哪个阶段,使用哪种精度的仿真工具才是最高效的选择?书中对于从‘Golden Model’(如SPECTRE)到‘Gate-Level’或‘Behavioral Model’(Fast-SPICE的优势领域)的仿真降阶策略的论述,逻辑链条极其严密。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资源配置上的智慧。它教会我们,优秀的仿真工程师不仅要会跑仿真,更要懂得“何时跑”和“如何不跑”。这种由表及里的提升,让我对整个EDA工具链的认识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进行了一场结构严谨的智力探险。它绝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完全消化的读物,它更像是工具箱里的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需要你在实际面对具体问题时,反复翻阅和琢磨其中某些章节的妙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仿真引擎性能指标时的那种近乎苛刻的客观性,没有过度吹捧任何一种技术,而是将它们的适用边界划定得清清楚楚。这对于需要撰写技术规范或进行工具选型的团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于那些希望从单纯的“电路实现者”晋升为“系统级验证架构师”的专业人士,这本书提供了所需的理论深度和实战技巧。它不仅解答了“怎么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未来还可以如何改进”,其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这本巨著,光是书名就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技术气息,足以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对前沿仿真技术的探讨,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显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细节的底层逻辑之中,将SPICE、SPECTRE以及Fast-SPICE这三大支柱讲解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针对现代显示面板这种对时序和功耗要求极为苛刻的应用场景,书中对不同仿真引擎的适用性、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非常精辟的剖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公式罗列上,而是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和图表,将复杂的电路行为与仿真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对于初学者建立直观认知,以及资深工程师进行深度优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工具的使用说明,更是一种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思维框架。读完后,感觉自己对整个电子系统级仿真,特别是针对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矛盾体——显示面板的仿真,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宏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