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线装中华国粹:墨子
定价:24.90元
作者: 墨子及其弟子,吕昴 注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56811946
字数:
页码: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
目录
序言
亲士
修身
所染
法仪
七患
辞过
三辩
尚贤上
尚贤中
尚贤下
尚同上
尚同中
尚同下
兼爱上
兼爱中
兼爱下
非攻上
非攻中
非攻下
节用上
节用中
节葬下
天志上
天志中
天志下
明鬼下
非乐上
非命上
非命中
非命下
非儒下
耕柱
贵义
公孟
鲁问
公输
备城门
备高临
备梯
备水
备突
备
备蛾傅
迎敌祠
旗帜
号令
杂守
作者介绍
文摘
《线装中华国粹:墨子》:
  原文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日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①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刍②牛羊,豢③犬猪,洁为酒醴粢盛④,以敬事天。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日: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日:杀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⑤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注释
  ①贼:残害。
  ②刍:用草料喂养。
  ③豢:喂养。
  ④醴:甜酒。粢:米饼。盛:指装了祭品的器皿。
  ⑤遂:通“坠”,失掉。
  译文
  那么什么可以作为治国的法则呢?所以说没有比效法天道更好的了。天的运行广大而无偏私,它的恩施博厚而不自以为有德,它的光明长久而不衰减,所以圣王效法天道。既然以天为法则,那么动作行为,一定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停止。然而天希望什么厌恶什么呢?天一定希望人们互相爱护互相给予利益,不希望人们互相厌恶互相残害。怎么知道天希望人们互相爱护互相给予利益,不希望人们互相厌恶互相残害呢?因为天普遍地爱一切人,普遍地给一切人利益。怎么知道天普遍地爱一切人,普遍带给一切人利益呢?因为天拥有一切人,供养一切人。
  如今天下无论大国小国,都是天的国家。人无论长幼贵贱,都是天的臣民。所以人们无不饲养牛羊猪狗,洁净地准备好酒食祭品,以此来恭敬地服侍上天,这不就是拥有一切人,供养一切人吗?所以说爱人利人者,上天一定会赐福给他;厌恶人残害人的人,上天一定会降祸给他。所以说无辜的人,就会有不祥的事情发生。为什么说人们相互上天就会降祸呢?是因为知道上天希望人们互相爱护互相给予利益,不希望人们互相厌恶互相残害。
  昔年的圣王禹、汤、文王、武王,普遍地爱天下的百姓,带领他们尊敬上天,服侍鬼神。他们给予众多百姓利益,所以天赐福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天子,使天下诸侯都尊敬服侍他们。暴君桀、纣、幽王、厉王,憎恨天下所有的百姓,带领百姓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残害的人多,所以天降祸给他们,让他们失去国家,死去并且成为天下的耻辱。后代子孙责骂他们,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所以做不善之事而得祸的,桀、纣、幽王、厉王就是。爱人利人而得福报的,禹、汤、文王、武王就是。爱人利人而得福报的人是有的,厌恶人残害人而招致灾祸的人也是有的!
  ……
序言
坦白说,我对古代典籍的阅读习惯一直比较“功利”,总想着快速抓住核心观点,然后应用到现代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个场景。然而,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却迫使我慢了下来,不得不沉浸其中。墨家的很多论述,特别是关于技术、逻辑和日常实践的讨论,与我们想象中那个只谈玄学的古代文人形象大相径庭。书中对“节用”、“节葬”的细致分析,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极简主义的当下。我发现,与其说是在“读”墨子,不如说是在和一位极其务实、逻辑清晰的古代工程师兼社会改革家进行对话。这种跨越两千多年的思想共振,让人对古人的智慧深感敬佩,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效率”和“价值”的片面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线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我一直对古典书籍的美学有种偏爱,这本《墨子》的封面设计,用了一种素雅的底色,衬托着烫金的书名,既庄重又不失古朴之美。翻开内页,纸张的质地也相当考究,墨色的印刷清晰锐利,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的研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坚持,无疑是对经典的一种尊重,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更不用说,线装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每一次翻页,每一次触摸书脊,都像是在和古代的匠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对于热爱实体书,尤其钟情于传统装帧的朋友来说,光是收藏价值和阅读触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我把它放在书架上,与其他古籍并列,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而深邃的气息,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我阅读这本关于墨子的著作时,确实被其思想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墨家学说中的“尚贤”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无疑是一种极其前卫和理想化的构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墨子的言论,更通过旁注和背景介绍,将这些思想置于春秋战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洪流中去考察其产生的必然性与局限性。这使得我们对墨子的理解不再是扁平化的“墨家=反对浪费”,而是看到了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群体形象。这种立体的、具有批判性眼光的解读,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教科书”范畴,更像是一部深入探究古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精彩报告文学。
评分我收藏了不少不同版本的古代经典,但每当有朋友问起“想看点真正有分量的东西该从哪里入手”时,我都会推荐这种集传统美学与现代整理于一体的版本。这本书在文本的呈现上,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保留了原著的古朴风貌,又通过清晰的排版和适度的标点符号,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引用到某些重要概念时,字体或加粗或有微小变化,这种细微的视觉引导,对于初学者构建知识框架非常有帮助。它避免了那种将古文“白话化”到失去原意的做法,而是选择用现代的阅读习惯去贴合古老的文字结构。这使得我能清晰地追踪到墨子思想的内在逻辑链条,而不是被零散的“金句”所迷惑,它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哲学体系。
评分最近开始深入接触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读了不少关于先秦哲学的书籍,但总觉得那些现代排版的普及读物在“味道”上略逊一筹。直到我拿到了这本关于墨家学说的书,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才真正让我找到了阅读经典的仪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注释和校勘上的严谨态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古汉语学者,但能明显感觉到编纂者在梳理原著脉络时所下的苦功。很多晦涩难懂的段落,通过旁注和译文的对照,变得豁然开朗。这种扎实的学术支撑,保证了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在汲取知识时不至于迷失在古奥的文字迷宫中。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张通往墨子及其弟子思想世界的详尽地图,引导着读者按部就班地探索墨家“兼爱非攻”的核心逻辑,这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伦理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