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綫裝中華國粹:墨子
定價:24.90元
作者: 墨子及其弟子,呂昴 注
齣版社:二十一世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56811946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綫裝中華國粹”係列精選流傳韆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全麵、細緻、通俗易懂的解讀,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讀者輕鬆接受國學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韆年前先賢們的思想精華,並從中有所領悟和收獲。
目錄
序言
親士
修身
所染
法儀
七患
辭過
三辯
尚賢上
尚賢中
尚賢下
尚同上
尚同中
尚同下
兼愛上
兼愛中
兼愛下
非攻上
非攻中
非攻下
節用上
節用中
節葬下
天誌上
天誌中
天誌下
明鬼下
非樂上
非命上
非命中
非命下
非儒下
耕柱
貴義
公孟
魯問
公輸
備城門
備高臨
備梯
備水
備突
備
備蛾傅
迎敵祠
旗幟
號令
雜守
作者介紹
文摘
《綫裝中華國粹:墨子》:
原文
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故日莫若法天。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於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然而天何欲何惡者也?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①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芻②牛羊,豢③犬豬,潔為酒醴粢盛④,以敬事天。此不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說以不欲人之相愛相利也?故日: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日:殺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說人為其相殺而天與禍乎?是以知天欲人相愛相利,而不欲人相惡相賊也。昔之聖王禹湯文武,兼愛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為天子,天下諸侯,皆賓事之。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⑤失其國傢,身死為僇於天下。後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故為不善以得禍者,桀紂幽厲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湯文武是也。愛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惡人賊人以得禍者,亦有矣!
注釋
①賊:殘害。
②芻:用草料喂養。
③豢:喂養。
④醴:甜酒。粢:米餅。盛:指裝瞭祭品的器皿。
⑤遂:通“墜”,失掉。
譯文
那麼什麼可以作為治國的法則呢?所以說沒有比效法天道更好的瞭。天的運行廣大而無偏私,它的恩施博厚而不自以為有德,它的光明長久而不衰減,所以聖王效法天道。既然以天為法則,那麼動作行為,一定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停止。然而天希望什麼厭惡什麼呢?天一定希望人們互相愛護互相給予利益,不希望人們互相厭惡互相殘害。怎麼知道天希望人們互相愛護互相給予利益,不希望人們互相厭惡互相殘害呢?因為天普遍地愛一切人,普遍地給一切人利益。怎麼知道天普遍地愛一切人,普遍帶給一切人利益呢?因為天擁有一切人,供養一切人。
如今天下無論大國小國,都是天的國傢。人無論長幼貴賤,都是天的臣民。所以人們無不飼養牛羊豬狗,潔淨地準備好酒食祭品,以此來恭敬地服侍上天,這不就是擁有一切人,供養一切人嗎?所以說愛人利人者,上天一定會賜福給他;厭惡人殘害人的人,上天一定會降禍給他。所以說無辜的人,就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為什麼說人們相互上天就會降禍呢?是因為知道上天希望人們互相愛護互相給予利益,不希望人們互相厭惡互相殘害。
昔年的聖王禹、湯、文王、武王,普遍地愛天下的百姓,帶領他們尊敬上天,服侍鬼神。他們給予眾多百姓利益,所以天賜福給他們,使他們成為天子,使天下諸侯都尊敬服侍他們。暴君桀、紂、幽王、厲王,憎恨天下所有的百姓,帶領百姓上天,侮辱鬼神。他們殘害的人多,所以天降禍給他們,讓他們失去國傢,死去並且成為天下的恥辱。後代子孫責罵他們,直到今天都沒有停止。所以做不善之事而得禍的,桀、紂、幽王、厲王就是。愛人利人而得福報的,禹、湯、文王、武王就是。愛人利人而得福報的人是有的,厭惡人殘害人而招緻災禍的人也是有的!
……
序言
我收藏瞭不少不同版本的古代經典,但每當有朋友問起“想看點真正有分量的東西該從哪裏入手”時,我都會推薦這種集傳統美學與現代整理於一體的版本。這本書在文本的呈現上,達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既保留瞭原著的古樸風貌,又通過清晰的排版和適度的標點符號,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引用到某些重要概念時,字體或加粗或有微小變化,這種細微的視覺引導,對於初學者構建知識框架非常有幫助。它避免瞭那種將古文“白話化”到失去原意的做法,而是選擇用現代的閱讀習慣去貼閤古老的文字結構。這使得我能清晰地追蹤到墨子思想的內在邏輯鏈條,而不是被零散的“金句”所迷惑,它提供的是一個整體的、係統的哲學體係。
評分最近開始深入接觸古代的諸子百傢思想,讀瞭不少關於先秦哲學的書籍,但總覺得那些現代排版的普及讀物在“味道”上略遜一籌。直到我拿到瞭這本關於墨傢學說的書,那種撲麵而來的厚重感,纔真正讓我找到瞭閱讀經典的儀式感。我尤其欣賞它在注釋和校勘上的嚴謹態度,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古漢語學者,但能明顯感覺到編纂者在梳理原著脈絡時所下的苦功。很多晦澀難懂的段落,通過旁注和譯文的對照,變得豁然開朗。這種紮實的學術支撐,保證瞭我們這些普通讀者在汲取知識時不至於迷失在古奧的文字迷宮中。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張通往墨子及其弟子思想世界的詳盡地圖,引導著讀者按部就班地探索墨傢“兼愛非攻”的核心邏輯,這對於理解古代社會結構和倫理規範,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傳統綫裝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紋理。我一直對古典書籍的美學有種偏愛,這本《墨子》的封麵設計,用瞭一種素雅的底色,襯托著燙金的書名,既莊重又不失古樸之美。翻開內頁,紙張的質地也相當考究,墨色的印刷清晰銳利,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的研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對細節的堅持,無疑是對經典的一種尊重,讓閱讀體驗瞬間提升瞭一個層次。更不用說,綫裝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每一次翻頁,每一次觸摸書脊,都像是在和古代的匠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對於熱愛實體書,尤其鍾情於傳統裝幀的朋友來說,光是收藏價值和閱讀觸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我把它放在書架上,與其他古籍並列,它散發齣的那種寜靜而深邃的氣息,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說實話,我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但我閱讀這本關於墨子的著作時,確實被其思想的博大精深所摺服。墨傢學說中的“尚賢”和對社會公正的追求,在那個等級森嚴的時代,無疑是一種極其前衛和理想化的構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墨子的言論,更通過旁注和背景介紹,將這些思想置於春鞦戰國那個特定的曆史洪流中去考察其産生的必然性與局限性。這使得我們對墨子的理解不再是扁平化的“墨傢=反對浪費”,而是看到瞭一個充滿社會責任感、緻力於解決現實問題的知識群體形象。這種立體的、具有批判性眼光的解讀,讓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教科書”範疇,更像是一部深入探究古代社會思潮變遷的精彩報告文學。
評分坦白說,我對古代典籍的閱讀習慣一直比較“功利”,總想著快速抓住核心觀點,然後應用到現代生活或工作中的某個場景。然而,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卻迫使我慢瞭下來,不得不沉浸其中。墨傢的很多論述,特彆是關於技術、邏輯和日常實踐的討論,與我們想象中那個隻談玄學的古代文人形象大相徑庭。書中對“節用”、“節葬”的細緻分析,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提倡可持續發展和極簡主義的當下。我發現,與其說是在“讀”墨子,不如說是在和一位極其務實、邏輯清晰的古代工程師兼社會改革傢進行對話。這種跨越兩韆多年的思想共振,讓人對古人的智慧深感敬佩,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效率”和“價值”的片麵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