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论语导读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张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040328110
字数:
页码: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论语导读》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兼有道德与生活理性的君子素养。全书由表及里,分为文雅、博学、才艺、礼仪、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省思、忠信、仁爱、道德等十二个单元,每单元内的“语录选注”着重注译原典,“内容概要”、“意义阐释”、“参阅材料”三部分,则通过联系实际、深入解读、旁征博引等方式,将儒家文化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借此扩大学生阅读面,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联想。
    全书体例严密,形式整齐,引文规范。十二个单元的设计,较适合本科院校全校公共课的开课条件;文本的选择与解析,简明扼要,而又不乏趣味,是一本比较有特色的公共课教材。同时,对一些有意研读国学经典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本别具特色的《论语》读本。
讲 文雅
第二讲 博学
第三讲 才艺
第四讲 礼仪
第五讲 友情
第六讲 孝敬
第七讲 敬事
第八讲 为政
第九讲 省思
第十讲 忠信
第十一讲 仁爱
第十二讲 道德
附录一 孔子生平事迹
附录二 《论语》简介
附录三 孔子思想体系概述
附录四 《论语》研究重要书目
附录五 《论语》全文
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以来大多数学者评价孔子为的思想家、教育家,不过孔子的思想本旨在于社会政治领域。他为了培养治国人才成为教育家,因为对社会政治有深刻的认识才成为思想家。因此,在《论语》中可看到这样的语录:“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这里的“周”指的西周王朝,“周公”是西周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的创立者姬旦。殷周之间,不但是朝代替换,而且处于政治文化制度变更的历史转折阶段。当时周武王死后,周公借鉴殷商文化,封土建国,制礼作乐,完全了封建宗法制度,提出“明德慎罚”与“刑兹无赦”(《尚书·康诰》)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奠定了三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周公这一继往开来的政治成就为孔子所仰慕,故而有如此强烈的政治心迹的表述。这-点前人多有说明,例如《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朱熹《论语集注·述而》注:“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
    许多人以为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主要做整理文献典籍的工作。这从客观上的成就看是如此,但也并非孔子的本愿。孔子对于政治依然有执著的关怀,只是在现实面前无奈而已。《宪问》篇记载:孔子临死前两年,也就是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臣陈恒把齐国的国君齐简公杀掉了,孔子就斋戒沐浴后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王,请您出兵讨伐他。”鲁哀公推托后,又向孟懿子、叔孙武叔、季康子三位大夫报告。而且反复强调:“因为我忝为大夫,不能不报告啊!”这件事《左传·哀公十四年》也有记载,足以可见政治是孔子终生不变的情怀。
    ……
讲 文雅
第二讲 博学
第三讲 才艺
第四讲 礼仪
第五讲 友情
第六讲 孝敬
第七讲 敬事
第八讲 为政
第九讲 省思
第十讲 忠信
第十一讲 仁爱
第十二讲 道德
附录一 孔子生平事迹
附录二 《论语》简介
附录三 孔子思想体系概述
附录四 《论语》研究重要书目
附录五 《论语》全文
主要参考文献
语言风格的把握,是这本书能脱颖而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作者的文笔极其洗练、精准,用词考究却绝不晦涩。他似乎深谙如何用现代人的语感去转译古朴的哲思,使得那些庄重的论述读起来竟然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文辞堆砌,也没有刻意迎合大众的轻佻口吻,它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学术的温度”。在阐述一些涉及历史背景的复杂情境时,作者的叙述又充满了画面感和代入感,仿佛能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这种平衡的艺术,实在难能可贵。正是这种优美的文笔,让原本严肃的文本变得可以亲近、可以享受,将阅读经典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我发现自己甚至会反复阅读某些句子,仅仅是为了欣赏那种文字的韵律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逻辑性极强,层次推进清晰流畅,像一位高明的向导,带着读者一步步深入迷宫的核心。它没有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地抛出来,而是采用了递进式的章节设计。初读时,会先建立起对核心概念的基本认知框架,然后随着章节深入,作者会逐渐引入更复杂、更具思辨性的议题。这种铺陈的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避免了初学者在面对浩瀚的经典时产生的畏惧感。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概念的提炼上所下的功夫,常常用一两句精辟的总结,就能将复杂多变的论述归纳到位,这对于构建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知识骨架,而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碎片。这种结构上的完整与严谨,使得这本书具备了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深度研究的基石,而非仅仅是一次性的消遣读物。
评分我对作者的解读角度感到无比的惊喜,完全超出了我对于传统导读类书籍的固有想象。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逐句注释或生硬的理论灌输方式,而是巧妙地将古代的思想脉络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举例来说,书中对于“仁”的阐释,并非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而是通过剖析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异化与疏离,反向印证了孔子思想在构建和谐共同体上的深远价值。这种“古为今用”的论证手法,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概念瞬间鲜活了起来,充满了现实的张力和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深思片刻,因为作者的论述常常能精准地触及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不清的困惑。它不是在教你答案,而是在启发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引导式的启迪,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收获。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对于希望系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书中时不时出现的反思性提问,总是能够将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例如,当讨论到古代的礼制时,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在高度个体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所缺失的“社会公约”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新旧价值体系中找到平衡点。这种邀请读者参与构建意义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不仅是对一部古籍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校准。这是一种超越知识传递的教育价值,是真正能够影响一个人世界观的深度读物。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的装帧设计所吸引。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内敛的配色,透露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疲惫。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的处理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字体的选取兼顾了传统韵味与现代阅读的舒适度,行距和段落间距的处理更是恰到好处,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不受视觉干扰。每当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精神的对话,那种心绪被沉静下来的感觉,是许多快餐式读物所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和反复摩挲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传承的敬意与匠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从物理接触到精神吸收,都感受到一种全方位的尊重与愉悦。我甚至会特意在光线柔和的下午,泡上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