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延川城里去赶集
定价:55.00元
作者:海波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224121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后一块领地
在文明的陡转之间记录旧日人事
浓郁而质朴的陕北风情画卷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关于故乡情感的散文集,作者以极其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真挚的情感,描写了故乡农村的人和事,本书共分两部分:“延川城里去赶集”“知恩半为报”,写家乡的回忆,旧日的民情,故人旧事……宛如一幅风情画卷,又如一首悠扬乐曲。
目录
延川城里去赶集1
家乡旧忆3
春晨中的农家孩子3
春雨中的独白6
葛老八两口子的过活8
关于二弟的记忆11
好人刘二13
洪水漫过小河滩16
家乡的秋色18
家乡庙会小记20
糜谷23
民歌的源头在哪里26
民间能人28
农村人治病的土法子32
农村中的婆媳关系37
盘苜蓿地40
贫协主席42
山水46
我说陕北民歌48
我所看到的农村大家庭52
雾中的歌声59
戏说农具二种62
小满时节说66
也是春天的故事68
一个善良的盲人70
一件难忘的小事73
坐个拖拉机不容易75
生活琐记78
三八妇女节琐记78
表弟讲的故事83
曹伯植讲的一段故事86
儿童游戏的变迁88
发呆和发困90
尴尬二则92
镜片95
劳务市场上的揽工人97
六天殁了两位亲戚100
一位美丽的104
清明时节小速写107
如诗如画的春晨109
我所采访过的三位农村支书112
我次发表的文章115
雾霾中的人们119
学校门前一台戏121
一位盲艺人的艰难人生124
这次秧歌没扭成127
阵雨中的早练人130
致苗秋艳、张瑞生、曹江、任静133
易忽略是珍贵137
延川城里去赶集139
捎东西的人们139
负重而行的人们142
小沟里的看见大川里的爱146
目录相同的潇洒和不同的难处149
娘们想得更“日怪”152
赶牲灵和赶大车的人们156
挤时间进城的赶集人159
远处来的赶集人161
延川县城不大大164
县医院的大门开得“怪”166
医院下面曾有“黑市”168
洪水挡住了卖小瓜的人170
洪水中的人情味173
南门外有个农具厂176
县城里的菜市场179
卖菜老汉刘三181
买菜婆姨的众生相184
五花八门的钱包186
北门河滩里的市188
想尽法子的“交猪人”190
验猪人的嘴巴有看头192
猪娃子懒得叫唤了194
牲口市场上的大牲口196
牲口市场上的交易人198
卖药材的乡下人201
“七女门市部”203
买衣服的新媳妇(一)205
买衣服的新媳妇(二)207
买衣服的新媳妇(三)209
买烧酒喝的乡下老汉211
十字街头人如潮214
散集了217
知恩半为报219
小序221
白军民223
蔡玉珠228
曹伯植230
曹谷溪237
曹京平259
邓桂芝264
董庆丰265
二叔273
冯山云278
高耀其290
郝福财293
何志铭297
贺思林301
贺思维304
忽培元307
惠文智310
贾平凹313
姜福财318
雷若男321
梁凤卉323
刘福高327
刘伟华331
刘阳河334
马文瑞337
强玲玲340
申易343
陶海粟345
陶正347
田存元349
王克文352
王武直357
吴天明359
熊莺362
杨世杰365
张艺谋367
张洲371
张子良376
作者介绍
海波 陕西省延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延川县剧团编剧,青海省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人》编辑,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高原落日》《民办教师》《小城欲望》《遥远的信天游》;中篇小说集《农民儿子》;散文短篇集《烧叶望天笔记》;纪实《回望来路笑成痴》《我所认识的路遥》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我便被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所包裹。书名《延川城里去赶集》如同一个古老的信物,承载着我对过去时光的无限遐想。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在电视里、在老照片里见过的,关于乡镇集市的景象:蓝天白云下,简陋的摊位排列整齐,人们穿着朴素的衣裳,手里提着篮子,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食物的香气,还有人们低声交流的嗡嗡声。我从未去过延川,但这个地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苍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黄土地上的坚韧与淳朴。我想知道,作者笔下的延川赶集,究竟是怎样的景象?是否还保留着古老的仪式感?集市上的商品又是否充满了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那些赶集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本书有没有触及到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辛勤劳作,他们的情感寄托?我期待着,这本《延川城里去赶集》能够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和感动。
评分这本《延川城里去赶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唤起我内心深处对于质朴生活的向往。我仿佛能看到,在黄土高原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年一度的集市正热闹非凡地展开。集市上,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有人情味的流动,是乡邻们一年一度的欢聚。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描绘延川的集市的?是色彩斑斓的布匹、刚出炉的油馍、还是手工制作的土特产?更吸引我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描写赶集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或许有老农的辛勤汗水,有年轻人的憧憬,有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延川人民的坚韧不拔,他们的乐观向上?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延川,感受那份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乡村气息,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我从未去过,却又魂牵梦绕的地方。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散发出的那种朴实无华的气质。现在的图书市场充斥着各种花哨的封面和引人注目的标题,而《延川城里去赶集》则像一股清流,以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方式出现在我眼前。我并非是延川的本地人,但“延川”这个地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和地域特色,让人联想到黄土高原,联想到古老的文化和坚韧的民风。而“赶集”这个词,更是承载了无数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重要场景,它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信息传播的节点,是乡邻们得以团聚和交流的时刻。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延川”这个特定的地域背景下,去解读和描绘“赶集”这一普遍的乡村生活场景的?它是否会融入当地独特的方言、习俗、甚至是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延川这个地方,对中国的乡村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它或许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但那种沉淀下来的真实和质感,往往更能打动人心,留下长久的思考。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延川城里去赶集》这本书时,内心便泛起了一阵涟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充满年代感的乡村场景。我虽然从未亲身经历过延川的集市,但“赶集”这两个字,在我脑海中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以及那些在忙碌的交易中透露出的淳朴人情。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延川赶集的那种独特韵味的?是细致地描绘了集市上的各种商品,还是深入地刻画了赶集人的生活百态?亦或是通过集市这个载体,展现了延川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集市之中,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充满生命力的乡村活力。我相信,一本好的图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让我对延川这个地方,以及那份淳朴的生活方式,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角落里瞥见了这本《延川城里去赶集》,封面上古朴的笔触和略显陈旧的纸张质感,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些年代久远、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场景的向往。虽然我从未去过延川,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小贩们声嘶力竭的吆喝,空气中弥漫着炸油馍的香味和牲畜的味道,还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我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秦腔,感受到那份淳朴、热闹而又带着一丝乡愁的情绪。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种集市的独特韵味?是侧重于描写真实的交易场景,还是会融入更多的人物故事和情感纠葛?抑或是对延川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展现?我期待着书中的文字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一次延川的赶集体验,去触摸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生活痕迹,去理解那些在繁忙都市中早已消逝的淳朴情感。我相信,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书,无论它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总能在某个不经意间的瞬间,与读者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