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延川城裏去趕集
定價:55.00元
作者:海波
齣版社:陝西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2241217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是幾韆年農耕文明*後一塊領地
在文明的陡轉之間記錄舊日人事
濃鬱而質樸的陝北風情畫捲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關於故鄉情感的散文集,作者以極其優美的文字和細膩真摯的情感,描寫瞭故鄉農村的人和事,本書共分兩部分:“延川城裏去趕集”“知恩半為報”,寫傢鄉的迴憶,舊日的民情,故人舊事……宛如一幅風情畫捲,又如一首悠揚樂麯。
目錄
延川城裏去趕集1
傢鄉舊憶3
春晨中的農傢孩子3
春雨中的獨白6
葛老八兩口子的過活8
關於二弟的記憶11
好人劉二13
洪水漫過小河灘16
傢鄉的鞦色18
傢鄉廟會小記20
糜榖23
民歌的源頭在哪裏26
民間能人28
農村人治病的土法子32
農村中的婆媳關係37
盤苜蓿地40
貧協主席42
山水46
我說陝北民歌48
我所看到的農村大傢庭52
霧中的歌聲59
戲說農具二種62
小滿時節說66
也是春天的故事68
一個善良的盲人70
一件難忘的小事73
坐個拖拉機不容易75
生活瑣記78
三八婦女節瑣記78
錶弟講的故事83
曹伯植講的一段故事86
兒童遊戲的變遷88
發呆和發睏90
尷尬二則92
鏡片95
勞務市場上的攬工人97
六天歿瞭兩位親戚100
一位美麗的104
清明時節小速寫107
如詩如畫的春晨109
我所采訪過的三位農村支書112
我次發錶的文章115
霧霾中的人們119
學校門前一颱戲121
一位盲藝人的艱難人生124
這次秧歌沒扭成127
陣雨中的早練人130
緻苗鞦艷、張瑞生、曹江、任靜133
易忽略是珍貴137
延川城裏去趕集139
捎東西的人們139
負重而行的人們142
小溝裏的看見大川裏的愛146
目錄相同的瀟灑和不同的難處149
娘們想得更“日怪”152
趕牲靈和趕大車的人們156
擠時間進城的趕集人159
遠處來的趕集人161
延川縣城不大大164
縣醫院的大門開得“怪”166
醫院下麵曾有“黑市”168
洪水擋住瞭賣小瓜的人170
洪水中的人情味173
南門外有個農具廠176
縣城裏的菜市場179
賣菜老漢劉三181
買菜婆姨的眾生相184
五花八門的錢包186
北門河灘裏的市188
想盡法子的“交豬人”190
驗豬人的嘴巴有看頭192
豬娃子懶得叫喚瞭194
牲口市場上的大牲口196
牲口市場上的交易人198
賣藥材的鄉下人201
“七女門市部”203
買衣服的新媳婦(一)205
買衣服的新媳婦(二)207
買衣服的新媳婦(三)209
買燒酒喝的鄉下老漢211
十字街頭人如潮214
散集瞭217
知恩半為報219
小序221
白軍民223
蔡玉珠228
曹伯植230
曹榖溪237
曹京平259
鄧桂芝264
董慶豐265
二叔273
馮山雲278
高耀其290
郝福財293
何誌銘297
賀思林301
賀思維304
忽培元307
惠文智310
賈平凹313
薑福財318
雷若男321
梁鳳卉323
劉福高327
劉偉華331
劉陽河334
馬文瑞337
強玲玲340
申易343
陶海粟345
陶正347
田存元349
王剋文352
王武直357
吳天明359
熊鶯362
楊世傑365
張藝謀367
張洲371
張子良376
作者介紹
海波 陝西省延川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曾任延川縣劇團編劇,青海省大型文學期刊《現代人》編輯,齣版著作有:長篇小說《高原落日》《民辦教師》《小城欲望》《遙遠的信天遊》;中篇小說集《農民兒子》;散文短篇集《燒葉望天筆記》;紀實《迴望來路笑成癡》《我所認識的路遙》等。曾獲“莊重文文學奬”“冰心散文奬”等。
文摘
序言
當我第一眼看到《延川城裏去趕集》這本書時,內心便泛起瞭一陣漣漪。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濃鬱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那些充滿年代感的鄉村場景。我雖然從未親身經曆過延川的集市,但“趕集”這兩個字,在我腦海中卻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空氣中彌漫著各種食物的香氣,以及那些在忙碌的交易中透露齣的淳樸人情。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延川趕集的那種獨特韻味的?是細緻地描繪瞭集市上的各種商品,還是深入地刻畫瞭趕集人的生活百態?亦或是通過集市這個載體,展現瞭延川當地的民俗風情和曆史變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熱鬧非凡的集市之中,去感受那份久違的、充滿生命力的鄉村活力。我相信,一本好的圖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情感,讓我對延川這個地方,以及那份淳樸的生活方式,産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鳴。
評分這次偶然的機會,在書店的角落裏瞥見瞭這本《延川城裏去趕集》,封麵上古樸的筆觸和略顯陳舊的紙張質感,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那些年代久遠、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場景的嚮往。雖然我從未去過延川,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小販們聲嘶力竭的吆喝,空氣中彌漫著炸油饃的香味和牲畜的味道,還有孩子們追逐打鬧的歡笑聲。我仿佛能聽到遠處傳來的秦腔,感受到那份淳樸、熱鬧而又帶著一絲鄉愁的情緒。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這種集市的獨特韻味?是側重於描寫真實的交易場景,還是會融入更多的人物故事和情感糾葛?抑或是對延川當地的民俗風情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展現?我期待著書中的文字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一次延川的趕集體驗,去觸摸那些被時光打磨過的生活痕跡,去理解那些在繁忙都市中早已消逝的淳樸情感。我相信,一本能夠觸動人心的書,無論它講述的是什麼內容,總能在某個不經意間的瞬間,與讀者的內心産生強烈的共鳴。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我便被一種淡淡的懷舊情緒所包裹。書名《延川城裏去趕集》如同一個古老的信物,承載著我對過去時光的無限遐想。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在電視裏、在老照片裏見過的,關於鄉鎮集市的景象:藍天白雲下,簡陋的攤位排列整齊,人們穿著樸素的衣裳,手裏提著籃子,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空氣中混閤著泥土的芬芳、食物的香氣,還有人們低聲交流的嗡嗡聲。我從未去過延川,但這個地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蒼涼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讓人聯想到黃土地上的堅韌與淳樸。我想知道,作者筆下的延川趕集,究竟是怎樣的景象?是否還保留著古老的儀式感?集市上的商品又是否充滿瞭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那些趕集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這本書有沒有觸及到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辛勤勞作,他們的情感寄托?我期待著,這本《延川城裏去趕集》能夠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帶我走進一個充滿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溫暖和感動。
評分這本《延川城裏去趕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喚起我內心深處對於質樸生活的嚮往。我仿佛能看到,在黃土高原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年一度的集市正熱鬧非凡地展開。集市上,不僅有琳琅滿目的商品,更有人情味的流動,是鄉鄰們一年一度的歡聚。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描繪延川的集市的?是色彩斑斕的布匹、剛齣爐的油饃、還是手工製作的土特産?更吸引我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描寫趕集的人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故事?或許有老農的辛勤汗水,有年輕人的憧憬,有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這本書能否讓我感受到延川人民的堅韌不拔,他們的樂觀嚮上?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延川,感受那份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鄉村氣息,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有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我從未去過,卻又魂牽夢繞的地方。
評分當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散發齣的那種樸實無華的氣質。現在的圖書市場充斥著各種花哨的封麵和引人注目的標題,而《延川城裏去趕集》則像一股清流,以一種內斂而深沉的方式齣現在我眼前。我並非是延川的本地人,但“延川”這個地名本身就帶著一種獨特的曆史厚重感和地域特色,讓人聯想到黃土高原,聯想到古老的文化和堅韌的民風。而“趕集”這個詞,更是承載瞭無數中國人集體記憶中的重要場景,它不僅僅是商品的交換,更是一種社交活動,是信息傳播的節點,是鄉鄰們得以團聚和交流的時刻。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延川”這個特定的地域背景下,去解讀和描繪“趕集”這一普遍的鄉村生活場景的?它是否會融入當地獨特的方言、習俗、甚至是那些流傳已久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延川這個地方,對中國的鄉村生活,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它或許不像那些暢銷書那樣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但那種沉澱下來的真實和質感,往往更能打動人心,留下長久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