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运营大变局 赢战4G
定价:69.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许可,夏路路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15384201
字数:36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以中文从国外到国内对全球当前4G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介绍的书籍,**本以中文从网络、品牌、技术、终端、用户、业务方面对4G发展进行全面剖析的书籍,**本以中文从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用户的不同视角对4G未来发展的可能进行全面展望的书籍。本书不仅在时间这个纵向维度上,也在品牌、运营、业务这些横向维度上对4G全球状况进行阐述和分析,使得本书接触到了4G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在横向维度上,本书还分别对终端、资费、业务等进行了基于事件或者历史的深层次分析,使得本书在兼具“广”度的同时挖掘了“深”度。基于以上特点,本书将会成为**本以中文对4G发展进行了非常全面分析的电信业畅销书籍。
本书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典型4G运营企业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4G移动互联时代,运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变革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论述。对4G时代运营业的角色定位、流量经营、平台战略、套餐设置、品牌推广、运维变革、终端竞合、渠道适配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立体地分析,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TT、虚拟运营商等对运营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阐述。
本书数据充分、案例丰富详实,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运营业4G创新经验和教训,掌握未来运营业变化趋势,在4G时代赢得先机。本书既适合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企业等相关管理人员,对于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从业者也会有所借鉴和帮助。
许可,男,1973年6月生人,从业十余年,电信行业战略研究知名专家。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副总工,战略咨询部主任,现任德国电信国际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多家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战略管理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曾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数所高校的MBA讲师。
夏路路,多年电信行业管理咨询经验,曾参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运营商4G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与转型、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在4G业务研究领域,曾主持或参与多个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4G战略规划咨询项目,对国际运营商4G业务发展和中国4G业务发展战略规划有深入研究。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每一章的衔接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齿轮咬合,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尤其是关于“技术赋能下的流程再造”那几章,简直是干货的海洋。作者没有像很多技术导向的读物那样,一味吹捧最新的AI或区块链技术有多神奇,而是回归到了流程效率的本质——如何通过自动化和数据驱动来消除流程中的“黑箱”操作。书中提到了一种“影子流程”的概念,即员工为了绕过低效的正式流程而私下建立的、但极其有效的操作路径。作者认为,成功的运营变革,不是要消灭这些影子流程,而是要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然后将这些有效的“经验法则”升格为新的、更优化的正式流程。这种承认现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态度,体现了极高的现实主义精神,让人感到非常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商业书籍那样严肃刻板,反倒带有一种历史观察者的冷静和洞察力。它在宏观的时代背景下,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小却决定性的转折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权力结构分散化”的论述。在传统的金字塔结构中,决策链条过长往往是扼杀创新的元凶。而这本书探讨了在扁平化组织中,如何有效地下放决策权,同时又不至于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作者引用了大量跨界合作的案例,展示了当不同部门、甚至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临时组建项目团队时,那种“去中心化”的领导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种领导力不再依赖职位,而是依赖于专业知识和信任资本的累积。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领导力”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一个职位头衔的附属品,而是一种随时可以被激活的、动态的能力集合。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偏重理论模型,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但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用户价值重构”这一环的把握极其精准和接地气。他没有停留于口号式的“以用户为中心”,而是深入剖析了在流量红利消退后,企业如何通过深挖用户痛点与痒点之间的细微差别,来创造出难以被模仿的“粘性价值”。书中详细对比了几种不同行业的案例——从内容付费到B2B服务——展示了同一个底层逻辑如何根据行业特性进行灵活变通。特别是关于如何建立“反馈闭环”的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微迭代-快验证-慢扩散”的策略组合,这对于那些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教会我们如何把有限的试错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又保证了创新试点的速度。这种务实到近乎残酷的分析,让这本书摆脱了空泛的成功学光环,真正成了一本可以放在手边随时查阅的操作手册。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商业畅销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存哲学”的商业论著。作者在探讨外部竞争时,也花费了大量篇幅来讨论“组织内耗”的危害。在我看来,这一点才是很多企业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书中描述了企业内部因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各种“内耗性竞争”,并提出了用“共同的北极星指标”来重新对齐内部动力的策略。这种将战略执行与组织心理学深度融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全书充满了穿透人心的力量。它不只是教你如何打败对手,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首先打败自己内部的惰性与猜疑。对于那些经历了多次战略调整仍收效甚微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或许问题不在于战略方向错了,而在于内部的“生态系统”尚未准备好接受新的气候。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从虚无缥缈的口号,具象化为了可量化、可管理的系统要素。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近期商业管理领域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空洞的说教和老生常谈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深入到了企业转型的核心困境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组织韧性”的探讨,这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韧性等同于快速反应,而是详细剖析了如何在日常运营中构建起一种能够消化冲击、并在冲击中自我修复和进化的能力。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案例,关于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重塑其供应链协作模式,成功地将突发疫情带来的停摆风险,转化为加速数字化升级的契机。这种由内而外的变革,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投入,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彻底转变,书里对这种“心智模式”的重塑过程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读完后会立刻开始审视自己团队的固有思维定势。尤其对于那些身处变革前沿,但又感到力不从心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张非常实用的路线图,指引大家如何从“救火队员”转变为“架构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