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
:66.00元
售价:44.9元,便宜21.1元,折扣68
作者:(美)左拉斯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80781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640kg
《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修订版)》配以大量插图和案例,文字简洁,便于学习、阅读,其使用者非常广泛,正如原著引言所述:“《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修订版)》是写给残疾人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及言语治疗师、康复技术提供者、医生、家长、教师、职业顾问、技术专家、工程师,以及几乎每个涉及治疗、制造、供应和使用特殊座位和移动系统的人。”相信《图解特殊坐位与座位(修订版)》会给广大读者带来帮助。
琼·安妮·佐拉斯(Jean AnneZollars),文科硕士,物理治疗师。1982年开始从事物理治疗师工作,专门做儿童的手法康复训练。本科毕业于纽约的伊萨卡学院(IthacaCollege)。1986年在马来西亚工作,工作中她意识到残疾儿童对特殊座位的需求以及特殊座位/移动系统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1988年,她参加了神经发育疗法的培训,3年后拿到了旧金山州立大学(SanFrancisco StateUniversity)康复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她曾在斯坦福州的帕卡德(Packard)儿童医院康复工程中心座位/移动系统领域工作,也曾在萨尔瓦多、尼加拉瓜、俄罗斯和墨西哥工作。1992年,琼·安妮开始做法国整骨医生琼一皮埃尔(Jean-Pierre)工作的相关研究,现在在Barral协会教授内脏疾病的手法治疗方法。同时,她在自己的诊所里治疗儿童和成人患者,把内脏、头颅、神经、肌筋膜的手法治疗与座位/移动系统联合使用。她和她的丈夫、儿子、宠物狗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市(Albuquerque)生活和工作。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未来趋势与可持续性”的展望。在探讨了传统设计和现代技术的融合之后,作者将目光投向了环境责任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点。书中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生物基材料、3D打印技术在定制化座位制造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设计出易于回收和降解的座椅结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零浪费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师如何通过优化切割方案和模块化装配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边角料的产生,这种对制造环节的细致关怀,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行业责任感。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知识的总结,更成为了指引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对于关注绿色设计和循环经济的专业人士来说,书中提供的这些案例和思考路径,无疑具有极高的启发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真的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考究,印刷色彩饱满清晰,尤其那些复杂的结构分解图,线条过渡得非常自然平滑,丝毫没有模糊不清的现象。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每完成一个大主题的学习,都会有一个简短的“知识回顾”小栏目,用简洁的列表形式总结核心要点,这对于快速复习和加深记忆非常有帮助。举个例子,在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舒适度”的定义差异时,作者引用了许多社会学研究的观点,并用对比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东西方在座椅靠背角度偏好上的细微差别,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丰富。这本书绝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它的图文结合方式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我甚至忍不住想把它带到公司的会议室,让同事们一起参考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侧重于某种特定的椅子设计,但实际上,它涵盖了从基础的力学支撑到心理学层面的“坐姿体验”的方方面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适应性座椅”的章节,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智能调节系统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压力感应技术自动调整支撑点,这简直是未来感十足。作者在探讨这些前沿技术时,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专利图和技术示意图进行说明,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场由行业顶尖专家主讲的深度研讨会,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详尽的佐证。对于那些对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坐”,更是在深层次地探讨“为什么这样坐更好”,这种思维的引导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的搭配和排版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严谨的气质。我本来对“特殊坐位与座位”这个主题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觉得有些枯燥,但翻开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生动形象的图解所吸引。特别是关于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介绍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力学原理和人体结构知识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比如,书中关于不同身高、体重的人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办公椅的分析,简直是太实用了,我立刻对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座椅高度和靠背角度,坐着确实舒服多了。而且,作者在讲解中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比如在不同场景下(如长时间驾驶、手术操作、甚至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椅设计考量,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看得出作者在资料收集和案例选取上下了不少功夫。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虽然专业,但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的那种晦涩感,非常适合希望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读者,无论你是设计师、工效学爱好者还是普通的办公室工作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脉络比较敏感的读者,而这本书在追溯“座位演变史”的部分做得尤为精彩。它没有仅仅罗列椅子从凳子到现代沙发的发展史,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阶层、礼仪规范是如何反作用于座椅形态的,比如古代贵族和僧侣的坐具在高度和材质上的严格区分,这些文化符号的解读令人茅塞顿开。作者巧妙地将艺术史、社会学融入到工程学的讨论中,使得即便是对纯技术内容不甚热衷的读者,也会被这种宏大的叙事所吸引。书中展示的几张文艺复兴时期家具设计手稿的扫描件,清晰度高得惊人,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匠人精神。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类“安坐哲学”的深度旅行,它拓宽了我对“座位”这个日常概念的理解边界,让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我所处的每一个空间中的家具摆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