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
定价:17.60元
作者:付志红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040204650
字数:250000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是2003年公布的“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电路原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成果之一。
全书共分7章,阐述了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数值计算方法、电路分析软件的应用3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的基本问题、器件模型的概念、电路分析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路方程的建立理论、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线性代数方程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一阶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的数值求解算法;MATLAB(含Simulink)、MUitisim软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直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分析和虚拟实验技术)。
本书兼顾了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求解算法、电路建模和仿真的概念、专业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几个方面的内容。全书例题丰富,配套的MATLAB程序和 Muhisim模型文件可以在重庆大学“电路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下载( ://202.202.216.41:8080/new/index.Dhp)。
本书适于用作电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电路设计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灾难性的,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被糊弄的感觉。封面那种老旧的、仿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期刊杂志风格,就已经让人提不起兴趣了,里面的字体选择更是让人头疼,正文的字号偏小,行距又过于紧凑,读起来眼睛非常吃力,尤其是在长时间阅读之后,那种压迫感和疲劳感是立竿见影的。更别提那些图表了,很多电路图的线条模糊不清,标注文字小得像蚊子爬过,关键的参数和节点编号经常混在一起,我得眯着眼睛,凑得很近才能勉强分辨出来。更过分的是,有些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背景知识,直接跳过了中间几步,留白过多,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不得不频繁地在其他参考资料和网络上搜索这些缺失的环节,严重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如果作者在设计时能稍微关注一下现代技术书籍的审美和阅读友好性,哪怕只是换一套清晰的字体和更合理的图表配色,体验都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善。目前这种状态,感觉像是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用最廉价的方式匆匆忙忙印刷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对读者的阅读体验负责。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部分简直是个笑话,完全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首先,与正文配套的题目数量稀少,种类单一,大多是直接套用课本例题的换皮版本,缺乏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模拟和训练。我做完前几章的习题后,感觉自己只是机械地重复了书本上的计算步骤,并没有真正锻炼到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这本书完全没有提供任何习题的详细解答或解题思路。对于那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尝试不同的解法,最终却无法验证我的结果是否正确,或者不知道自己是否遗漏了关键的边界条件。这种做法极大地挫伤了自学者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工程学习的精髓在于反复的试错和修正,而没有答案的习题就像是无人指引的迷宫。我不得不转而寻找其他资源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让这本书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一个好的教材,习题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这本书提供的,却是一座断桥。
评分我对作者在理论深度上的处理感到极度失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初级入门手册的简单扩展,完全没有触及到任何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分析层面。它停留在对基本元件行为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机械罗列上,对于非线性电路、器件模型的高级逼近,或者瞬态响应的深入分析,几乎是避而不谈。例如,涉及到半导体器件的复杂模型时,作者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Ebers-Moll模型,但对如何将它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仿真环境进行参数提取和验证,只字未提。这种浅尝辄止的态度,对于希望从“会画图”迈向“能设计”的工程师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如果我只是想了解什么是电阻、电容、电感,这本书或许能勉强应付,但对于任何涉及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挑战,它提供的理论工具箱几乎是空的。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喂了一堆已经消化过度的“知识残渣”,缺乏新的启发和深入思考的空间。它更像是一本为了应付教学大纲而匆忙编纂的教材,而不是一本能引导读者进行前沿探索的专业著作。
评分这本书在与现代仿真工具的结合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基本上可以被视为一本脱离了当前行业实践的“孤本”。全书对SPICE仿真软件的使用,无论是基础的电路搭建,还是高级的参数扫描、瞬态分析设置,都只是在最后附带了一个极其简短的、仿佛是附录性质的章节来敷衍了事。更严重的是,它几乎没有讨论如何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在今天的电子工程领域,仿真分析是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理论分析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指导和验证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然而,这本书却将理论和仿真割裂开来,读者学完书本上的分析方法后,依然需要从零开始摸索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仿真指令。它未能展示出如何利用强大的计算工具来解决那些手算极其繁琐的复杂问题,这使得整本书的教学价值大打折扣,更像是一个快速过时的技术文档。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的表现极其不稳定,时而矫揉造作,时而又过于口语化,整体缺乏一种严肃的学术写作应有的沉稳和逻辑性。在某些章节,作者似乎沉迷于使用晦涩难懂的、不必要的复杂长句来堆砌“专业感”,读起来佶屈聱牙,需要反复回读才能捕捉到其核心含义。比如,对于一个简单的信号通过RC低通滤波器的响应描述,作者用了近半页纸的绕弯子来解释,让人觉得作者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词汇量,而不是清晰地传达信息。然而,在紧接着的另一部分,描述偏置电路的稳定性时,作者的语言又突然变得非常随意,甚至出现了网络用语般的省略和简化,使得概念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在“故作高深”和“过于随意”之间的剧烈摇摆,使得阅读体验非常割裂,我根本无法建立起对作者叙述逻辑的信任感。一本合格的技术书籍,应该保持一种稳定、精确、清晰的沟通语调,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