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美)艾本斯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8023054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本书是作者发表于2002年的著作,当年即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榜行列,这是一部对美国上流社会及其仰慕者也就是中产阶层极尽调侃、讽刺的辛辣之作,但通过其阅尽人情世故后的另眼,反而更真实地描绘出了如何进入上流社会的秘辛。全书共分24章,分别从教育、职业、消费、艺术、文化乃至饮食、穿着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运用势利这一另类的分辨术,来达到高人一头的愿望。
本书通过对当代美国流行风尚的细致描写和辛辣调侃,既完整呈现了当代美国文化生活的种种细致入微之处,又深刻揭露了存在于表象背后的运行机制——势利。
本书作者不仅将其观察延伸到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品位、职业、教育、政治、饮食、文化、时尚……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美国流行风尚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以权力、金钱、门第等为基础的上流阶层,逐渐让位给了掌握符号、时尚和品位的新兴精英,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新的阶层划分标准。
作者精辟地指出,这种新的标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羞于提及的隐秘心理:在势利的作用下,人们总是倾向于展示自己另类的一面以证明自己在阶层中的位置。这就使得人们在解读风尚的时候找到了捷径:谁比谁更有势利优势,谁就比谁更时尚——这就是美国当代上流社会的另类特征。
本书的意义在于,这种冠以时尚或风尚的势利劲儿,正是中国当下很多时尚制造者梦寐以求的符号,很多风尚追随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标签。了解它们的势利本质,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代美国时尚细节的内涵,更能让我们以一种平实的心态来看待那些表面上似平比我们好的东西。
前言
001/彼此彼此
002/什么是势利眼
003/势利的机制
004/民主的势利眼
005/职业选择的势利
006/噢贵族,你到底在哪儿?
007/阶级的下课
008/品位不错
009/没有势利的区域
010/对地位的高级精致的迷恋
011/我心交付与贪婪
012/名校势利眼
013/亲爱的老耶佛顿
014/俱乐部势利
015/知识分子的势利,或曰(不计其数的)快乐小众
016/政治势利眼
017/男同性恋和犹太佬
018/同样的新玩意
019/别拿名人名字开路了!
020/叫人看不透的名气
021/亲英、亲法和其他的崇外怪癖
022/势利眼的餐桌
023/局内人的艺术
024/典型重症
约瑟夫·艾本斯坦(Joseph Epstein),美国散文作家,西北大学文学教授,《美国学者》杂志编辑,文化批评家,著述甚丰。作品有:散文集《熟悉的领域——美国生活观察》(Familiar Territory.'ObservationsonAmerican Life),《似是而非的偏见——美国文学随笔》(Plaus
《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关于“身份焦虑”的百科全书。作者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剖析了美国上流社会成员在维护其社会地位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些努力,并非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投入,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自我塑造和对外界的严密防范。我被书中关于“文化品味”的分析深深吸引。那些看似高雅的艺术、音乐、文学,以及精心挑选的度假地点,实际上都成为了区分“我们”和“他们”的天然屏障。作者揭示了,这些“品味”并非偶然形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精英主义”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具体的行为、选择和话语所构成的现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无声的拒绝”和“微妙的排斥”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它们是如此自然,又如此有效,将那些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人,不动声色地挡在了门外。这本书让我对“阶级固化”的现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思考,个体在面对如此强大的社会力量时,究竟有多大的自主性。
评分这本书,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对“美国梦”的一些固有认知。作者在《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中,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挖掘了美国上流社会那些隐藏在光鲜表象下的运作机制。我特别被她对“社群”和“网络”的分析所打动。她描述了上流社会成员是如何通过家族、学校、俱乐部等各种渠道,构建起一个强大而稳固的社交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提供了情感支持,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信息、机会和权力的重要分配平台。书中关于“隐形规则”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社会阶层是如何通过一套复杂的、不成文的规矩来维持其优越地位的。这些规矩,往往体现在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甚至是对待某些社会问题的态度上。作者的笔触非常客观,她并没有刻意去歌颂或批判,而是将这些现象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思考。我读完之后,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身份认同”的困惑。在这个看似扁平化的现代社会,我们究竟是被什么在定义?那些我们努力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只是表面的光鲜,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内在构建?这本书绝对是一剂强力的“醒神剂”,它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说,它给我的震撼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又一本关于富人生活的八卦读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所展现的,远不止是物质上的奢华,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一种由历史、教育和社群共同塑造的“内在逻辑”。作者对“归属感”的探讨尤其让我着迷。她详细阐述了上流社会成员如何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通过共同的经历、价值观和微妙的语言来确认彼此的身份。这种“确认”,有时是毫不费力的,有时又是极其隐晦的,但其效果却异常强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传承”的描述,不仅仅是财富的传递,更是关于“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无形教育。这是一种对“优越感”的系统性培养,一种对“世界运行规则”的潜意识掌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所谓的“成功”,很多时候并不是靠个人奋斗就能轻易获得的,它可能需要你具备一套与生俱来的“装备”,并且懂得如何娴熟地运用它。这本书让我对“特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反思了我们在社会流动性问题上,可能存在的误区。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最近读了《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对美国上流社会那种微妙而复杂的权力运作、身份认同以及层层嵌套的社会阶层划分,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她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而是用一种近乎人类学研究的态度,去剖析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潜规则。比如,书中对于“选择性社交圈”的描述,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优越感,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无声的信号来甄别“同类”,简直是现实版的“纸牌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曾经在一些高端场合的经历,那些瞬间的疏离感,那些不确定的目光,现在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作者对于“品味”和“文化资本”的讨论更是深入骨髓,她揭示了看似随意的穿着、品鉴,背后隐藏着多么深厚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投入。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以及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大染缸里,是如何被无形的力量塑造和规训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洞察力、发人深省的作品,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社会现象、人性以及阶层议题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是一本挑战思维的读物,绝对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睡前读物”。《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美国上流社会那些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那些冰冷、残酷的现实一一剥离。作者对于“排他性”和“身份认同”的解读,让我大开眼界。她笔下的上流社会,与其说是对财富的占有,不如说是对某种“特权”的继承和维护。这种维护,体现在教育的选择、社交的圈子、度假的方式,甚至是如何消费和如何表达观点。我常常觉得,作者在描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时,却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仿佛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精准的计算和筛选。书中关于“血统”和“基因”的隐性讨论,更是让我感到一丝寒意。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都在宣扬机会均等,但这本书却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某些“隐形”的门槛,是如何代代相传,成为普通人难以逾越的鸿沟。我读完之后,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以及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可能是一本会让你失眠的读物,但绝对值得你为之付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