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书影续集

草堂书影续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峰著 著
图书标签:
  • 古籍
  • 善本
  • 金石
  • 书画
  • 藏书
  • 目录
  • 版本
  • 民国
  • 草堂
  • 续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90644
商品编码:2972972101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草堂书影续集

:60.00元

售价:40.8元,便宜19.2元,折扣68

作者:金峰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208090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草堂书影》2007年初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社会反映良好。近一两年,作者的名家又增添了许多精品,故又精选一百位名家的一百本书影,编成《草堂书影》(第二集)。从该书目录来看,本集的名家阵容与集相比毫不逊色。
本书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收藏,并择其精华,编集出版,反映了文坛艺坛的交游实录,为研究现代社会文化,提供了实证材料。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名家题词
2006年10月 谈家桢 题:读书乐
2006年10月 梅朵 题:读书乐
2006年12月 任溶溶 题:读书乐
2007年3月 曹正文 题:读书是福
2007年3月 艾明之 题:读书是福
2007年3月 罗洪 题:读书是福
2007年5月 冯英子 题:读书是福
2007年8月 何满子 题:读书是福
2007年8月 黄宗英 题:读书是福
2007年9月 周退密 题:读书是福
2007年8月 峻青 题:读书是福
2007年8月 夏征农、方尼 题:读书是无穷的乐
2007年4月 罗洪 题:随想草堂
2007年5月 杨可扬 题:随想草堂
2007年6月 徐开垒 题:随想草堂
2007年9月 周退密 题:随想草堂
书影
章克标:文苑草木
夏承焘:瞿髯诗
陈岱孙:陈岱孙文集(上、下)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
胡风:胡风评论集(上、中、下)
赵景深:明清曲谈
毕修勺:戴蕾斯·拉甘
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沙汀:睢水十年
臧克家:在那里作客
……
附录
蠹鱼的饕餮盛宴
一个有关“”的话题
玩书玩出境界来
书海觅宝——记金峰收藏名家
金峰和1000本名人
后记

作者介绍

金峰,祖籍江西宜春市,1972年生于上海。字景伊,室名:随想草堂。汉族。文化。自幼喜爱文学、书法、绘画、旅游,与巴金、杜宣、王元化、贾植芳、草婴、徐开垒、贺绿汀、章克标、黄裳、王康乐、张瑞芳、丁景唐等交游。2004年9月被洪丕谟先生收为弟子学习中国书画鉴赏

文摘


序言



《草堂书影续集》并非一本实际存在的图书,因此,以下简介将围绕“续集”的概念,虚构一本名为《草堂书影续集》的书,但其内容将不涉及对任何已有书籍的直接解读或评论,而是围绕“草堂”这一意象,以及“书影”所能引发的联想,构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草堂书影续集 序言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疏影斑驳的竹林,洒落在那古朴的茅屋之上,我们便已身处一个由文字构筑的奇妙境域。那被光影拉长的书页,仿佛是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涟漪,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情感,也映照着后人的思索与追寻。《草堂书影》,曾是这样一方静谧的书斋,一处安放灵魂的港湾,它以一种温润而沉静的方式,捕捉了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光,如同月色下的浮光掠影,迷离而动人。 然而,时光如水,从未停歇。那些曾经在草堂中凝固的“书影”,已随着岁月的流转,在新的画布上投下了新的印记。当旧的篇章合拢,新的故事便悄然开启。这《草堂书影续集》,便是这样一次关于“续写”的尝试,一次关于“重拾”的探索,一次关于“凝视”的延伸。它不意在对既有的“书影”进行简单的叠加或复述,而是试图在“草堂”这个精神的栖息地中,寻觅更深邃的意蕴,捕捉更斑斓的“书影”,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回应那些来自未知远方的低语。 卷一:竹影初歇,流光暗转 “草堂”,一个简陋却充满力量的词语,它不仅仅是一间屋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是远离尘嚣的避风港,是沉潜内省的场所,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在这续集中,“草堂”的意象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层次。它不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隐居之所,更化身为一种心境,一种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在内心构建的宁静之地。 竹影,是“草堂”最显著的印记之一。它们摇曳生姿,婆娑起舞,仿佛是无声的叙述者,将岁月的故事低语。在《草堂书影续集》中,竹影不再仅仅是自然的景致,它们化身为一种“意象符号”,承载着更为抽象而深刻的内涵。当阳光穿透竹叶,投下的光斑跳跃,仿佛是思想的火花在闪烁。当夜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又如低沉的絮语,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流光暗转”,是这卷的题眼。它暗示着一种不露痕迹的变迁,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如同光影在物体表面悄然移动,时间也在无声无息中改变着事物。这种“暗转”,并非突兀的断裂,而是一种自然的演进,一种有机的发展。它提醒着我们,即使是最坚固的“草堂”,也无法完全抵挡时间的侵蚀,但同时,也正是这种“暗转”,孕育着新的生命,催生着新的可能。 本卷的叙述,将围绕着“草堂”在不同时空下的“变奏”展开。也许是某个时代的文人在战乱中搭建的临时草堂,其简陋的陈设却承载着对知识的渴望;也许是未来世界中,人们借助科技手段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的“数字草堂”,其精致的构造却依旧维系着对古典精神的追慕。这些“草堂”,虽然形式各异,但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种对心灵栖息地的追求,一种对抗浮躁与喧嚣的坚守。 而“竹影”,将以更加多样的姿态出现。它们可能是一幅古老画卷中晕染出的墨迹,在纸页间流淌出生命的韵律;它们可能是某首诗词中描绘的意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清雅的画面;它们甚至可能是某种抽象的艺术表达,以线条与光影的交织,传递出“草堂”特有的宁静与疏朗。这些“竹影”,将如同一个个闪烁的灵光,引导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感受“草堂”精神的恒久魅力。 卷二:书语低回,意象流转 “书影”,在《草堂书影》中,承载的是对书中文字的感悟与解读。而在《草堂书影续集》中,“书影”的概念被进一步拓展,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文本,而是包含了更多元的“阅读”形式,以及由“阅读”所激发的更广阔的联想。 “书语低回”,描绘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一种让书中的声音在心底回响的境界。这“低回”并非喧嚣,而是一种悠长而绵密的对话,一种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与自身灵魂进行的深度交流。它意味着,阅读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获取,而是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以及人格的塑造。 在本卷中,我们将探讨“书影”的“流转”之态。一本书,在不同的读者手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折射出不同的“影”。这些“影”,是读者自身经历、情感和认知的投射。例如,同一本古籍,在孩童眼中,或许只是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在青年学者眼中,则是严谨考据的历史文献;而在垂暮老人眼中,则可能成为对逝去青春的追忆。 “意象流转”,是本卷的核心。它强调的是,文字的力量在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在于构建起一个个鲜活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是通过对某个词语的深入挖掘而产生的联想,可以是通过对某个情节的反复咀嚼而形成的画面,也可以是通过对某种文化符号的解读而产生的共鸣。 例如,当我们读到“月光”二字,便会联想到清辉、孤寂、思念、团圆等种种意象。在《草堂书影续集》中,我们将尝试对这些“意象”进行“流转”式的描绘。我们可能会追溯一个意象的起源,探究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演变,观察其在不同时代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风貌。 本卷可能包含一些“虚构的书籍片段”的描绘。这些片段并非是对真实存在的书籍内容的引用,而是基于某种“意象”或“概念”,进行一次具有文学性的“再创造”。例如,我们可能虚构一本关于“时间”的哲学小品,其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又或者,我们可能虚构一个关于“记忆”的短篇故事,通过对细微场景的描摹,展现记忆的模糊与清晰,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对过往的认知。 这些“虚构的书籍片段”,如同一个个小小的“草堂”,在“大草堂”之中,折射出不同的“书影”。它们是“续集”对“书影”概念的延伸与拓展,是从已有的“影”中,生发出新的“影”的尝试。 卷三:风声渐远,心境复澄 “风声”,在这里,既可以是自然界的声音,也可以是世俗的喧嚣,是外界的干扰,是信息的洪流。而“渐远”,则意味着一种距离的产生,一种主动或被动的疏离。 “心境复澄”,是本卷想要抵达的终点。在经历了一系列关于“草堂”与“书影”的探索之后,读者最终应能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澄澈明朗的状态。这种“复澄”,并非回到原点,而是经过沉淀与升华后的清明。 本卷将着重于“草堂”精神的“实践”与“转化”。它不再仅仅停留在对意象的描绘,或是对阅读体验的记录,而是将“草堂”所代表的宁静、沉潜、内省的精神,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中。 “风声渐远”,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屏蔽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声音。这并非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让“风声渐远”,保持内心的独立与清醒,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本卷可能会探讨一些“反向阅读”的思路。例如,我们如何从喧嚣的现实生活中,“阅读”出隐藏在其中的“草堂”意象;我们如何从日常的琐碎中,发现那些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书影”。这种“反向阅读”,是将“草堂”与“书影”的理念,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心境复澄”,体现在对“无用之用”的体悟。那些看似与现实功利无关的阅读、思考、感悟,恰恰是滋养心灵的甘泉,是构建坚实内心世界的基石。通过对“草堂”精神的不断体悟,我们能够逐渐摆脱外界的评价与束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尺度。 结尾部分,本卷将以一种更为写意的手法,勾勒出“草堂”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余韵”。它可能是一次在城市绿地中的短暂休憩,让竹影轻拂面庞,带来片刻的宁静;它可能是一次与友人关于某个古老故事的深夜长谈,在彼此的言语中,找到精神的共鸣;它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人在午后,泡一杯清茶,看着窗外的光影变幻,任思绪在字里行间自由飞翔。 《草堂书影续集》,最终落脚点并非是对“草堂”与“书影”的静态呈现,而是对这种精神的动态传承与发展。它鼓励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草堂”,去捕捉属于自己的“书影”,让那份源远流长的智慧与温情,在新的时代,继续闪耀。 结语 《草堂书影续集》,是关于“回响”的叙事,是关于“生长”的描绘。它在“草堂”的静谧中,捕捉“书影”的灵动;它在“流光”的变迁里,寻觅“心境”的澄明。它不指向某个具体的文本,而是指向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想象力的飞扬。它如同一阵穿过竹林的微风,带来远古的低语,又如同一束洒落的月光,点亮前行的道路。愿每一个翻开它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草堂”的宁静,和那份“书影”的光华。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请看这五段以读者口吻撰写的关于《草堂书影续集》的图书评价: 这本《草堂书影续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寂静的午后,捧着一杯温热的茶,悠悠地翻阅着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温润如玉的沉静力量。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如同描摹一幅水墨画,将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往事,以一种近乎怀旧的柔情重新呈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细节的刻画,比如一段关于窗外细雨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的描写,就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份清冷与孤寂。读到某些段落时,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意象,那些诗意的比喻,那些对情感细微之处的捕捉,都让我对作者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赞叹不已。它不是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的书,但却能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你的心底,让你在合上书页后,依旧沉浸在那份淡淡的诗意和思绪之中,久久不能平息。这是一种很独特的阅读体验,它教会我,文学的美,有时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细水长流的温度。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对于《草堂书影续集》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总觉得“续集”往往不如原著来得精彩,容易落入俗套。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像是一场精巧的味觉体验,在延续了某种经典风味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新的层次和变化。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远比我预期的要深刻和复杂。我看到了一些在第一部中可能只是惊鸿一瞥的角色,在这里被赋予了更为丰满的生命力,他们的挣扎、抉择,以及那些被时间冲刷后沉淀下来的情感,都写得入木三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比较沉重的议题时,并没有选择煽情的叙述方式,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审视,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中的无奈与悲凉。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反而更加具有穿透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段与书中人物共同成长的旅程,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并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发掘出新东西的作品。

评分

《草堂书影续集》给我的阅读感受,就像是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突然发现每一颗星星都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它像是打碎了时间的枷锁,将过去、现在、以及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以一种迷人的方式重新组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间的跳跃和衔接,常常是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转折处,就能触碰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人情世故,那些关于爱与失去、等待与释然的篇章,都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但又饱含着鲜活的生命气息。我常常会被那些充满哲思的语句所打动,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融入在故事的脉络之中,悄然点醒你。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新的谜底,或者说,是在重新审视一个早已熟悉的风景,却发现其中蕴藏着不曾留意过的深意。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主角”,仿佛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是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迷人的世界。

评分

《草堂书影续集》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与老友重逢的对话。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当再次翻开这本书时,那种熟悉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仿佛我们从未分开。我欣喜地看到,作者在保留了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故事的挖掘更加深入,对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立体。书中对情感的描绘,特别是那种含蓄而深沉的爱意,以及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友谊,都写得格外动人。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守候”的描写,那种不动声色的坚持,那种在寂寞中开出的花朵,都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的节奏不算快,它更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其中的韵味。那些看似平淡的叙述,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温暖,仿佛被一种温柔的力量所拥抱。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沉浸”。《草堂书影续集》有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够轻易地将你从现实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带入到它所构建的那个独特的世界里。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继承了原有故事精髓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许多新的灵感和视角。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似乎总是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但作者并没有将他们仅仅视为历史的注脚,而是深入挖掘他们内心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细微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环境的描写,那些古朴的建筑,那些变迁的风景,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与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读到某些关于回忆和怀念的章节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令人沮丧,反而带着一种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惜。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情感,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