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
: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周金龙 等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2781750
字数:
页码:3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在对国内外有关图书馆危机管理及企业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全国主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以及中小型图书馆的资源现状、服务现状、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进行调查,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管理、资源、服务、业务流程、发展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深层危机,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并通过剖析图书馆组织体系,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以为数字时代各级各类图书馆组织应对危机提供借鉴。
周金龙,男,1951年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0年起在《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从事编辑工作至今。1993年《图书情报工作》成立杂志社,任首任社长至今。期间曾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助理(馆长助理)、副主任(副馆长),2005年至2011年5月担任《图书情报工作》主编。曾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原中央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团职务。
长期集管理及业务工作于一身,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和中国科学院项目多项。在负责《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工作期间,对杂志社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市场机制;对刊期进行了重大改变(1997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9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缩短了出版周期;刊物获得了10余项、中国科学院级、中国图书馆学会奖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获得合法存档权的数字资源,图书馆首先需要利用数据管理,模块对其整理并编制长期保存元数据,然后将数字资源和元数据存入长期存储系统,并根据需要维护被存储数据的持久可利用性。因此,在存档和维护管理过程中,数字资源的复制、析取元数据以及数字资源的刷新(refresh)、迁移(migration)、仿真(emulation)等处理,必然涉及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自建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及数字作品等,图书馆在对其进行长期保存管理的过程中,所面对的知识产权危机就比较严峻。无论是在著作权立法、修订机制相对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还是在著作权立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的发展中国家,均未能通过本国现行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复制权例外规定,使得图书馆更为顺利地利用复制权例外解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涉及的主要版权问题。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存在,为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从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看,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与图书馆的业务实践并不协调。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成为图书馆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之时,这种不协调更为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数字作品的传播能够为其创作者带来数百万元的利润,但是,这种只是数字形式存在与传播的数字资源,其有效的保存也给作品创作者或作品版权拥有人带来新的挑战。图书馆不能随意将自己长期保存的数字作品不加限制地提供,需要明确界定、获取和保障自己在一定条件下将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向一定范围的用户提供一定形式的服务的权利。此外,虽然网络可公开获取资源的长期保存也需要引起重视,而且借助相关的爬行技术能够方便地收集和保存这类资源,但极有可能会侵犯作品的复制权,图书馆在收集和保存这些数字资源时必须相当慎重。
……
我一直认为,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而图书馆无疑是其中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看到一些老牌的图书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危机”。这种危机并非是经济上的窘迫,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方式、服务模式上的挑战。想象一下,当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海量信息时,图书馆还能提供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电子书、在线数据库、虚拟现实技术……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无疑是在给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敲响警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探讨如何在数字浪潮中,让图书馆不被时代抛弃,甚至焕发新的生机。我很好奇,作者会提出哪些具体的应对策略?是拥抱新技术,开发新的数字化服务?还是回归初心,强化其作为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亦或是找到一种全新的模式,将线上线下的优势完美结合?这其中的探索,对于我们这些热爱阅读、珍视知识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和电脑来获取信息,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地走进图书馆了。但每当我在网上搜寻资料,或是面对信息过载感到迷茫时,总会想起那些整齐排列的书架,那些沉默却充满智慧的书本。我总觉得,图书馆不仅仅是书籍的集合,更是一个精神的栖息地,一个沉淀知识和思想的空间。然而,如今的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形式之多样,让我想象着,传统的图书馆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本书的标题——“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恰恰触及了我内心的困惑。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危机”?是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对实体图书馆的冲击?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还是图书馆自身在技术应用、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方面的滞后?我更期待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案,比如,图书馆如何拥抱新技术,利用数字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如何平衡好传统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价值?又或者,如何让图书馆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社区,连接不同群体,激发更多元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对图书馆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默默守护知识的机构充满敬意,而图书馆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类。然而,我深知,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时代的变迁,尤其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常常在想,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图书馆,在数字洪流的冲击下,会面临怎样的“生存考题”?比如,当海量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时,图书馆的价值何在?当读者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化、即时性的信息消费时,图书馆如何留住那些渴望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的人?更何况,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数据安全、技术更新换代等问题,也都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巨大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这个复杂命题下的一份探索报告,它或许会揭示出图书馆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危机”究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会如何提出“管理”这些危机的方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启示,让我看到,即使在技术革新如此迅猛的时代,图书馆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最近在书店闲逛,无意中翻到一本封面设计很吸引人的书,虽然我平时不太关注那些理论性的书籍,但它的标题“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平常是个爱去图书馆的人,虽然现在电子书很方便,但实体书的触感和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而且,我总觉得图书馆承载着一种文化和知识传承的使命。所以,当看到这个标题,我不禁会想,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似乎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信息过载如何筛选?读者需求多样化如何满足?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又该如何保障?还有,那些古老的纸质书籍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保存下来,同时又能被更多人接触到?这本书或许能从一个专业的角度,为我解开这些疑惑,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图书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机构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发展方向。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和启发,让我对图书馆多一份敬意和理解。
评分作为一个对信息时代的变化颇为敏感的读者,我常常在思考,那些曾经代表着知识殿堂的图书馆,在如今这个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印象中的图书馆,总是安静、庄重,充满着书墨的香气,是知识的宝库。但现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盛行,传统的深度阅读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奢侈。我担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图书馆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冷清?这本书的标题“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看到了图书馆应对挑战的决心和可能。我迫切想知道,在这本书里,会不会探讨到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行为,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平台,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又或者,如何在保护数字信息安全的同时,确保知识的开放获取?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看到图书馆在数字时代依然能够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