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今讀係列:山海經全鑒(耀世典藏版)
定價:59.80元
作者: 劉嚮, 劉歆,芳園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201091372
字數:
頁碼:44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山海經》是先秦典籍中含瞭曆史、神話、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産、醫等多種資料的小科全書,也可以說是古老的地理人文誌。
《山海經》全書18捲,約31000字。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捲和海外經4捲作為
一組,海內經4捲作為一組,而大荒經4捲以及書末海內經1捲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綱目分明。山經以山為綱,分南、西、北、東、中五個山係,以道路和方嚮互為經緯,有條不紊地敘述瞭每座山的地理位置、走嚮及山中樹木和物産,詳細記載瞭礦産的分布,並對其顔色、光澤、硬度等詳細說明,還記載瞭各種動植物的形態及用價值。在敘述河流時,說明瞭其發源、流嚮以及主要水係和支流的分布情況。該書按照地區記錄事物,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嚮西,再嚮北,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是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古人一直把《山海經》當做真實的曆史來看待,這本書是中國曆代史傢的參考書。但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很多記載無法考證,連馬遷寫《史記》時也說:“至
《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現代科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於遠古的曆史有瞭比古人更清晰的認識,我們知道許多動物的曆史可以遠溯到幾年以前或是幾十年以前,現代科學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山海經》。
內容提要
《山海經》在很長的曆史時間裏是藏於深宮、王府的,在民間則成為瞭巫師和方士珍藏的秘籍。我們現在看《山海經》完全是穿越時空遊曆古代知識寶庫。在空間上,從海內
展現到海外;從時間上,從當世追溯到遠古。題山經為“藏”,其含義是寶藏,即詳述各山各水蘊藏的寶藏;而海經、荒經記載瞭很多上古、遠方的神話傳說、神奇巫術、神秘信仰,這其實也是一種寶藏,是人文曆史的寶藏,在這裏我們可以追尋到許多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
目錄
作者介紹
王誌艷,筆名:芳園,編輯,畢業於內濛古大學中文係,多年從事圖書策劃編寫工作。先後策劃編寫過社科、傢教、生活等多部圖書,如《讀懂心靈》、《為什麼感到不幸福》、《學會感恩懂得愛》、《1/25的智慧》、《我的本探索書(係列)》、《早期教育決定一生》、《培養女孩的140個細節》等,受到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傳統文化傳播的人,我特彆留意瞭這本書在現代化呈現方麵所做的努力。它的整體邏輯梳理和章節劃分,明顯是經過瞭現代學術標準的重新審視和組織,這使得原本結構龐雜的古代文本,現在讀起來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古代文獻“復印”過來,而是真正做到瞭“今讀”——用現代的認知框架去解析和重構古老智慧的結構。這種用現代思維激活傳統內容的做法,對於我們理解古代思想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應用場景,提供瞭極佳的範本。這種深度的再加工,是這本書區彆於普通影印本的核心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便攜性與實用性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喜的平衡點。雖然是典藏版,看起來篇幅不小,但實際拿在手裏,重量感雖然十足(這恰恰是質量的體現),但尺寸設計得非常閤理,即便是通勤路上閱讀,也保持瞭極佳的握持感,不會覺得笨重。更重要的是,它在附錄或檢索部分的設計上,體現瞭極高的用戶友好度。很多工具性的信息被整閤得非常高效,使得需要進行特定主題檢索或交叉引用的讀者,能夠迅速定位到所需內容,極大地提升瞭作為工具書的效率。這錶明作者和齣版團隊不僅僅關注閱讀體驗,更關注知識獲取的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上典雅的封麵設計,一看就知道是下瞭血本的精品。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反復摩挲封麵上的紋飾,那種古樸中又不失精緻的細節處理,讓人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尤其是當翻開內頁,看到那清晰的字體和考究的版式時,那種閱讀的愉悅感瞬間就被拉滿瞭。感覺不僅僅是買瞭一本書,更像收藏瞭一件藝術品。對於喜歡收藏精裝書或者對閱讀體驗有高要求的朋友來說,光是衝著這外觀和手感,就絕對值迴票價瞭。它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每一次拿起來都覺得很享受。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體係構建得非常成熟,閱讀起來的流暢度遠超我的預期。很多古代典籍閱讀起來最怕的就是晦澀難懂,或者注釋過於零散,導緻思維跳躍性太大。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無論是原文的布局,還是旁注的穿插,都顯得恰到好處,能有效地引導讀者進入文本的語境,同時又不打斷主要的閱讀節奏。我嘗試著直接閱讀瞭一些篇章,發現即便是對一些生僻的詞匯,也能迅速找到對應的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原本可能望而卻步的傳統文本變得親切瞭許多,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古代文化脈絡的新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切入點。
評分這本書的譯文處理方式,我個人非常欣賞它的剋製與精準。它沒有采取那種過度“白話化”的翻譯策略,而是盡可能地在傳達原文神韻的同時,保持瞭語言的古雅感。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既能讓現代讀者理解其核心含義,又不會因為翻譯得過於口語化而失去瞭原作的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我對比瞭幾個不同版本的內容,這本書的譯者顯然是下瞭深功夫去考量每一個詞語在曆史語境中的確切含義,而不是簡單地做字麵替換。這種對文本精神的尊重,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非常嚴肅且有深度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