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 锦绣万花谷
原大影印 宣纸包背装 4函26册
出版:中国书店
函册:4函26册
装帧:宣纸包背装
开本:16开200mm×315mm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版次:一版一次
书号:ISBN 978-7-5149-0714-8
定价:9800.00元
● 底本 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御览,曾经两次覆校、两次补遗,收书全、校勘优、缮写精、保存完整,学术界公认文渊阁本是《四库全书》中、有价值的版本,受世人关注。
● 精选书目 特邀研究专家,依据打造时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选《四库全书》中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
● 原大影印 选用有“千年寿纸”之誉的特制手工徽宣,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务求真实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始风貌。
● 手工打造 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手工续纸印刷、手工装订。全书300余道制作工序,除少数几道工序,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以确保原汁原味,再现原书传统形制之美。
● 皇家气度 封面采用天然蚕丝织成的耿绢,按原书红、绿、蓝、灰四色配染,分别对应经、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黄色团龙花绫,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皇家气韵,极富欣赏价值和典藏价值。
《四库全书》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书按照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为儒家经典,史为历代史书,子为诸子百家,集为各种诗文辞典。全书共36375册,收书3461种,79309卷,分装6144函,总页数238万余张,总字数近8亿,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历史价值之高和版本价值之巨,堪称无与伦比。故该书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满足喜爱传统文化典籍的读者需要,打造当代新善本藏书,三希堂藏书隆重推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系列。特邀学术名家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遴选出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传统包背装。为忠实典籍原貌,再现原书风华,特依照原书规格、版式、大小原大原貌影印出版。
我不得不说,这套书的装帧细节处理得近乎偏执。打开任何一册,首先袭来的是一股淡淡的,混合了纸张纤维和油墨的特殊气味,那不是新书的刺鼻化工味,而是一种沉淀后的、陈年的书香。内里的纸张选材也极考究,质地柔韧,不易损耗,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保持着平整和挺括。更让人称道的是其装订方式,那种传统的手工线装,虽然翻阅时需要特别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书脊的缝合,但这种小心翼翼恰恰也成了一种仪式感——你是在与时间对话,是在尊重这份古籍的物质存在。我记得有一次在灯下细看其中一卷关于典章制度的记述,那繁复的图表和精密的引文对照,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梳理,但一旦理清了其中的逻辑脉络,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现代快餐式信息获取无法比拟的。这套书,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考据”和“体悟”。
评分老实讲,这套书的定价确实高昂,对于普通购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慎重权衡的决定。我购买时,也是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毕竟这个价格可以买好几套其他领域的鸿篇巨制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系统性地研究其中某个篇章时,我开始理解这笔投入的价值所在。这不是一本可以随便借给朋友,或者放在公共空间随意翻阅的书,它更像是一个私人图书馆的核心藏品,是需要被精心保护和维护的文物级文献的现代呈现。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作为“文化资产”的稀缺性和权威性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家族或个人文化品味的象征。每一次抚摸它,都像是在触摸历史的脉搏,那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给予的物质体验。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光是掂量一下就知道不是什么轻飘飘的消遣读物。封面设计得古朴典雅,那种深沉的墨色,配上烫金的字迹,透露出一种经年的厚重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藏在深宫旧档里的秘辛。我本来是抱着对“文渊阁四库全书”这个名头的敬畏之心来翻阅的,心想这定是汇集了古代文脉精华的结晶。刚开始翻看内页的排版,那字体纤毫毕现,清晰得仿佛能触摸到刻板上的木纹,装帧的工艺水准极高,即便放在如今的印刷品中也堪称一绝。不过,说实话,初读起来是有些门槛的,它所呈现的知识密度,绝非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的休闲读物。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适应了那种古文的语境和繁复的注释体系。这套书的价值,显然不只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和文化传承的仪式感,让人感觉自己像是捧着一块穿越时空的玉玦,小心翼翼地去解读前人的智慧。对于真正的学者或对传统文化有着狂热追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值得郑重对待的珍藏。
评分这套书的编纂体例,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体系的极致尊重。它不是简单地将古代文献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极其复杂的甄选、校勘和重新编排。我注意到,在涉及不同朝代的观点冲突之处,编纂者保持了一种罕见的审慎和客观,既不偏袒某一学说,也不妄加评判,而是忠实地呈现出历史争鸣的原貌。这种克制的学术态度,在如今这个急于下结论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在其他版本中难以查阅到的细微之处的校注差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系统学习充满了期待。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古籍阅读基础,否则很容易迷失在浩瀚的史料和繁复的考证细节中,但对于有准备的探索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张通往古代知识宝库的专属门票,其深邃和广博,足以支撑多年的研究。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对现代读者的挑战是巨大的,它几乎要求你放下一切现代阅读习惯。它不是那种可以边喝咖啡边浏览的轻松读物,而是一场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学术探险。我尝试着在通勤路上阅读,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信息量太大,环境又太嘈杂,根本无法沉下心来理解那些严谨的学术措辞和引述来源。它更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光线适宜的书房里,配上一盏暖黄色的台灯,身边备好笔墨纸砚,去进行细致的批注和圈点。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历史语境的还原,那种试图让你站在古人视角去理解其世界观的努力,是许多当代整理本所欠缺的。虽然偶尔会因为晦涩难懂而感到挫败,但正是这种“难”,才使得最终的收获显得格外珍贵,就像从厚厚的矿石中提炼出金子一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