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艺术类:琴史
定价:60.00元
作者: 朱长文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30
字数: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艺术类:琴史》汉族传统琴曲专用的乐谱。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位和弦位,称文字谱。唐代曹柔创减字法,将原来的文字谱减化、缩写,成为减字谱,明清两代沿用。减字谱将左手的大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记为大、中、夕,右手各指因拨弦方向而有不同的名称,现存曲谱多为中唐的减字法所记载的作品,文字谱所记载的只剩《碣石调·幽兰》一曲。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开本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很舒服,字迹印刷得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累。特别是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给人一种跨越时空的古朴感,让人忍不住想捧着它,慢慢品味其中的韵味。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容,但光是翻阅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封面设计得也很有格调,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而是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种古典美,非常符合《琴史》这种文化瑰宝应有的气质。这样的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会增添一份雅致。我非常期待能沉下心来,好好感受一下这份实体书带来的阅读乐趣,这比在电子设备上阅读的感觉要来得踏实和享受得多。
评分我得说,选择中国书店出版这个版本,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他们向来以整理和出版经典古籍著称,对于版本校勘和注释的严谨程度是有口皆碑的。虽然我手上拿到的是这个版本的,但光是想到背后付出的校对和整理工作的庞大,就让人对内容的准确性充满信心。阅读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错讹百出的版本,那会严重影响对原著的理解和体验。中国书店的信誉保证,让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引文,都经过了细致的核对,这对于研究性质的“琴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照系,让读者可以放心地沉浸在朱长文所构建的历史世界中,不用时刻担心“这个字是不是印错了”或者“这个引文是不是有出入”。
评分光是翻看目录和导读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博学和治学的严谨。那份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从遥远的先秦一直延伸到近现代,那种宏大的视野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让人不禁生出敬畏之心。我注意到其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琴学流派兴衰的论述,似乎有着非常深入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不像一些泛泛而谈的通史那样流于表面。比如,他对某个特定朝代琴谱的引用和解析,那种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足见其下过苦功。这种对历史文献的扎实功底,是如今许多快餐式著作所无法比拟的。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论述琴学与当时社会思潮、文人精神之间的微妙互动的,这往往是一个历史著作的灵魂所在。这本书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在尝试构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是朱长文,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宋代文人的清雅气。光是想象一位宋代的学者是如何观察和记录琴史的演变,就令人心驰神往。宋代的文化氛围对艺术的精致度和内省性要求极高,相信这本书的笔调也必然带着那份内敛而深沉的韵味。我猜测,在描述那些风雅人士的琴事时,笔触会非常细腻,或许会引用大量的诗词歌赋来佐证观点,而不是生硬地罗列历史事件。这种文史结合的写作方式,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审美价值。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弹琴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实践。这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洞察力,才能将这些气质捕捉得恰到好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琴爱好者,我最关注的自然是书中对琴谱和演奏技法的描述。虽然还没细读具体章节,但从一些章节标题的暗示来看,作者似乎对历代琴论的精髓有所涵盖。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不同于现代教学法中常见的那种解释,而是更贴近古人当时的心境和语境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指法口诀。理想情况下,它应该能帮助我理解为何古人会选择特定的韵味和力度来表现某一首曲子,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指法。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对著名琴家生平轶事的生动描绘,那就更好了,历史人物的故事总是能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我对古代琴学理论的敬仰和对实际演奏的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