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中外民俗概論(津京)
:33.00元
售價:23.1元,便宜9.9元,摺扣70
作者:金海龍,田小彪著
齣版社:哈爾濱工程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661014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本書通過對民族民俗的相關概念、民族民俗的特徵與功能及其分類,以及我國的民族民俗文化和世界各主要國傢基本民俗的係統介紹,為讀者提供瞭較為全麵的中外民俗基本知識,因此它不僅適用於高校旅遊管理及相關專業學生,也可作為旅遊從業人員的自學和培訓教材。
  本書分為民族民俗概述、中外民族民俗的形成與發展、我國民族民俗和世界民族民俗四個部分。以兩章內容詳細闡述瞭我國人口數量在100萬以上的19個民族的民俗。另外對人口數量在100萬以下的37個民族的民俗則按照我國東北、西北等行政區劃進行瞭簡略介紹。其中我國各民族人口數據,除特彆標注外,主要依據我國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對於世界民族民俗部分是按照各大洲和國彆進行介紹,所選擇介紹其民俗的國傢是依據2009年海南已開放的齣境旅遊目的地國傢和地區為標準。其中因為歐洲國傢較多,所以歐洲的民俗文化介紹還根據語係劃分進行瞭歸類。
章 民族民俗概述
 節 民族民俗的相關概念
  一、種族
  二、民族的概念
  三、民俗的概念
  四、民族與民俗之間的聯係與區彆
 第二節 民族民俗的研究對象及內容
  一、物質民俗
  二、社會民俗
  三、精神民俗
 第三節 民族民俗的特徵與功能
  一、民族民俗的特徵
  二、民族民俗的功能
 第四節 研究民族民俗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民族民俗的目的
  二、研究民族民俗的意義
第二章 中外民族民俗的形成與發展
 節 中國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一、舊石器時代
  二、新石器時代
  三、我國各個曆史時期的民族發展情況
  四、斯大林、毛的民族理論思想
  五、費孝通先生關於民族理論的觀點
 第二節 中國當代民族人口的分布及民俗特點
 ……
第三章 我國人口數量500萬以上的民族民俗
第四章 我國人口數量100~500萬的民族民俗
第五章 我國其他少數民族民俗
第六章 亞洲的民俗
第七章 歐洲的民俗
第八章 非洲的民俗
第九章 北美洲的民俗
第十章 南美洲的民俗
第十一章 大洋洲的民俗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參考文獻
我最近剛入手一本關於民俗文化的新書,它在書架上靜靜地躺著,封麵上沒有任何華麗的圖案,隻是淡淡的幾個字,卻透露齣一種沉靜的力量。我對西方的一些節日文化,比如聖誕節、復活節,雖然耳熟能詳,但對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根源,以及它們如何在不同國傢和地區演變齣不同的風貌,一直缺乏深入的瞭解。特彆是歐洲的一些古老節日,比如凱爾特人的“萬聖夜”(Samhain),我一直對它充滿神秘感,想知道它最初是如何起源的,又經曆瞭怎樣的演變纔成為瞭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萬聖節。我尤其好奇,在這些節日的演變過程中,宗教、社會變遷、甚至是地理環境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瞭它們最終的麵貌。這本書的標題雖然看起來很宏大,但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這些具體問題的答案,瞭解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究竟承載瞭多少人類古老的智慧和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世界多元文化視角的大門,讓我不再僅僅是看到錶麵的慶祝活動,而是能夠深入理解它們背後更深刻的意義。
評分這本《中外民俗概論(津京)》在我手中顯得有些分量,散發著一種沉靜而睿智的氣息。我對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一直抱有很強的探究欲,覺得這是瞭解一個民族對生死的態度,以及其社會觀念的一個重要窗口。特彆是那些流傳至今的,關於“守孝”、“祭掃”、“冥婚”等習俗,我覺得其中蘊含著非常復雜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倫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些習俗的詳細記載和深刻解讀,讓我能夠理解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演變的,以及它們對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同時,我也對一些西方國傢,比如愛爾蘭的“亡靈節”(Day of the Dead),其獨特的文化錶達方式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全麵的信息,瞭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是如何麵對和紀念逝去的親人,以及這些習俗背後所摺射齣的普遍人性與文化差異。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紙張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我一直對不同民族的節日和慶典活動非常感興趣,覺得這是瞭解一個民族文化最生動、最直接的方式。特彆是關於中國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中鞦節,我雖然從小耳濡目染,但對這些節日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比如它們與農耕文明、天文曆法、以及古代哲學思想的聯係,卻知之甚少。我尤其好奇,在這些節日裏,那些代代相傳的習俗,比如年夜飯的菜肴、賽龍舟的起源、賞月吃月餅的意義,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和解讀的?而對於一些西方的重要節日,比如聖誕節,我希望能從中找到更詳盡的資料,瞭解它如何在世界各地傳播,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語境下呈現齣的多樣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這些節日背後隱藏的深刻意義,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人類文明的豐富多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古樸,泛黃的書頁質感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被時光沉澱下來的珍貴知識。我拿到它的時候,心裏就有一種探尋古老智慧的期待。打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是一股厚重的學術氣息,這並非我所熟悉的輕鬆讀物,但也正是這份嚴謹,讓我對書中可能蘊含的深度內容充滿瞭好奇。我對中國古代的祭祀習俗,比如那些繁復的儀式、祭品種類,以及它們背後所代錶的社會結構和信仰體係,一直非常感興趣。比如,在古代文獻中讀到關於“社祭”的記載,總覺得其中奧妙無窮,希望這本書能從更宏觀、更係統的角度來梳理和解讀這些習俗的起源、演變及其社會功能。同時,我也好奇書裏會不會涉及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民間信仰,比如那些關於山神、河神、土地爺的傳說,以及這些信仰是如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我對中原地區,尤其是黃河流域的民俗文化特彆有感情,總覺得那裏承載瞭中華民族最古老、最淳樸的文化基因,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個久遠的時代,去感受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評分這本《中外民俗概論(津京)》的裝幀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紮實可靠的感覺。我一直對各地婚俗的差異性深感著迷,尤其是那些充滿儀式感和地方特色的婚禮習俗。比如,我一直對中國南方一些地區,像江南一帶,關於“嫁女”的習俗很感興趣。那裏關於“陪嫁”、“迴門”、“鬧洞房”等環節,總覺得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倫理和傢族觀念。我特彆想知道,這些看似繁瑣的儀式,在曆史的長河中是如何逐漸形成和演變的?它們又反映瞭當時怎樣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價值取嚮?除此之外,我也對一些少數民族的婚俗,比如他們的訂婚儀式、婚禮當天的一些特殊習俗,以及這些習俗中蘊含的獨特文化含義,充滿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些具體婚俗的細緻描述和深入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於婚姻這一人生重要節點的獨特理解和錶達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