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华大典 工业典 建筑工业分典(全四册)
定价:1480元
售价:1110.0元,便宜370.0元,折扣75
作者:《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32579440
字数:6122000
页码:309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新华书店,物流
《中华大典》是在继承、弘扬我国古代类书传统的基础上,从我国五千年来积累的约二十余万种古代典籍中摘取精萃,加以标点整理,参照现代科学的图书分类法分类汇编,形成的一部条理井然、极便查阅的大型类书。本书是《中华大典》中的一个典,共分9个分典,集中了有关中国工业的大量资料。
新华书店,物流
《中华大典?工业典》的总主编是魏明孔研究员。魏明孔 男,汉族,1956年9月生 ,甘肃皋兰人,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咨询工作的人士,我最看重的是资料的时效性和权威性。这套书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建国以来的行业标准和技术革新,还对一些前沿的工业建筑模式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我惊喜地发现其中收录了一些非常具体、甚至可以说是“微观”层面的技术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深度和细节程度,远超一般的教科书或行业报告。它们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记录,更包含了对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深刻反思。在处理一些涉及跨领域合作(比如机械制造与结构工程的结合)的章节时,其多维度的分析视角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是那种能真正帮助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工具书。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业界典范。在如此浩瀚的篇幅中,要保持视觉上的舒适感是非常困难的,但编纂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术语的解释和引用标注做得极其规范,每当出现一个需要深入理解的概念时,总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的解释或图示,这对于需要频繁交叉参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历史资料时的那种尊重和审慎,既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原貌,又通过现代的编辑手段使其更易于现代人理解和使用,体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精神。
评分刚翻开这套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厚重感,纸张的质感和装帧设计都透着一股严谨和权威。我本来以为这种大型工具书可能会有些枯燥乏味,但没想到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索引系统做得也很人性化。我最近在研究一些老建筑的工艺演变,想找一些历史资料作为参考,这套书的资料翔实度简直超乎我的想象。尤其是那些关于早期工业建筑的图解和技术规范,很多都是我在其他地方难以查阅到的珍贵信息。它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让人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虽然篇幅巨大,但每部分的衔接都处理得非常自然,能引导读者顺畅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技术分支间穿梭,而不是感觉像是在堆砌资料。对于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压舱石”。
评分我家里已经收藏了不少关于建筑史的工具书,但坦白说,大部分都停留在概念介绍或宏观叙事的层面。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工业”这个维度进行了极其深入和体系化的挖掘。它不再仅仅关注建筑的外形美学或功能划分,而是将建筑的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开采、构件的预制、施工的流程,到后期的维护管理——都纳入了考量范围。这种全景式的视角,让我得以跳出以往单一的设计思维定式。通过研读这些详尽的工业流程描述,我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座工业建筑的“骨架”和“肌肉”是如何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被塑造出来的。这套书无疑为建筑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且全面的技术基础平台。
评分我不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个对城市发展史和工业遗迹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所以一开始对这套“典”还有点望而生畏。然而,它的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友好。尽管内容专业性极强,但它在解释复杂技术概念时,往往会辅以清晰的图表和细致的文字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非专业人士的理解门槛。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混凝土配比的演变过程描述得非常细致,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工艺的改进,脉络清晰可见。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晦涩的工业标准,在作者的梳理下,也变得有血有肉,让人能从中体会到前辈工程师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行业发展史,读起来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