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译注 9787550238695

国语 译注 978755023869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春秋左丘明,张永祥注 著
图书标签:
  • 国语
  • 先秦
  • 诸子百家
  • 译注
  • 经典
  • 历史
  • 文献
  • 古代汉语
  • 文化
  • 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8695
商品编码:297335558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语 译注

定价:64.00元

作者:(春秋)左丘明,张永祥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8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语》是记录中国先秦历史的一部重要文化典籍。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西周穆王(公元前

目录

目录


前言
卷一周语上
卷二周语中
卷三周语下
卷四鲁语上
卷五鲁语下
卷六齐语
卷七晋语一
卷八晋语二
卷九晋语三
卷十晋语四
卷十一晋语五
卷十二晋语六
卷十三晋语七
卷十四晋语八
卷十五晋语九
卷十六郑语
卷十七楚语上
卷十八楚语下
卷十九吴语
卷二十越语上
卷二十一越语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国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历史文献,其编纂历时数载,汇集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历史事件、政治活动、外交往来、军事征伐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丰富内容。本书《国语 译注》并非简单地对原文进行字词的解释,而是力求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先秦历史画卷。 本书的编纂团队,汇聚了多位在先秦史研究、古籍整理与注释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古汉语功底,能够精准把握《国语》原文的精妙之处,更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脉络、人物关系、政治生态有着透彻的理解。因此,本书的译注工作,并非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致力于考证史实、辨析疑义、梳理脉络,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揭示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国语》全书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篇,内容涵盖了自西周末年(约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约公元前473年)的近三个世纪的历史。这其中,既有周王朝由盛转衰、诸侯崛起的宏大叙事,也有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博弈、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有各国君臣的智谋较量、政治斗争的暗流涌动。本书的译注,将引导读者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亲历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 例如,在《周语》篇中,本书将详细解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阐释其背后深刻的政治与社会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西周王朝的灭亡。同时,也会深入分析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历史意义,揭示了周王室权力衰落、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书中对“召伯听政”、“尹氏出奔”等事件的译注,将帮助读者理解周王朝后期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统治阶级的腐朽。 《鲁语》篇则重点呈现了鲁国的历史,包括早期鲁国的政治稳定,以及后来在春秋争霸中的角色。本书将细致解读鲁僖公、鲁宣公等君主的统治,分析鲁国在晋楚争霸中的政治立场和外交策略。对于《国语》中记载的“管鲍之交”、“季氏出国”等历史事件,本书将进行深入的译注,探讨其所反映的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的交往模式和道德观念。 《齐语》篇将聚焦齐国的崛起与衰落。从齐桓公称霸的辉煌,到齐顷公的政治失误,本书将通过对史料的细致解读,展现齐国在春秋时期作为东方的霸主,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军事行动巩固其地位的。同时,也会分析齐国后期政治动荡的原因,以及其在与晋、楚等国争霸中的得失。 《晋语》篇是《国语》中篇幅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篇,记载了晋国从春秋早期到春秋末期长达两百多年的兴衰历程。本书将详细梳理晋献公、晋文公、晋悼公等晋国君主的改革与征伐,深入分析晋国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春秋后期最重要的霸主。对于“城濮之战”、“崤之战”等重大战役,本书将结合史料进行详细的译注,揭示其军事部署、战术运用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此外,书中对晋国国内政治斗争、卿大夫之间的权力角逐,如“六卿专权”等,也将进行深入的剖析,展现春秋时期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 《郑语》篇则侧重于记载郑国的历史,虽然篇幅相对较短,但其中包含的许多重要事件,如郑庄公的“克段于鄢”,以及郑国在与其他诸侯国交往中的灵活策略,都为我们理解春秋时期小国的生存智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本书的译注将帮助读者理解郑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政治艺术。 《楚语》篇聚焦于南方的强国楚国。从楚武王问鼎中原的野心,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辉煌,再到楚灵王、楚平王时期的衰落,本书将通过对史实的梳理,展现楚国如何从一个边陲小国发展成为足以与中原诸侯抗衡的强大势力。对“问鼎”、“屈庐问政”等事件的译注,将揭示楚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军事实力。 《吴语》篇和《越语》篇则将目光投向了东南方向,记录了吴越争霸的精彩纷呈。本书将详细解读吴王阖闾、夫差与越王勾践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夫椒之战”、“会稽之战”等关键战役。对“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典故的译注,将帮助读者理解两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和文化差异。 除了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译注,《国语 译注》还特别注重对书中涉及的古代思想、哲学观念、政治智慧以及伦理道德的挖掘。例如,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德”、“仁”、“义”的讨论,以及关于“君臣之道”、“父子之道”等伦理规范的阐释。本书的译注将结合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如儒家、法家、道家等,对这些观念进行梳理和阐释,帮助读者理解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世界。 同时,本书也对《国语》中记载的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军事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例如,书中对官制的描述,对土地制度的提及,对赋役制度的探讨,都为我们研究先秦社会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通过本书的译注,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先秦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国语 译注》在编排上做了精心的设计。每一篇的开头都附有该篇内容的简要概述,帮助读者快速把握全篇的中心思想。原文与译注紧密结合,读者在阅读原文的同时,可以随时查阅注释,理解字词的含义、典故的出处以及历史背景。书中还可能配有相关的历史地图、人物关系图等辅助材料,进一步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严谨而不失生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译文准确流畅,既保留了古籍的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注释详尽周密,考证严谨,引用文献丰富,为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同时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国语》的便捷途径。 总而言之,《国语 译注》是一部集学术研究、史料整理、经典解读于一体的优秀图书。它不仅仅是对《国语》这部古籍的简单翻译,更是通过深入的译注和考证,带领读者走进先秦历史的深处,体悟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政治风云、思想光芒。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源流,认识到《国语》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示。本书将成为所有对中国古代史、先秦思想、古典文献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注释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过去翻阅过不少古籍的注本,很多时候注释过于零碎或者过于晦涩,反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然而,这套书的处理方式却高明得多。它巧妙地平衡了详略得当的原则,对于那些关键的历史背景、文化典故或者生僻词汇,注释得深入而又不冗长,准确地捕捉到了原文本的精髓。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译注视角非常开阔,不仅限于字面意思的解释,还常常会引入相关的时代思潮和哲学观点进行旁证,使得读者在理解具体段落的同时,也能构建起一个更宏大的知识体系。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跳到其他工具书去查阅资料,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生态系统”。这种一站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从纯粹的阅读乐趣角度来看,这本书带来的体验是沉浸式的。很多时候,我们阅读经典,往往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翻开这套书,你会不由自主地沉浸进去。这归功于它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对叙事美感的保留。译注者在关键的文学转折点或情感高潮处,使用的语言都充满了张力,让人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当年的心境。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注释中穿插的一些侧边评论,这些评论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指出文本的艺术手法或潜在的讽刺意味,如同一个高明的导游,在你欣赏美景时,悄悄告诉你这块石头背后的地质故事。这种知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阅读体验,让我在夜深人静时,捧卷细读,成为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衡量其价值的首要标准。我特地比对了几个核心篇章的译文和注释,发现其校勘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在处理那些存在争议的文本点时,译注者没有简单地做出选择,而是会客观地列出不同的学术观点及其依据,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专业态度。这种开放的学术态度,为读者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单一的解释。此外,译文本身也保持了极高的水准,它并非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而是准确地再现了原作的语感和韵味,使得现代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产生强烈的“时空隔阂感”。这套书无疑是为那些追求高标准、对细节吹毛求疵的严肃读者量身打造的,它在保证学术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化了文本的可读性。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当时正苦恼于如何将复杂的古代思想有效地传达给我的学生们。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的结构安排极其注重教学的逻辑性,从基础的字词辨析到深入的篇章结构分析,层层递进,循序渐进。我尝试用其中的一些分析框架来指导我的课堂讨论,效果出奇地好,学生们反馈说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古人思想,现在通过这些细致的引导,变得具体可感了。尤其是那些结合了文化人类学视角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文本语境的理解。可以说,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材料,它更像是一套成熟的、经过验证的教学资源包,极大地降低了将深奥文献引入大众视野的门槛。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雅致的米白色调,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纸张的选取也颇为考究,触感温润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手指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疲惫。内页的排版布局极为清晰,文字与注释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查找参考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尤其是对那些初次接触经典文学或者需要深入研究文本细节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语言无疑是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出版者对知识和文字的敬畏之情。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供人欣赏,还是拿在手中细细品味,都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与价值。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绝不是那种流水线作业的普通读物,它凝聚了编校者的匠心与对阅读体验的深刻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