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法书全集
ISBN978-7-5010-2800-9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册数开本:全18卷 8开精装铜板纸印刷
定价8040元
详细目录
中国法书全集(一)先秦秦汉
中国法书全集(二)魏晋南北朝
中国法书全集(三)隋唐五代1
中国法书全集(四)隋唐五代2
中国法书全集(五)隋唐五代3
中国法书全集(六)宋1
中国法书全集(七)宋2
中国法书全集(八)宋3
中国法书全集(九)元1
中国法书全集(十)元2
中国法书全集(十一)元3
中国法书全集(十二)明1
中国法书全集(十三)明2
中国法书全集(十四)明3
中国法书全集(十五)明4
中国法书全集(十六)清1
中国法书全集(十七)清2
中国法书全集(十八)清3
内容介绍
《中国法书全集》是《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美术全集书法卷》的基础上遴选传世法书作品的精华,与法帖、碑帖结合编辑而成。全套共18卷,计先秦两汉一卷、魏晋南北朝一卷、隋唐五代三卷、宋代三卷、元代三卷、明代四卷、清代三卷。收入五十余家藏品单位从先秦到清末的两千件作品,并按时代为序编辑,每位书家有小传,每件作品有释文及简短的分析。全书用中文出版,印刷精美,为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和广大书法创作者、爱好者的收藏宝典。
《中国法书全集》是迄今、系统的一部中国古代法书墨迹全集,时间跨度上起先秦,下至晚清;收录包括甲骨、铜器、玉石、砖陶、竹木简牍、绢、纸等诸多质地的传世墨迹;每件作品除本幅外,还尽可能收录了题跋,并附作品尺寸、质地、收藏单位、释文、钤印、著录、赏析等基础资料信息;全书按历史朝代编排,每个朝代中按作者的生存年代排序,同一书家的作品则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
《中国法书全集》各分卷主编汇集了目前国内各相关领域的:先秦两汉卷主编宋镇豪、魏晋南北朝卷主编王靖憲、隋唐五代卷主编苏士澍、宋代卷主编马宝杰、元代卷主编王连起、明代卷主编萧燕翼、清代卷主编单国霖。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匠心独运。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既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古代书法的神韵,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每一册的扉页都印有精美的纹饰,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作为一位长期研究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我深知一套好的法帖对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市面上的版本,要么是影印效果不佳,线条模糊不清,要么是装订松散,使用几次就担心散架。但这套书完全没有这些顾虑,它的锁线胶装技术,保证了即便是大幅面的碑帖也能平摊开来,方便临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着原帖一笔一划揣摩的学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第一册,那魏晋风度扑面而来,线条的枯润、结体的欹侧,无不体现出历代大家非凡的功力和深厚的学养。光是欣赏这些点画的微妙变化,就足以让人心神宁静,沉浸其中,忘记了外界的一切喧嚣。
评分老实说,购买这么一套鸿篇巨制,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毕竟价格不菲,且占地方。但当我真正拥有它之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这套书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是任何其他消费品无法替代的。每当夜深人静,沏上一杯清茶,小心翼翼地摊开其中一册,看着那些遒劲有力的笔画,我的心境也会随之沉淀下来。它不仅仅是“看”书法,更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例如,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专注于临摹其中收录的一件宋代大家的小楷,那种对每一个横撇竖捺的力度控制和提按顿挫的细微变化,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这套书的清晰度确保了这些微妙之处不会丢失,让我能够捕捉到那些一闪而逝的“神采”。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入古出新”的书法学习者来说,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的源头活水,是何等幸运。它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领悟和发现。
评分作为一位资深的书法爱好者,我必须承认,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法帖。很多版本为了追求所谓的“低价”或“便携”,牺牲了印刷质量,导致墨色死板、线条僵硬,这对初学者养成正确的用笔习惯是极其有害的。但这一套全集,从纸张的选择到油墨的控制,都达到了博物馆级别的标准。它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外包装的精装设计经久耐用,即使频繁取用也不会轻易损坏,这对于经常需要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甚至会偶尔关上灯,只用一盏台灯照亮其中的某一个字,去感受那种墨迹在纸上洇开的层次感和生命力。这套书无疑是当代书法出版物中的一座里程碑,它以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经典的敬畏之心,为我们后世学人搭建了一座通往书法艺术高峰的坚实桥梁,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人拥有并细细品味。
评分这套《中国法书全集》的整体排版布局也值得称赞。它巧妙地平衡了“艺术性”与“实用性”。在展示书法真迹时,它采用了大开本的版式,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原碑帖的尺寸和气势,特别是那些气势磅礴的榜书和大草,那种扑面而来的张力,在小尺寸的影印本中是绝对体验不到的。然而,在一些需要对照或解析的篇章,它又会智慧地采用分栏或配图的方式,使复杂的碑刻背景信息能够被清晰地传达。我注意到,在几处著名的碑帖旁边,还附带了不同时代的拓片对比图,这对于研究碑帖流变和保护状况的学者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这种多维度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套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深度。它不是简单地把古人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精心策划的编排,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比较。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收录范围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汇集了几位大名家的作品,而更像是一部中国书法史的缩影。从篆隶的古朴雄浑,到楷书的端庄秀逸,再到行草的跌宕起伏,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精品。特别是对于那些鲜为人知的碑刻和墓志的收录,更是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研究某位唐代书法家的早期风格,需要对比不同时期的拓本,往往费尽周折。而在这套书中,我竟然找到了几处极为罕见的版本对比,这无疑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注释部分也做得极为扎实,不仅标注了出处、考证了碑刻的年代背景,对于一些关键的书法技法和审美取向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初学者也能快速领悟其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临摹”的表面。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学习工具,更像是一部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艺术典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