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宗教与历史(第九辑)
定价:79.00元
作者:陶飞亚 郭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58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集中于明清以来基督宗教的汉语文献研究。本辑收录的文章来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从史学、哲学、文学、区域传播等诸多角度对各种类型的汉语基督教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介绍了欧洲汉学家对现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探讨。本辑意在通过不同层面与视域的讨论,凸显基督宗教汉语文献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目录
《圣朝破邪集》的文献及思想史意义【王喜亮】
清中叶甘肃地区天主教传播
——以麦传世与《默想神工略说》为例【郭 婷 〔英〕沈艾娣】
华籍神父与晚清天主教神学本地化
——以黄伯禄《圣教理证》改稿为中心的探讨【李 强】
慕维廉汉语宗教福音类著述研究【郭 红 贾凤英】
《教务杂志》中的近代佛耶关系【杨雄威 武文汇】
基督教传教士梅益盛在中国穆斯林中的文字传教活动【刘钦花】
文字创制与群体认同变迁
——基督教的本土适应与景颇族基督徒的群体认同建构【蔡江帆】
《灵歌》的艺术手法及基督教信仰内涵初探【徐淑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田家》停刊风波的历史考察【陈 铃】
韩国现存汉语基督教文献状况概述【舒 健 管荣伟】
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基督教文献探析【乔洋敏】
对中国三本《》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评论
【〔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 著 尹 捷 译 刘 燕 校】
Abstracts
《宗教与历史》约稿启事
编后记
作者介绍
陶飞亚,男,1951年9月生,山东益都人。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中国史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总监、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博物馆(筹)馆长。多年从事中国现代史、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义和团运动及西方在华传教运动与中国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台湾大学等校担任过访问学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字面上的知识传递功能。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理解历史的既有思维定势。在跟随作者的论证路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历史必然性”或“文化连续性”等概念的简单化理解。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历史往往是充满了偶然性、多重解释和权力角逐的复杂场域。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沉浸在对现实世界的联想中——原来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许多社会结构和文化困境,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如此深远而精妙的历史互动之中。这是一次思想上的深度“洗礼”,而非简单的信息获取。
评分与一些行文风格偏向学术教条的作品不同,这本书的文字叙述中融入了一种近乎文学性的表达张力。作者在阐释复杂的历史现象时,擅定用生动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叙事节奏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在描述某个重大历史转折点的社会心理波动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我仿佛能“看”到当时人们焦虑与希望交织的神情。这种将冰冷的史实与鲜活的人性相结合的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智力上的挑战,又充满了情感上的共鸣。它成功地打破了严肃论著与大众可读性之间的壁垒,让那些原本觉得历史研究枯燥乏味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显得既庄重又不失现代感。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纹理,翻阅时有一种踏实的手感。我尤其欣赏的是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编辑在版式设计上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目录清晰明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这本书的整体制作水平,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著作应有的尊重与用心,让人从接触的第一刻起就对内容抱持着更高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和文化象征。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变迁,原本以为手头的资料已经足够全面,但接触到这本著作后,才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空白点有多么巨大。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得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每一个论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章节紧密咬合,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分析框架。他们似乎对原始史料有着近乎苛刻的辨识能力,引用和注释的详尽程度令人叹服,几乎可以构建起一条清晰的学术溯源路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个关键概念的定义和引申含义,这并非因为文字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其思想的深度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这无疑是一部能够引发深刻反思、推动学术进步的严肃作品。
评分坦率地说,我关注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的学术声誉。他们两位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多年,积累了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基础。因此,当我翻到关于某些边缘群体或被主流历史叙事忽略的角落的探讨时,立刻就能感受到那股扎根于一手的、未经过度解读的材料的生命力。书中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犀利的质疑,并且提供了大量令人信服的新证据或新的解读路径。这种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学术勇气,是真正推动学科发展所必需的精神内核。对于希望站在当代学术前沿的同行或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地图”和“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